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东垣 王孟英 两种清暑益气汤(丸)(中暑、热病、热伤风,夏季感冒)
userphoto

2022.07.17 四川

关注

人参36克,白术360克(炒),麦冬72克,五味子36克(醋),黄柏60克,

青皮72克(醋),六神曲84克(麸炒),甘草120克,黄芪150克(蜜炙),

苍术144克(米泔炙),泽泻60克,当归48克,葛根348克,陈皮72克,
升麻60克。

功效与作用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用量用法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甜。 规格:每丸重9克。 贮藏:密封。 用法用量: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禁忌

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

又:

《脾胃论》卷中:清暑益气汤:

黄耆(蜜炙)3,苍术(泔浸,去皮)3,升麻3克, 人参(去芦)1.5,泽泻1.5, 

神曲(麸炒黄)1.5,橘皮1.5, 白术(炒)1.5克,麦门冬(去心)0.9,当归,0.9,

炙甘草,0.9克, 青皮(醋制,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醋五味子9枚

共研粗散,作1服,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空腹温服,每日1剂。

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稍)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耆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


-----------------------------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黄芪3克(汗少减1.5克),苍术(甘浸,去皮)3克,升麻3克,人参(去芦)1.5克,神曲3克,橘皮1.5克,白术3克,麦门冬(去心)0.9克,当归身0.9克,炙甘草0.9克,青皮(去白)0.8克,黄柏(洗,去皮)0.4克或0.9克,葛根0.6克,泽泻1.5克,五味子9枚。

【用法用量】共研粗散,作1服,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空腹温服,每日1剂。

【方歌速记歌诀】

清暑益气参草芪,当归麦味青陈皮;

曲柏葛根苍白术,升麻泽泻枣姜宜。

【功用】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平素气虚,复受暑湿,表现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体质素虚,感受暑湿,气分受伤的著名方剂。因为暑邪伤气,气虚则表不固,故用参、芪、甘草益气固表,扶正敛汗;由于暑多夹湿,湿邪伤脾,脾伤则腹胀泄泻,故以苍、白二术燥湿健脾,合泽泻利水渗湿,解除腹胀泄泻;暑热熏蒸则伤肺津,故以麦冬、五味子保肺生津,用黄柏泻火以保护阴液,并以养血和阴的当归以佐之。升麻、葛根能发散表热,升举下陷之气,以解除身热、呼吸气短;青皮、陈皮理气和中,合神曲则能健胃消食,并止泛恶。从各药配伍看来,本方既能益气生津,健脾消食,又能燥湿泻热,解肌散邪,合为扶正祛邪之剂。

【医论】本证是由平素气虚,复感暑湿所致。夏季暑热伤人,热邪蒸腾,逼迫津液外泄,故身热头痛,口渴;气虚则表不固,故自汗;暑多夹湿,暑湿阻于里,伤及脾胃,运化失职,故现胸满身重,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苔腻;湿热下注膀胱,则见小便短赤;平素气虚又因“热伤气”,故四肢困倦,脉来虚弱。

东垣方予王氏方虽同名为清暑益气汤,但东垣方主治暑热夹湿之证,故用黄柏、二术、陈皮等清热燥湿;王氏方主治暑热耗气伤津之证,故用西瓜翠、荷叶、石斛、麦冬之类清暑热而益元气。

【研究】本方有抗疲劳作用,在高温条件下饲养的小白鼠,消化道运动功能下降,血液中水分减少而组织间含水量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给予清暑益气汤后,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用药后疲劳患者感到明显改善,尿液检查与疲劳度测定值也得到了改善。

---------------------

何绍奇:东垣清暑益气汤

1886 阅读

清暑益气汤系东垣方,见于《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东垣以《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立论,并进一步指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

虚人而感暑之气,证见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身热而烦,大便溏而频,小便黄而少,不思饮食,自汗,体重,舌淡,齿痕,苔腻口粘,脉虚大或洪缓。

故其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去柴胡易葛根,合生脉散,两补气阴;复用二妙散加泽泻、青皮、神曲治其湿热,堪称药证相符,无懈可击。

张路玉谓《金匮》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条,本无方治,故“东垣特立清暑益气汤,足补仲景之未逮”。

吴鞠通《温病条辨》亦认为“细按此证,恰可与清暑益气汤”,但他作了一点保留:“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词,尚望遇是证者,临时斟酌尽善。”

王孟英《温热经纬》则批评此方“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而另立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杆、知母、甘草、西瓜翠衣、粳米),“清暑热而益元气”。

其实,这两个同名方,立方用意不同,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汪氏按语所谓孟英此方“较东垣之方为妥”,非是见道之言。

东垣方适用于元气不足之体,感受暑湿(尤在泾说),或脾肺气虚湿盛之人兼感微暑(王孟英说),或体虚因避暑而袭凉饮冷,内伤脾胃,酿生湿热(王晋三说)。

其脉证应以前面所列举者为准,因为东垣本非为《金匮》条文补方,所以不应以之与条文硬套。

尤怡《医学读书记》谓津涸火炽,体实,脉盛者此方不可与之,诚是。盖津涸有火之质,甘温、升阳、燥湿之品皆非所宜也。

孟英方适用于阴虚之体,感受暑热,热伤气阴,而证见脉虚、气短、倦怠、烦渴、多汗、舌红者。方用西洋参、麦冬、石斛养阴益元,甘草、粳米养胃和中,荷杆、知母、黄连清暑泄热,竹叶、西瓜翠清心利尿。

