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秘报:vol.2 尤摩弗帕勒斯 - 宏大的品位:大英博物馆馆藏 / SACA archive, ...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OCS - George Eumorfopoulos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收藏秘报 vol.2

「宏大的品位:大英博物馆馆藏」

* SACA新推出「收藏秘报」付费栏目本期收藏家为东方陶瓷学会创始人乔治·尤摩弗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他是OCS最初的创始人,虽然叫陶瓷学会,但实际上他的品位是非常广的。学会也很快就成为了一个不仅是陶瓷,而是以中国艺术为主的学术平台。研究这位早期收藏家的收藏品类,选品方向、质量,对当下收藏有很大的启发和意义。

提到中国艺术欣赏,就绕不过去乔治·尤摩弗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的名字,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收藏家和敏锐的评论家。关于他的收藏故事,请回顾SACA学会在2019年的时候发布的文章:归去来兮: 引领潮流的伟大收藏家 - Eumorfopoulos。 

关键词: 尤摩弗帕勒斯、东方陶瓷学会、宋瓷、收藏、SACA学会、收藏秘报


东方陶瓷学会会员档案系列

尤摩弗帕勒斯收藏剖析

SACA archive, vol.2 - Eumorfopoulos.

presented by SACA


学会的生命与灵魂

乔治·尤摩弗帕勒斯的艺术之手

George Eumorfopoulos从东方陶瓷协会成立到去世一直担任第一任会长,他不仅被描述为协会的 '生命和灵魂,而且是协会的指导者'。他出生于利物浦的一个希腊家庭,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贸易公司Ralli Brothers担任副总裁的职位,并且是波罗的海交易所的成员。

然而,他的热情在于艺术和收藏,到了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他在因中国铁路建设而在欧洲新兴的收藏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收购,包括汉代、唐代和宋代的陶瓷,形成了一个杰出的收藏,'其范围和代表性都很显著'

Eumorfopolos的收藏品主要陈列在他位于切尔西河堤7号的家中专门建造的博物馆中,并配有玻璃柜。他家的房间在1934年被拍摄下来;作为记录,他制作了一些定制的相册,其中之一被纳入百年纪念展览的档案展示中。

他在分享他的收藏方面的慷慨是传奇性的,他认为 '这些器物不仅仅是花钱买来的财产,而是与他人分享的乐趣'。该协会的许多早期会议和处理会议都是在他家举行的。

人生经历

Eumorfopoulos出生于默西塞德郡Mount Pleasant的Bedford South街43号,是Aristides Georges Eumorfopoulos(1825-1897)和Mariora Eustratius Scaramanga(1840-1908)的儿子。他的祖父母在1822年奥斯曼军队对希腊的Chios岛进行屠杀时逃离了该岛。 

尤摩在一家成立于1819年的伦敦公司 — 希腊裔的拉里兄弟公司工作,这是一家私人银行家公司,也是印度的油菜、大米、棉花和麻的进口商。1934年8月退休时,他已升至该公司副总裁的位置。自1922年以来,他一直住在伦敦切尔西堤坝7号,这栋联排别墅被他改造成了一座博物馆。

他不仅利用专家或经销商的服务,而且还依靠自己迅速增长的经验来购买物品。他的东方艺术品收藏规模巨大,迫使他在切尔西的房子后面增加了一个两层的扩展。他创立了东方陶瓷协会,并从1921年起担任该协会的第一任会长,直到1939年去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他组织并资助出版了11卷图解和描述他收藏品的书籍。免费参观他的收藏品和他的鼓励激发了他的邻居内尔和查尔斯·维斯(Nell and Charles Vyse)对东方炻器釉料的实验。

收藏巅峰时期

尤摩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东方学家。在他收藏活动的早期阶段,他专注于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18世纪的陶瓷以及日本艺术,但他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早期艺术,尤其是在1906年之后。

然而当他在1906年首次接触到一件中国墓葬人物陶俑时,却彻底地改变他的收藏品味,开始热情沉浸于中国艺术里头。其中的高古文物,更让尤摩着迷不已而无法自拔。

在短短数年之间,尤摩已建立数量庞大且品质精美的陶瓷藏品库,迅速成为数个重要中国艺术展的关键借展人。例如在1910年由伯灵顿美术具乐部 (Burlington Fine Art Club) 所举办的“早期中国陶瓷(Early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展中,他便借出176件从汉代至唐朝的藏品。

1913年在曼彻斯特市艺廊 (Manchester City of Art Gallery)的“中国工艺展(Exhibition of Chinese Applied Art)”里,他也提供98件的各类陶瓷佳作,占全场展品20%。此外,尤莫弗普勒斯还于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长期出借藏品104件,更担任伦敦东方陶瓷学会(Oriental Ceramic Society)的创始人与首任主席。可以说在当时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界中,其声势地位卓然出众。

除了频繁地出借藏品、大方对外展示之外,尤摩也为藏品编写目录。从1925年至1932年间,他共出版11巨册的藏品全集,奠定他作为顶级藏家的雄厚实力。1927年为了回馈家乡希腊,尤摩决定捐献一批陶瓷名品。首先他从费兹威廉博物馆中取回104件借展品,并另外增加237件作品,一同捐献给位于希腊雅典的贝纳基博物馆。此捐献展览于1931年4月隆重开幕,这是尤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上希腊土地。

