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潇湘铜华|湖南新发现商代青铜器

​青铜觥形器

​2021年汨罗出土

汨罗市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中心
(汨罗博物馆)藏






湖南

是中国南方发现商周青铜器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目前已发现的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器已有400多件。

其中部分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相比较,

造型风格迥异,纹饰精美,铸造技术独特,

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商代早期,

二里冈文化以盘龙城为据点向南方进一步扩张,

南方青铜文化随之逐渐兴起。

到了商代晚期,以殷墟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向北退缩,

而以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和

湖南北部青铜器群为代表的南方青铜文化

则蓬勃发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面貌。

商代南方青铜器既反映出当时南方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地域特色,

也揭示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是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湖南汨罗等地

又新出土了包括杯形觥在内的一些重要的

商代南方青铜器。

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博物院、

岳阳市博物馆、汩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的

大力支持下,

想以本次展览为契机,

结合铅同位素和铸造工艺分析,

希望对商代南方青铜器做进一步的探索。

最新发现

迄今为止,

湖南地区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多数为非科学发掘品,

以单件或个别几件埋藏于山顶、山腰或水畔。

这些青铜器中,

不乏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这样的翘楚,

关于其来源、埋藏原因和性质,

一直是困扰在考古学家心中的谜团。

近年来,以汨罗出土的青铜能形器为代表,

湖南地区又发现了一批商代时期的南方青铜器,

栩栩如生的造型、细腻流畅的线条,

引导着我们进入3000多年前人们生活的世界,

或许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雾,重现历史。

——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

中国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开始出现黄铜制品。
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遗址出土了青铜刀。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青铜容器、乐器、
兵器、工具和饰件,
还发现有青铜铸造遗址。
及至商代早中期,
随着合范法等铸造工艺的发展,
青铜礼器日渐规范化、规模化。

湖南,

现在强调湘楚文化,

重点是想与湖北的荆楚文化区分开

在周代的楚国在此之前,

商人就在湖南生产活动

近百年来湖南出土了众多商代文物。

2023年恰逢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建校85周年,

在校园里举办了一场湖南新出土青铜器特展,

重点展品有觥形器,

从这件文物的出土那一天,

虽然隔着网络

我个人都高度期待这件器物对外面世的这一天。

由于本次特展不对外开放

借助本篇文章对本次特展做个简单梳理

相关介绍内容参考自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本次特展,

本篇最后也值得回顾一下湖南出土的青铜重器。

青铜兽面纹贯壶
汨罗市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中心
(汨罗博物馆)藏

2021年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野猫咀出土,

出土时
青铜壶倒置于青铜觥形器内,

应为与青铜觥形器配合使用的盛酒器。




​青铜罍
湖南师范大学藏

民国时期出土于宁乡黄材镇。
盛酒器,肩部四个羊首和扉棱相间排列,
四个羊首以“铆块”的方式与器身铸连。

腹部装饰四组大兽面纹,
纹饰突起处内壁作相应内凹
高圈足上部有四个方形穿空,
是湖南出土地点最南的一件商代南方青铜器。

这件器物据馆方透露,
是该校退休教师的旧藏,
一直存放在图书馆仓库,
后清理时发现了这件器物。



​宁瓿

商代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鄂尔多斯博物馆《何以青铜》

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特展展品

兽面纹立鸟器盖
汨罗市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中心
(汨罗博物馆)藏

汩罗石仑山出土。
器盖坡面饰四立鸟,
顶部原有捉手,现已缺失。
从器型推测当为青铜罍或青铜瓿的器盖。

盖面装饰的立鸟纹,
常见于商代晚期南方青铜器,
如湖南岳阳鲂鱼山出土青铜罍、
华容东山出土青铜尊、
四川广汉三星堆2号坑出土青铜罍。

​荆州出土
立鸟兽面纹青铜罍

​青铜猪磬
2012年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出土

磬是古代传统打击乐器,
一般为石质,与铜质编钟被合称为“金石之声”。
这种猪形青铜馨在北宋《宣和博古图》已见著录,
近年来发现的几件都出土于长江流域,
是颇具南方特色的商代青铜乐器。

磬作豕形,通体作匍匐状。
嘴做张,上吻部上卷,,
饰一组似猪鬓的扉楞,
腹下前后各饰一组似屈足的扉楞。
背脊下有一供穿索的圆形镂孔。
两面纹饰装饰相同
腹中部饰一漩涡纹围绕圆形乳钉纹
只是两面乳钉位置不对称。