王氏自谓“今人体质类多阴虚不足,十居八九,故投以此方,无不应于取效”;但气虚湿热内盛而感受暑热者,又自当以东垣之方为妥。

附李东垣清暑益气汤方歌: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芪归术加草苍;

升葛泽曲麦味合,健脾祛湿此方强。

------------------

东垣先生清暑益气汤,见于《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以《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立论,并进一步指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此方针对素来气虚之人感受暑湿且有伤津,症可见四肢困倦,精神不佳,胸闷气促,身热而烦,大便溏泻,小便黄而少,不思饮食,口渴自汗,身重,舌淡齿痕,苔腻口粘或干,脉虚大或洪缓。

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术、黄芪、当归、黄柏、苍术、升麻、葛根、泽泻、神曲、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

此方由补中益气汤去柴胡、生脉饮、二妙散加减化裁组成;补中益气汤去柴胡来健脾益气和营,以麦冬、五味子、人参合成生脉饮补气阴两虚。以上补益药培土生金,使得金水也相生。用升麻、葛根升脾之清阳上输于肺,开宣肺气,并布散气、津于肌肉和皮毛。黄柏、苍术、陈皮清热燥湿运脾。神曲、青皮消食理气,兼能祛湿降胃气。泽泻淡渗利尿,引小便从下焦而出,即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五味子收敛肺胃之气于下焦。此方宣上、燥中、渗下,来通调三焦气机。

区别于出自王孟英先生在《温热经纬》的清暑益气汤。

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粳米、西瓜翠衣、甘草等药组成。此方主要针对气阴两虚,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的作用,症可见气短乏力,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精神不振,舌红少苔,脉虚数。

此方偏重于治疗阴虚有热,而东垣先生的清暑益气汤偏重于脾虚夹湿热。两方的共同点是都能清暑益气,即都有补气养阴的作用。

----------------------------------------

 清暑益气汤

出自《温热经纬》卷四:清暑益气汤

别名: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

 

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

【组成】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15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

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方解】 本方治证乃暑热内侵,耗伤气津所致。暑为阳邪,暑热伤人则身热;暑热扰心则心烦;暑性升散,致使腠理开泄,而见汗多;热伤津液故口渴,尿少而黄;暑热耗气,故见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治宜清暑热,益气生津。正如王孟英所言:“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泻火滋阴;竹叶甘淡,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使暑热得清,气津得复,诸证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用于夏月伤暑,气阴两伤之证。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证治要点。但本方间有滋腻之品,故暑病挟湿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若暑热较高,可加石膏以清热解暑;暑热挟湿,苔白腻者,可去阴柔之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等,以增强祛湿之功;黄连味苦质燥,若暑热不盛者可去之;用于小儿夏季发热者,可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等。

3.现代运用:用于小儿夏季热,久热不退,烦渴体倦,属气津不足者。

【附方】

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汗少,减五分 苍术泔浸,去皮 以上各一钱五分(4.5g)  升麻一钱(3g)    人参去芦  泽泻 炒曲 橘皮 白术以上各五分(各2g) 麦门冬去心 当归身 炙甘草以上各三分(各2g)  青皮去白,二分半(1.5g) 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2g) 葛根二分(1.5g) 五味子九枚(2g)  水煎服。功用:清暑益气,除湿健脾。主治: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以上两方同名,均有清暑益气的作用,主治暑病兼气虚之证。但《温热经纬》之清暑益气汤于清暑益气之外,重在养阴生津,宜于暑热伤津耗气之证;《脾胃论》清暑益气汤清暑生津之力稍逊,但侧重健脾燥湿之功,用治元气本虚,伤于暑湿之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温热经纬》卷4:“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

2.方论选录

王士雄《温热经纬》卷4:“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东垣用清暑益气汤主治。同一热渴自汗而脉虚神倦,便是中气受伤而非阳明郁热。清暑益气汤乃东垣所制,方中药味颇多,学者当于临证时斟酌去取可也。雄按:此脉此证,自宜清暑益气以为治。但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观江南仲治孙子华之案;程杏轩治汪木工之案可知。故临证时须斟酌去取也。余每治此等证,辄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也。”

【临床报道】

清暑益气汤治疗小儿夏季热。日1剂,水煎服,分4次服,婴儿可少量频服,1岁以下药量减半,7日为1疗程。本组20例,对照组18例,用青霉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静滴,复方氨基比林肌注及复方新诺明冲剂口服,多种维生素等抗炎支持对症治疗,7日为1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用药2个疗程,当年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用药2个疗程,当年症状全部消失,次年仍有轻微表现。无效:用药2个疗程以上,症状缓解,但不稳定。两组分别治愈18、11例,好转2、4例,无效0、3例,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叶艾风. 清暑益气汤治疗小儿夏季热20例。湖南中医杂志 2000;16(4):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暑益气汤方歌方解,功用主治
『祛暑剂』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两个“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 42讲 补中益气汤
夏日气阴双补首选西洋参!牢记6个搭配,清补效果翻倍不上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