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明代几种“类龙纹”及赐服制度

所周知,“龙纹”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图腾,在不少朝代还被列为皇室或贵族专用。

到了明代,除龙纹外,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动物(神兽)纹样出现在皇族、贵族、官员的服饰中。

明代绘画中的狮子纹袍服

《明实录·卷五十五》:

“庚申,上谕廷臣曰:昔古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贱,明等威。是以汉高初兴,即有衣锦绣绮縠、操兵乘马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而奴仆贱隶往往肆侈于乡曲,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政也。”

见,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心中,元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礼制的崩坏,其试图建立一个“贵贱之别,望而知之”的等级森严的明王朝。

明代疆域图

服饰作为必需品,对于维护“”、区分等级起着重要作用。袍服上不同的图案代表着级别的划分。

据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文官常服补子花样,一品、二品仙鹤、锦鸡,三品、四品孔雀、云雁,五品白鹇,六品、七品鹭鸶、鸿雁,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武官常服(补子)花样,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明 蓝色暗花纱缀绣仙鹤方补袍(局部) 孔子博物馆藏

明金线绣麒麟补子,1956年出土于广州梅花村明代戴缙夫妇墓。戴缙曾任明成化年间右都御史、南京工部尚书等职。

明代织锦狮子补子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几种带有似龙非龙的特殊纹样的袍服则属于皇帝特赐,它们分别为: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

而言之,“蟒、飞鱼、斗牛、麒麟”被指定为仅次于“龙纹”且由“龙纹”衍生而来的“类龙纹”。明朝皇帝将绣有“类龙纹”的袍服特赐给臣子,彰显的是获赐者的尊贵身份、特殊功勋或荣耀。

《谢赐飞鱼服》

明·方献夫

千古豳风颂衮衣,鱼袍何幸及臣微。

深惭赵子身胜服,徒羡张丞梦着绯。

圣典庸功严在笥,老年图报正知非。

寸心自许同春草,俯仰时时恋德辉。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为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代开国功臣,战功卓著且好学问,逝后被追封为岐阳王,位列功臣庙第三。

李氏后人袭爵封侯,家族延绵六百余年,被后世称为“岐阳世家”。

临淮侯李弘济画像(身着蟒服)国家博物馆藏

据国家博物馆所藏“岐阳王世家肖像”可见,李氏后人所着服饰多有“蟒、飞鱼、斗牛、麒麟”等纹饰。

十一世袭临淮侯李邦镇画像(身着斗牛服)国家博物馆藏

十一世袭临淮侯夫人杨氏画像 国家博物馆藏

赐服不仅是对内臣,还有对藩国“外臣”——明太祖为表示明朝是华夏正统,颁诏四方,与周边的高丽、安南、琉球三国(山南国、山北国、中山国)、占城、暹罗等国建立藩属关系。

当时明朝在颁诏建立藩属关系后,就开始将“华夏衣冠”赐予藩属国,明朝通过这种赐服,重新建立起华夷秩序,体现明朝对藩属国的宗主国地位。

《明史·舆服志》:

“赐琉球中山王皮弁,玉圭,麟袍,犀带。(正德初年)其时有日本国使臣入贡,赂瑾黄金千金,亦得飞鱼。”


这里记载的只是“麒麟服”和“飞鱼服”两种,而从一些遗留下来的明代文物上看,却不仅如此:

现藏于日本京都妙法院、明代万历年间世宗皇帝赐给丰臣秀吉的服饰中,就有蟒、麒麟、飞鱼等数种纹样。

明万历皇帝赐丰臣秀吉的部分袍服 日本京都妙法院藏


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赐服上的“类龙纹”的内涵与特征: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服的尊贵仅次于龙袍,在明代早期一般是太子、亲王所穿,海外藩王中只有朝鲜郡王因对大明最驯顺,所以特赐蟒服。

直到明朝中期后才有了皇帝特赐功臣蟒袍的情况,且以蟒服为赐物是从宦官开始的。

《明史·舆服志》引《大政记》:

“永乐以后,宦臣在帝左右,必蟒服。”

明万历蓝地妆花纱蟒衣(孔府旧藏) 现藏于孔子博物馆

蟒服不仅在“赐服”中的等级最高,其上所绘蟒纹还分“坐蟒”与“行蟒”两种。

《明史·舆服志》:

“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正向,尤贵。”


弘治十五年(1502),《大明会典》修成,明孝宗为奖励参与编修的大臣,特赐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蟒服,开内阁大臣赐蟒之先例。

抗倭将领戚继光也曾得到御赐蟒服的荣耀。

《山海经·海外西经》: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狸作鲤)。”

《林邑国记》:

“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

可见,早期的所谓“飞鱼”,是一种龙头、有翼、鱼尾的神兽,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土而与印度神话中“摩羯鱼”形象有所融合(摩羯,又称摩伽罗,是印度神话中水天的坐骑)。