后来他又向贝纳基博物馆捐赠452件的私人藏品,这些数量高达近800件的东方陶瓷,遂成为希腊半岛上最耀眼的闪亮明珠。一些重要陶瓷学者如亚瑟・理・艾旭顿爵士(Sir Arthur Leigh Ashton,1897-1983)与罗伯特・洛克哈特·霍布森 (Roberto Lockhart Hobson,1873-1941) 都曾在上世纪30年代对这批收藏进行深入研究。2016年乔治・曼吉尼斯(George Manginis)亦以《中国再发现(China Rediscovered)》之专书,重新向世人介绍这批已逐渐被遗忘的名物精品。  

收藏巅峰时期

然而世事多变,好景不常。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不仅使全球金融环境陷入困境,也让尤莫弗普勒斯的财务状况一蹶不振。为了平衡营运收支,尤摩被迫开始出售藏品。由于他的藏品种类繁多且质量高档,伦敦两家公立大型文博机构——大英博物馆与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遂首先联合出资,在1934年至1935年间,以3:2的比例共以10万英镑价格买下其中多数精品并分藏两馆。之后尤摩也商请知名古董商布鲁特(Bluett)代为仲介处理销售事宜,当时清单中的作品数量即高达331件。

1935年后,尤摩曾试图东山再起,想要重建他的收藏事业。但仍无法挽回大局。在尤摩过世之后,1940年5月下旬苏富比 (Sotheby’s) 举行他的旧藏专拍,可惜当时欧洲政局纷乱、大战一触即发,受此严重影响,四天的拍卖成果,全部520件的作品只售出2万6千英镑而已。1944年在妻子过世后,其遗产也被送拍换现。一代藏家的光鲜身影,遂消逝于历史的尘埃当中。  

大英尤摩藏品赏析

尤摩早期什么都买,包括买中国书画。但必须说,中国书画一直是很难的,这一群东方陶瓷学会的藏家,书画买的好的人很少。这张赵孟頫的,就是一张17世纪的晚期致敬作品。

当然以今天大家对赵孟頫的字的理解,这张的字也不够开门。不一定是一张为了造假而为的“仿品”,而更像是一张致敬的临摹作品。这张作品画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题款:霜蹄未踏云西垒,骧首犹嘶蓟北风。大德三年(1299),子昂。

Inscription translation: The horses hooves have not yet trodden the ramparts in the Western clouds, it raises its head and neighs as if thinking of its homeland. The third year of the Da De period, Zi Ang.

在中国画中,鸟类经常成对出现,通常象征着求爱和婚姻。这里它们在争夺食物。册页的形式非常适合于花鸟画,因为这些图像具有吉祥或幸运的含义,所以经常被作为礼物赠送。

这张画应该还是明代的,到不了宋代。当时这批藏家买的就很少到宋,可能是时间上晚了。尤摩开始买这些的时候,1915年左右冈仓天心已经在中国疯狂为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买入,可能是没有足够好的渠道。

南宋官窑制式的方壶,应该是龙泉窑的作品,但是底足的缩釉等,还有开片的形式,都是很有南宋官窑的味道。这种作品,哪怕是龙泉窑的作品,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由皇家定制。

这件器物是典型的唐代巩县的作品,通常这类的釉光都会失去,正如这件作品一样。但这类器物主要看的是造型,这类双龙瓶,其实让人能联系到商代的双羊尊,或者商周时期的簋的两耳,这种成对动物的出现,一直贯穿着几千年的中国艺术。‍‍‍‍‍‍‍‍‍‍‍‍‍‍‍‍‍‍

所以当然有可能是受到波斯的影响,但这类器物,也可以在中国早期的作品中找到根源。这件作品还在2017年来过中国上海和北京,分别参与了大英博物馆100件器物在中国的展览:

2017 28 Jun-08 Oct, Shanghai Museum, Shanghai,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2017 1 Mar-31 May,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2019 15 May-9 Sep, Hong Kong Heritage Museum,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这件是一件红山文化的小残件,大约3.9cm。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有缺口的圆盘类型发生了另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在一些例子上,小齿被雕刻成与较大和较深的缺口交替出现。在山东滕县李庄出土的一件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一类的典范。

这些较小的缺口形成了与早期环状物相当不同的轮廓,它们在圆盘上的出现可能与其他物品,特别是斧头和大刀形的礼器上增加缺口的时间相吻合。槽口的来源可能是存活到更晚时期的红山槽口玉器的碎片,如本件或BM 1952.1029.22。

(大约还有90%的内容,付费后可阅读,包含重要的南宋官窑收藏、三彩等作品的赏析,感谢大家对SACA学会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山卧游:帝国的黄昏与消失的宋瓷 - Sir Percival David
松声鹿鸣:九位伟大藏家与伦敦东方陶瓷学会 -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东方陶瓷学会首届会长尤摩弗帕勒斯:关于收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粹美悠长:贵族式的抉择 - Sir Alan & Lady Barlow
东方陶瓷学会成立100周年!西方藏家那时群星璀璨——大时代一去不复返
大英博物馆藏品-11 中国历代珍贵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