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林伏波山 踏破叠彩找石刻

 

     2019年4月到广西桂林游漓江,来桂林旅游3次了,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桂林石刻(G5-462),而桂林本地人对摩崖刻字都见怪不怪,在公园内问当地人全国重点文物“桂林石刻”的具体位置,没有一个人知道,泛泛一指说山上有的是。游人可能仅仅对造像感兴趣,而造像只是桂林石刻中极小一部分,桂林石刻是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属于很难看齐全的文物之一,有记载的石刻约2000多件,分布在桂林各处,我很羡慕桂林人有这样的资源,相比之下北京的摩崖石刻少的可怜,北京西山上发现个辽代的随意涂鸦就当大宝贝了,而桂林宋代大家书法石刻遍地都是,每件石刻都有自己的故事,真是炫富啊。

这次和家人只去了桂林四个公园,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和七星公园,也是旅游团最喜欢的目的地,溜溜达达看个几处比较集中的桂林石刻中的子项,这四个公园的石刻和造像加起来超过1000多件,占据了桂林石刻的半壁江山,也可以说是四个最大的石刻聚集地,生生把家人的腿走瘸了,说好的休闲旅游结果是严格地拉练,比运动员还辛苦。网上介绍,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现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无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国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国宋代题刻之最。文体有题名题记、诗词曲赋、赞颂歌铭、论说评议、序跋书札等。书体篆、隶、行、草俱全。造像均为佛教内容。

1、伏波山,石刻112件,造像239尊,伏波山是游桂林必去的景点,印象最深的是试剑石和一堆摩崖造像,其中一龛造像导游词说是道教的人物,千佛洞出了道教像,真敢说,我猜测是寒山拾得的玄妙对谈造像,题刻看不清楚,可以争论。这里是桂林古迹中最经典的内容。这次参观对伏波山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感觉到对伏波山的旅游宣传是古人的错误策略,把伏波山带偏了,我是说伏波将军、还珠洞等神话故事的编排,淹没了伏波山真正古迹的内容。从石刻文字中可以看到,还珠洞本来是“千佛洞”,伏波山本来是“东岩”,在伏波山有一处桂林保存较好的元代码头的遗址,可以说伏波山原来是繁华的水陆交通码头,说到码头可以延伸一下,不仅伏波山,包括叠彩山、象鼻山和七星公园的龙隐岩四大石刻聚集地都是临水而立的奇特山势,沿水中航行的风景点,这一点在桂林开发坐船夜游“两江四湖”项目中有明显的体现,通过水路可以看到最美的伏波山、叠彩山和象山,古人在最美的景色中留下大量摩崖石刻也是情理之中。

   以前写游记夸过伏波山的观水佛造像很美,这次发现佛造像的头部都是现代重修的,水泥工艺品。这次在伏波山临水一面发现两处摩崖石刻比较不错,一处是大字摩崖石刻“桂州静江军”,每个字有1平米大小,在桂林石刻中算是最有气魄的,落款时间为崇宁元年(1102年),“集贤殿修撰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兼知熙州鄱阳钟傅书,宝文阁待制知桂州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鄱阳程节上石,崇宁元年壬午岁十月二十七日内殿承制祥符和议摹勒”,这是桂林历史上行政名称变迁的重要见证。桂州、静江都是桂林的古称,明代以后才有桂林的名称。另一处是大型摩崖壁书,宋崇宁五年(1106年)张庄撰“崇宁新建平允从州城寨记”,是伏波山最大的石刻,碑高3.78,3.95,也是我所见桂林文字较多的摩崖石刻,记载了崇宁四年广西经略安抚使王祖道在广西三江等地拓边开置州寨的史事,为研究北宋末年历史的重要文物。这两处摩崖石刻为伏波山临水立面添加色彩。 

2、叠彩山,石刻207件,造像78尊,在叠彩山上上下下爬了三个山头,累惨了,四望山根本就没有石刻,全部石刻集中在风洞周围瞻鹤洞还有一点网上介绍,现存最早的石刻是风洞的唐会昌四年(844) 元晦撰《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记载叠彩山、四望山命名由来和开发经过。风洞连着一个寺庙,还有香火,不用爬山。但是山顶景色是最好的,桂林城市特色一览无遗,羡慕之极,好像市内每个社区里面有座山,一座山。 

3、象鼻山,石刻64件,象鼻山是桂林的名片,游客必须去的地方。摩崖石刻位于象鼻子处,正好在游客拍照的反面,一般很少人能过去,我也没找到路。我爬山去了象鼻山的普贤塔,上面还有有军事工事,是桂林最佳的瞭望塔,也是俯视航道的最佳地点。 

4、七星公园,石刻500件以上,七星公园很大,以前来就在骆驼石拍照,看看猴子就走了,很少寻找公园里的桂林石刻。这里有两个石刻集中地,一个是著名的桂海碑林,其实叫桂林碑海比较直观,这是1965年才有的名字,以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为核心,收集了桂林地方散落的各种石刻件,现在叫桂海碑林博物馆。另一处是普陀山石刻,普陀山范围也比较大,我只看了普陀精舍(普陀岩)附近和地下大溶洞入口处的摩崖石刻群,其中一块摩崖石刻的内容是寺院里藏经的目录,显示寺院的家底。其它没时间参观了,留着以后再去。

    这次未去桂林西山和骝马山一带的石刻,未去靖王府,等某年的四月再来,有一个小庆幸,在阳朔码头城门内意外发现陈兴亚的石刻,一个漓江水位历史高度的标志(1932年),心满意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伏波山——独行桂林(33)
走进昔日桂林八景之首之宝积山
桂林文化:这三副名家百字长联写尽桂林山水气势(图)
广西又多了一个5A级景区,厉害了我的广西!
广西旅游——桂林
走进桂林历史传说最多的伏波景区还珠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