总体而言,其形象历代不断演化且趋于纷繁。

香色麻飞鱼贴里(孔府旧藏) 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明代飞鱼服上的纹样,主体似龙形,明中早期纹样为双足四爪,双翼,鱼尾;明后期纹样又出现了更接近“蟒纹”的四足四爪,无翼,鱼尾。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出警入跸图》,描绘的是明神宗谒陵的盛景。

《出警入跸图》局部

皇帝身边担任仪仗和保护功能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画中的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头戴三山帽。

实,飞鱼服并非锦衣卫专属服饰,而属于二品以上官员的赐服;锦衣卫里的“正二品都指挥使”和“都督佥事兼锦衣卫指挥使”等高级官员,才能穿飞鱼服。

如“飞鱼”不是鱼一样,“斗牛”也不是牛,而是一种形象类似于虬、螭(传说中的虬龙与螭龙)的生物。

《宸垣识略》记载:

“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

《名义考》记载:

“斗牛如龙而觩角。” (觩,即为弯曲状。)

又有说“斗牛”原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李言恭画像(李文忠的八世孙,袭临淮侯) 国家博物馆藏

斗牛纹样

明代的斗牛图案为蟒形、鱼尾、头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斗牛的最大特点在于头上双角像牛角一样向下弯曲。

斗牛服是次于飞鱼服的第三等赐服,一般授予三品以上的官员。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 ”。

据《瑞应图》: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2米左右。

又据《说文解字》: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只角。

 明代錾压祥云麒麟金掩鬓头 江西省博物馆藏

明代袍服上的麒麟形象,龙首,双角,身有鳞,蹄状足,身长较龙短。

麒麟服本为明代公、侯、驸马、伯爵的一品公服,但因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著名的仁义之兽,明代皇帝亦将麒麟服作为一种赐服,赏赐给四、五品的大臣。

明麒麟纹圆领女袍(孔府旧藏) 现藏山东博物馆

《公羊传》:

“麟者,仁兽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麒麟“非明王不出”,只有圣明君主在位才会出现,“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大明会典》:

“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故称一品麒麟。”

绸绣过肩麒麟鸾凤纹女袍局部(孔府旧藏)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分锦衣卫、指挥侍卫也穿麒麟服:

明景泰年间,有锦衣卫同知援引旧例,申请担任侍卫的可以穿麒麟服,获得了允许。

锦衣卫在明代是一种“卫所”,它有很多部门,明代皇亲勋戚、宫廷画师之类需要出入宫廷的人,都挂名在这个卫所,但这些人并非实则负责侍卫的人群。

于是挂名锦衣卫指挥的,挂名千百户的,以及这些人的子弟们,乃至其他卫所的人,都开始越级用麒麟服了。按明笔记和画像看,有关贵族妇女也开始越级用麒麟,以及造型差不多的獬豸。

万历本《三才图会》的獬豸


上述四种赐服里的神兽图案与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都见不到实体。

蟒、飞鱼、斗牛皆为龙形的变异,麒麟虽最不像龙,但因其为祥瑞之兽,声名仅次于龙。


无论是蟒、飞鱼、斗牛还是麒麟,这些纹样远远看上去都和龙有几分相似,其分辨的方法在于细微之处:

龙和蟒的区别在于,五趾还是四趾;

飞鱼和蟒的不同在于,是鱼尾还是火焰尾;

蟒和斗牛的区别关键看,是直还是弯;

麒麟与其他几种纹样比较好区分,但明中后期“蟒化”的麒麟还要看其独特的才能够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中后期始,一些皇帝将原本级别森严的“类龙纹”赐服随兴赐予,使赐服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泛滥,由此引起的服饰混乱和僭越愈加普遍,甚至到了真假官服、赐服难辨的程度,对朝纲形成了负面影响。

了明代晚期,明朝走向衰亡,国家意志主导的服饰风尚亦趋末落,本来森严的服饰制度随着时局飘摇及社会意识的散乱已难以统一,服饰越级的情况非常严重。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辄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长安道上,无人敢问。

至于王府承奉,会风致赐飞鱼者不必言,他即未赐者,亦被蟒腰玉,与抚按藩臬往还宴会,恬不为怪也。”

——京城太监稍有经济实力,就给自己定制斗牛服或者蟒服;宫廷侍卫和王府仆人也经常穿着飞鱼服上街,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
锦衣卫工作服,看起来高大上,官员随意穿老百姓可仿制
历史上的明朝赐服:麒麟、斗牛、飞鱼、蟒服
明代赐服--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及区分和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最久的第一贵族世家——孔府传世的明代衣冠。
你知道吗 我国封建社会那个衙门的工作服最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