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九篇 战国后期玉器上的工艺特点

战国玉器从中期往后,玉器纹饰出现了一种几乎难以看到砣痕的做法,线条纹饰明显的呈现锋利的工具反复碾磨而成独立的痕迹,这个独立的痕迹相对战国中期之前要浅的多,线条宽度变化较大,线条内部修磨较重,修磨痕迹与以前想同,但是单砣痕迹要锋利许多的现象。

相对于中期之前的工艺,这个时期的工艺更多的注重修磨,同时带来的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玉器表面的痕迹出现了和中期之前的玉器不一样亮度的光泽。

这个时期玉器表面的光泽,即不像春秋和战国早期的玉器表面以亚光形式出现,也不像汉代有些玻璃光的状态出现,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有些玉器表面打磨非常精细,但是到不了玻璃光的状态。从春秋演化过来的龙纹,到了中国中期,逐渐的开始出现谷纹越来越小,底子越来越大的现象。但是谷纹的形成有别于汉代的蒲纹做法,依然是减地形成谷纹,然后把底子打磨平整。

在这个时期,片雕玉饰少了,谷纹装饰的玉璧,璜,剑饰越来越多,在剑饰上大量的出现了勾连云装饰。

同时,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大量出现龙头造型的璜,或者双龙头璜,龙头部分一般镂空体现龙的嘴巴和牙齿,身上或有谷纹,或有勾连云纹。这个时期的玉器,战国玉器的大创新,依然没有停止,玉璧出现了相比春秋和战国早期尺寸更为巨大的玉璧,甚至还有双区、三区的玉璧开始出现了,剑饰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奇特的造型,比如素的弧形的剑饰,带动物的剑饰,早期兽面、云纹装饰的剑饰逐渐的少了。这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玉带钩,造型各异,甚至还有多节组合的,这些玉器体现出和春秋--战国中期不一样的特征主要就是玉料好,工艺精,个头大,古人做玉不惜工的特点在这个时期开始,直到汉代结束,始终是玉器加工工艺的一个工艺顶峰状态。

在工艺上,从战国中期开始,无论玉器造型出现哪些创新,或者纹饰出现哪些变化,在鉴定中都不是特别重要的点,这个时期开始的玉器,体现在工艺上,最为重要的特点一是砣痕锋利,二是打磨精细。很多战国晚期的玉器上,已经出现了和汉代无异的砣痕加工阴线的现象,所谓战汉不分家,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战国晚期到汉不分家。

砣具作为加工工具,依然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工具,在很多纯阴线上,能看到锋利的砣痕原地碾磨而形成的独立梭形痕迹,这些痕迹首尾相续形成阴线。单砣痕迹的沟底因为砣具的锋利,往往会出现长条凸脊叠加的状态,沟底不是太平滑。而战国中期之前的砣具宽平,在独立砣痕的沟底上,更为细腻,往往以团状凸脊呈现,甚至晶粒状的痕迹呈现,这是工具变革之后形成的最初区别

相比战国中期之前的玉器,此时的玉器打磨痕迹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区别,战国中期之前的玉器打磨相对粗糙,同样的平面上甚至可以出现好2-3种锉磨痕迹,痕迹粗糙,不均匀。而战国中期开始的这种打磨,则更为细腻,很多痕迹肉眼看上去几乎不见工艺痕迹,但是在放大镜下,就会发现与战国中期之前工艺特征几乎一样的磨砂痕迹,只是更为细腻,细密。线条之中,除了纯砣加工阴线的砣痕接续痕迹,还有很多修磨痕迹,这些痕迹非常尖锐,尖锐程度类似于今天的钢针。同时,在这个时期的玉器,因为纹饰需要,出现了很多宽槽阴线、减地突出纹饰,如龙眼部位等需要大量锉磨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往往会出现粗糙的搓磨痕迹,这个锉磨痕迹于玉器表面的打磨不同,这种锉磨痕迹与战国中期之前的搓磨痕迹几乎一样。

战国中期之前的玉器,砣具宽平,砣具加工和锉磨工艺几乎算半对半,但是从战国中期往后,纯砣痕迹会越来越难找,甚至一件玉器上,纯砣痕迹占不到十分之一。这个现象除了工艺需求外,可能跟锉磨工具的先进也有关系。

在这个时期的玉器锉磨工艺上,往往会看到长而不断的锉磨痕迹,相比战国中期拉丝痕迹看似连续实则断续的特征,战国中期往后的锉磨工具可以达到在长距离锉磨痕迹连续不断的水平了。

纹饰的加工,以砣作为初步加工工具,然后进行大量的修磨,成为这个时期有别于其他年份的特点。在鉴定中,对于这个时期的玉器,有几个需要时刻使用的鉴定点。一是玉器纹饰上的纯阴线,往往能体现砣具的工艺痕迹特征,这些痕迹具有半机械装置的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又达不到电动砣具的绝对一致性。沟底破碎情况严重,为砣具锋利且原地碾磨所致。二是阴线内部常伴有大量的修磨。几乎每个阴线的修磨痕迹都不一样,与锉磨工具不统一不制式有关,锉磨过的线条内部呈现粗糙、不均匀的拉丝痕迹。这些拉丝痕迹肉眼看上去连贯,实际上并不连贯,甚至是粗糙连续的状态。三是玉器表面打磨非常精细,甚至出现玻璃光的现象,放大镜下可见不均匀的颗粒凹坑状态。与其他年份高古玉的锉磨工艺一样,随着不同位置的工艺变化,锉磨痕迹的粗细程度,锉磨方向并不一致。四是在宽凹槽的阴线里,往往会看到没有抵消的拉丝痕迹,这个拉丝痕迹成片,连贯,密集,不均匀。这个痕迹是战国中期到汉代独有的宽槽内的痕迹,在其他年份的玉器上,或者在这个年份的玉器的其他纹饰里几乎见不到。

砣具从春秋开始运用到玉器纹饰加工上,到了这个阶段算是完成了最后的变化,宽平的砣痕变成了锋利的砣痕,在鉴定中,这是一个最基础的概念。但是相比战国中期之前,砣痕可以作为主要鉴定手段使用,从这个时期开始,锉磨就成了主要的鉴定方式。因为我们留意玉器纹饰就可以发现,战国后期到汉代,纯阴线越来越少了,而各种龙、凤、螭龙等动物造型体现在玉器上,仅靠砣具已经达不到要求了,所以在这些玉器上,锉磨就成了主要工艺,砣作为纹饰的辅助手段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象高古玉学堂-砣痕.docx
高古玉—说“砣”
仿古玉第5讲:真伪古玉工艺区别原因
瓦沟纹痕迹剖析
高古玉 春秋砣痕
红山玉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