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具 |《茶经》中的洪州窑
唐代陆羽以嗜茶著名,所著《茶经》一书阐述了茶的起源、品种和产地、焙制工艺、煮茶方法、生产工具和饮茶器皿等,在论述饮茶器皿时,对当时主要瓷窑所烧制的碗有如下评论“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宜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这段记载对洪州窑瓷器的评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述及的唐代六座青瓷名窑中,洪州窑的碗排名最后;二是洪州窑烧制的是褐釉瓷器。这是对洪州窑和洪州窑瓷器最早的记载。
南朝瓷盘纹饰
南朝瓷碗、杯纹饰
  隋代瓷钵纹饰
          
由于《茶经》中的这段记录多年来在不少研究者的心目中洪州窑瓷器不如越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并且烧制褐釉瓷器。如中国硅酸盐学会编著的《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说“洪州窑器在陆羽《茶经》中名列第六并说'洪州瓷褐’”;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也说“洪州窑,陆羽《茶经》中把它排在第六位,评论说'洪州瓷褐’”;陈显求等认为陆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品茶家,从对茶色的不良影响考虑,陆羽把洪州窑排在末位是合乎逻辑的。但这未必就能贬低了当时作为名瓷的洪州窑瓷的价值。”但有些研究者的看法则不同,如范文澜曾指出“陆羽因洪州瓷褐盛茶呈黑色,定洪州瓷为最次品。瓷器应凭质量定优劣,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只能算是饮茶人的一种偏见”。余家栋认为:洪州窑瓷碗在唐代饮茶中广为使用,“与陆羽所说洪州瓷次,'悉不宜茶’似不甚符合。”“洪州窑当时已驰名全国,并非最'次’品位”。
 
洪州窑青瓷鸡首壶
 隋代洪州窑青瓷印花钵、印模
陆羽以当时人的审美意识和标准,从饮茶的角度,据釉色与茶色是否相配,将当时青瓷名窑烧制的茶碗排了名次,但应特别指出的是,陆羽仅仅说的是饮茶用的碗,而且还只讲釉色,并未涉及碗的造型、胎、装饰和其他,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再者陆羽的主要社会活动时间是在中唐,他所记录的茶碗和瓷器的釉色一般情况下也只能反映他所生活的那个时期及其前后的情况,不能说明各窑不同时期的情况。
然而洪州窑烧制的瓷器并非全是褐釉。自东汉晚期至五代,只在盛、中唐时期烧制纯褐釉的瓷器,与《茶经》记载吻合。另外,洪州窑占地广、规模大、烧制瓷器的时间早,产品自成系统,各个时期的器形、胎质、釉色、装饰均有特点,富于变化,东晋南朝至中唐时期的产品尤其好。那么洪州窑瓷器在唐代6大青瓷名窑中是否排名最后,让我们看看其余5座青瓷名窑的情况。
越窑瓷器形丰富,造型端庄,颇有气魄,尤其是三国西晋时期将尊、盘口壶、水盂等器物的外形制作成猛兽、鹰、羊、伏兔、蛙等动物形象和晚唐五代时期将碗、盘制作成荷叶形、海棠形、葵花形,别具风韵。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或灰色。釉以青、青泛黄或青黄色为主,釉层均匀,釉面光润。
 越窑鸟式杯
到晚唐五代时期,其釉层匀净,釉面滋润,如冰似玉。越窑器在以釉取胜的同时,还采用了刻花、划花、贴花、堆塑和彩绘等技法装饰器物。如三国西晋时期有水波纹、铺首纹、斜方格纹带饰、联珠纹、忍冬纹、飞禽走兽纹等,约西晋后期出现了褐色点彩;东晋南朝时期花纹减少,仅以褐色点彩和莲瓣纹为主;隋至中唐时期偶见莲瓣纹和忍冬纹等。
越窑青釉四系瓶
晚唐五代时期花纹逐渐增多,有莲花纹、云气纹、龙纹等。显然,从总体上看洪州窑瓷器不如越窑瓷器,尤其是三国西晋、晚唐五代时期器物的造型和晚唐五代时期如冰似玉的“秘色瓷”是洪州窑不能及的。但洪州窑南朝时期的莲花纹盘、莲瓣纹碗和盛、中唐时期的仿金银器的“6”字型把手杯等,均可和越窑同时期的产品媲美。
岳州窑瓷器形较多,造型规整、秀气。初唐时期烧制的青瓷俑和青瓷动物,制作精细,形像生动,是岳州窑瓷器中的精品。
唐岳州窑青瓷武士俑
胎质较细腻,以浅灰色和灰色为主。釉以青和青色泛黄为大宗。装饰技法有刻划、模印、点彩等多种。晋、南朝时期常见的是褐色点彩和莲瓣纹;隋代花纹最多,有莲瓣纹、忍冬纹、小花纹、竖道纹、几何形纹等;唐代一般无花纹。洪州窑瓷与岳州窑瓷相比,洪州窑瓷器的胎质没有岳州窑的细腻,岳州窑瓷器的釉色略显单调,不像洪州窑瓷器那样有变化。两窑瓷器各有千秋。
隋岳州窑青釉印花钵
婺州窑瓷器形也较多,器物造型方面受越窑影响比较明显。胎质一般较粗,多呈深灰色和紫色,西晋晚期开始在胎的外表施一层质地细腻的灰白色化妆土。釉呈青灰、青黄或青黄泛紫色,颜色较深,釉面多较光润。有些胎釉结合较差,釉容易剥落。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贴花、堆塑等。花纹题材,六朝时期常见的有水波纹、网纹带饰、菱形纹带饰、联珠纹等,还有少量的铺首纹和褐色点彩,东吴西晋时期谷仓罐上也贴饰人物、动物和堆塑门楼、阙门、人物等;隋代纹饰简化,常见的仅有刻划在碗外侧的莲瓣纹;唐代多素面,一般无纹饰;五代北宋时期花纹渐多有缠枝纹、花卉纹、莲瓣纹等。婺州窑瓷器一般说较粗糙,青釉色调深,缺少明显的变化,装饰花纹内容虽不少,但大多同越窑,较少创新。
唐代青瓷四系罐
寿州窑瓷器的器形比越窑、婺州窑少。造型较浑厚具有明显的北方青瓷器的特点。器物的胎坯厚重,质地一般较粗,呈青灰和淡黄红色。胎釉结合不够,好有剥釉现象。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常见的花纹,南北朝晚期和隋代有莲瓣纹、忍冬纹、几何形纹等;唐代花纹很少,仅在唐后期发现有以漏印的方法制作的四瓣花朵纹。寿州窑瓷器具有鲜明特色,但原料加工不够精细器物略显粗糙。
寿州窑酱釉青瓷罐     
鼎州窑窑址尚未确定,瓷器情况不甚清楚。经过简单的分析,表明陆羽《茶经》中有关洪州窑的记录,是站在饮茶的特殊角度上去看的,不能全面反映洪州窑瓷器的面貌,以此来评价洪州窑瓷器的质量是欠公允的。
 


文章出处:陆羽《茶经》与洪州窑瓷器,《文物》

—新儒林书院祝您中秋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瓷器14讲 8
越窑
李梅田:岳州瓷与岳州窑研究
中国青瓷源故里 江西宜春丰城: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
唐代越窑的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