磬为打击乐器。
经测音,共主要音高是#G3,
其他高音接近谐音关系,
圆形乳钉纹饰可以起到消除杂音作用,
也是古人追求纯正声音的大胆探索。


​豕形罄
商代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鄂尔多斯博物馆《何以青铜》
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特展展品

青铜铙

汨罗市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中心
(汨罗博物馆)藏

2020年汩罗市长乐镇海螺山出土。

当时北方中原地区主要流行小型青铜铙,

多了到5个一组,插入木柄后以槌敲击。

这种大型青铜铙主要出土于长江流域,

尤以湖南北部出土为多,

仅宁乡出士的就达20多件,

是湖南地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重要的青铜乐器。




青铜鱼纹罍

岳阳市博物馆藏

1982年岳阳荣家湾镇农科村鲂鱼山出土,

肩部四个扁体立鸟与牺首相间排列,

三星堆遗址也出土过同类型器。

此器的牺首与扉棱与汨罗出土的青铜觥形器

较为接近。



作器之谜

经科学检测分析,

湖南出土的商代南方青铜器与江西新干大洋洲、

四川广汉三星堆等地出土的青铜器

在铅同位素比值上呈现出高度相似性,

反映出它们可能来自同一矿源。

商代南方青铜器普遍使用等壁厚铸造方式,

肩部流行的牺首装饰多通过“铆钉”和器身铸接,

与殷墟青铜器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青铜器可能产自南方的某处铸铜中心,

而考虑到三星堆青铜器群与

其他南方青铜器的区别与联系,

也存在流动的铸造群体在本地铸造的可能。

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冶铸遗存
湖南岳阳铜鼓山、老鸦洲、

汩罗螺丝山等遗址出土了

一些和青铜治铸相关的大口缸、石范和铜渣,

说明商代时期湘北地区的先民

已掌握了青铜治铸技术,

但结合出土的石范来看,

当地铸造的仍是刀削等简单的器物,

尚不具备生产大型青铜容器的条件。


矛残件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张昌平先生认为当时在南方存在一处

向外输出尊、罍的青铜铸造中心。

阜南、新干出土的尊、罍

与当地青铜文化系统特点一致,

可能属于本地铸造,

岳阳以西所出土的尊、罍则非本地铸造,

由此推测当时尊、罍的产地

可能在江西、安徽一带的长江下游。



鹗觥残件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4年炭河里遗址10号墓出土。

为商代晚期鹗觥(或卣)器身的前腹部分,

前部装饰两只对称的鹗鸟(猫头鹰)。

经检测,这件鴞觥的铅同位素比值

与殷墟青铜器的同位素比值接近,

且纹饰和造型特征、制作工艺

也与殷墟铜器风格接近,

应当是商末周初殷人南下时携带而来的。


四羊方尊羊角残件

1938年宁乡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坡出土。

经检测,羊角青铜合金含铜80.9%、锡19.1%,

为高锡青铜,羊角内部充满范土,

范土内可见多处气孔(类似情况多见于殷墟青铜器)。

四羊方尊虽然在中原地区未发现同型器,

但从铸造工艺和合金成分分析,

更有可能是殷墟铸造的产物。

延伸阅读

湖南出土商周青铜重器


​四羊方尊

原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四羊方尊
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体型最大者。
其造型雄奇,尊四角自肩、腹至足被巧妙地
设计成四只卷角羊,整器花纹精丽,
集线雕、圆雕、浮雕于一体,
将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
被誉为为
 “极致的青铜典范”,
堪为“方尊之王”

据分析,四羊方尊是采用分铸技法铸造的,
即先将羊角与羊头单个铸造好,
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
再整体浇铸。
整件器物用块范法浇铸,
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四羊方尊被誉为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是禁止出境展出的顶级国宝之一
四羊方尊被调到北京后,
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皿方罍

1919年出土于湖南台桃源县漆家河

湖南省博物院藏

因器口铭文为 “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

器形硕大,雄浑庄重,

雕刻精美,富丽堂皇,

中国晚商青铜器品盛时期的代表之作,

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

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

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

堪称“方罍之王”

人面纹方鼎

湖南博物院藏


人面纹方鼎
整体以云雷纹为地纹,
器壁四面装饰高浮雕的人面纹饰
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两字。
这件器物是目前出土商周青铜器中
唯一件以人面纹作为主题装饰的
青铜方鼎
鼎历来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人面与兽身的结合,
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其特殊装饰,
更是体现出古代长江流域文明的
独特意识形态与祭祀礼仪风格。
兽面纹铜瓿
宁乡炭河里遗址博物馆藏

为古代一种盛酒、盛水器。
这件瓿是目前
所见商代铜瓿中器形最大者
被称为“瓿王”
小口外折唇,圆肩近折,
高圈足
足上有四个方形镂孔
饰龙纹8条
腹饰兽面纹饰4条,
圈足饰以云纹组成的兽面纹4条,
为宁乡炭河里遗址管理处(宁乡市博物馆)
镇馆之宝。
象尊
商代
1975年醴陵市仙霞公社狮形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院藏

酒器。
全器为象形,
上扬的鼻为中空的流,
流口是一组虎、鸟组合,
鼻下有一蛇纹;
象额有涡状蟠虺纹一对;
耳正面为云雷纹,背饰凤纹;
器表饰龙纹、兽面纹。
缺盖,根据同类器推断,
盖钮可能也为象形。
造型、纹饰构成了
独具匠心的立体造型器物。

牛形觥(gong)

1977年衡阳市郊出土
衡阳市博物馆 藏


是古时贵族用于祭祀的礼器,

也是一种实用酒具。
商代的审美观比较讲究,

铸造了多种兽形酒器,
但牛形觥非常少见,

该牛觥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

器盖的前半部为牛首,

后半部上立一虎为盖钮,

牛躯体浑圆,四肢粗壮,

全身以云雷纹为地纹,

以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为主纹
该牛觥
出土于湖南衡阳市蒸水河畔

面向南岳衡山的包家台子台地上,
在上均具有浓厚的南方地域特征。

据此,大多学者认为这是当时衡阳原住民
用于山岳河川的祭祀用器。


豕尊

1981年湘潭县九华乡桂花村船形山生产队
(今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响水乡桂花村)出土
湖南省博物院藏


商代以猪为造型的酒尊仅此一件。

豕尊的装饰很有特点,双眼圆睁,
獠牙外露,两耳竖立,

臀腹滚圆,四脚粗壮,

尾下垂
盖上捉手残缺,
根据残存情况复原成凤鸟形,

器身大面积用鳞甲纹。

前后肘部饰夔龙纹。

此器重达30多千克,容积有13公升,

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

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

直通另一肘部。

通过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

便于人们搬运。

 人形柄铜匕首
战国
1974年轮沙村大岭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

象纹大铜铙
商(公元前17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
1983年宁乡县月山铺乡转耳仑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通高103.5厘米,重221.5千克。
器身钲部作合瓦形,上宽下窄,
甬呈圆管状,与钲腔相通。
钲面饰有以粗线条组成的兽面纹,
左行两侧对称,半浮雕两眼略微凸出,
上刻云雷纹。
燧部浅浮雕一对相向站立的大象,
钲之周边、甬部满饰有云雷纹。
形体高大,气势恢宏,
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商代铜绕中最大的一件。

云雷纹羊首铜饰件
商代
浏阳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云纹铜饶
商(公元前1600年一前1046年)

1973年宁乡黄材塞子山三亩地
湖南博物院藏

鸟饰镈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湖南博物院藏

镈,悬挂演奏。

环钮、平于器身呈合瓦状。

目前湖南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镇铸造于西周早期。

一般用虎、凤鸟作楼脊的装饰,

主纹为兽面与夔龙、鸟纹组合。

四虎餺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湖南博物院藏

西周 

铜马簋
1981年桃江连河冲出土

器形与兽面纹,与中原相近,

而上下两层的马纹与立马独具特色。

胎壁较薄,纹饰凸出,

器内随之内凹,地方特色显著。

感谢🙏朋友的关注转发点赞

点击在看以及赞赏

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者归来 | 瑞虎迎春 “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中那些虎虎们
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
汨罗青铜觥形器终亮相,我等了你两年,你等了我3000多年
河南博物院《国家宝藏》特展
中国青铜器大全一篇读懂青铜文明 建议收藏
【羊年话羊】博物馆里羊真多~吉金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