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田野考察——滇东南彝族服饰
“十里不同天、隔山不同服”,中国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气候,与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不同支系间的经济、文化差异等因素决定彝族服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织、染、绣、编、镶、缀等多种手工工艺的交织使用形成了彝族绚丽多彩的风姿。彝族妇女对胸、肩、衣襟边、领口、腰等部位的装饰均有特殊的目的和用意。不同居住地域的彝装不仅是其显著的外在标识,也是当地彝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滇东南型彝族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省东南部(东至广南、富宁,南至马关、麻栗坡,西至弥勒、开远,北至师宗、昆明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那坡等地,款式繁多,类型多样,以麻栗坡、富宁、弥勒等地服饰最具特色。2023年12月,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考察团队前往云南昆明、楚雄等地考察少数民族服饰,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中国彝族服饰展进行了深度考察和学习。本期内容主要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中国彝族服饰展中滇东南彝族白倮支系的麻栗坡县中青年男装、中青年女装,彝族白花倮支系的富宁县女青年盛装,以及彝族花倮支系的富宁县青年女装四套服装进行陈述与展示。

考察团队成员合影(笔者拍摄)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展馆外景(笔者拍摄)

中国彝族服饰展厅场景(刘育红拍摄)

一、彝族白倮支系中青年男装

麻栗坡彝族白倮支系男女服饰均采用当地自织土布制作而成,以拼布和蜡染工艺为主,青年男子盛装由格子布头套、短上衣、青布裤组成,上衣为圆领、对襟,三件叠穿,衣袖由里及外,逐一短宽,前后襟呈角状,由此有燕尾服之说,衣服上蜡染有太阳芒纹,与古滇国时期滇人着尾服并崇拜太阳的文化一脉相承。女装色彩素净大方,以彩绸布拼缝三角形图案、蜡染花瓣纹和点纹为主要装饰工艺,做工讲究,款式独特,为本地所独有。

彝族中青年男装正视图

此件套装为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征集的20世纪80年代中青年男装,上衣由两件圆领窄袖对襟衣叠穿组合而成,内外两件在部分位置用钉缝的手法连缀在一起,衣服满饰蜡染纹样,系扣为银纽布扣。衣袖长和衣长由内至外依次变短,衣襟均钉缝有7行纽扣,并且在两襟镶拼格子纹布条。穿着时,不系不扣,腰间束带。

衣襟局部

衣袖局部

腰带局部

双层衣的所见之处均有细腻的蜡染图案装饰,以太阳纹为主,在袖口、衣领、下摆等处有荞菜花纹、太阳纹、月亮芒纹等纹样,并且在蜡染图案中用贴布绣的手法将细布条直线型地装饰于其中。男衣的后摆处中间开衩,形似现代西服的燕尾服,造型别致。

蜡染太阳纹细节

蜡染荞菜花纹细节

蜡染月亮芒纹局部

裤脚锁绣纹样局部

与之相配的还有头上缠裹织方格纹头帕、腰间缠蓝布刺绣水波纹腰带(正确穿系方式见下图,带有流苏的腰带两端应悬垂于身前)以及绣花阔裆裤(通常为已婚男子穿着)。

文山州富宁县木央镇彝族青年男子(笔者拍摄于木央镇普阳村)

二、彝族白倮支系中青年女装

此件套装为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征集的20世纪70年代中青年女装,上衣为圆领对襟,直摆,两侧开衩。衣领、袖口、下摆处均有蜡染纹样为饰,衣摆处蜡染纹样为荞子纹,花边上方有彩色滚边,靠近底摆处有彩色贴布细条。前襟处有较宽的花边,饰以蜡染荞菜花纹样。袖口除有蜡染装饰外,还有彩色贴布细条和黑色土布贴条装饰。

彝族中青年女装正视图

衣襟局部

衣袖局部

下身着蜡染贴布筒裙,裙身饰有三圈贴布和一圈挑花绣“卍”字纹装饰带。三圈贴布的装饰手法基本一致,由一块黑色矩形布料和两块异色三角形布料拼合成的矩形水平方向循环拼缝围成一圈而成,当地人将这些三角形剪贴布称之为龙鳞纹。因年龄和身份的不同,女裙上的龙鳞纹的条数和宽度有所差异,存在的位置和布局也稍有区别。已婚女性裙子靠近足部的贴布装饰带尺寸较小,而未婚女性的贴布装饰带则是靠近腰头部位尺寸较小。已婚女性头戴黑色土布头帕,整套服装古朴典雅、端庄大方。

筒裙局部

筒裙装饰局部

拼布细节

蜡染纹样细节

蜡染荞子纹细节

三、彝族白花倮支系女青年盛装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藏这套彝族白花倮支系服装为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征集的20世纪70年代女青年盛装,上衣为圆领对襟,圆摆,两侧开衩。衣身面料为蓝色条纹布,衣襟处钉缝有5行纽扣。衣领部位依次使用了黑色布滚边、黑布地刺绣、彩色条纹布条、蓝色条纹布条四条镶拼;衣襟处依次使用了黑色布滚边、蓝色条纹布条、彩色条纹布条、黑布地刺绣、彩色条纹布条、蓝色条纹布条六条镶拼,衣领和衣襟部位的刺绣花卉纹样都采用了锁绣针法,写意夸张。袖口和下摆都用彩色条纹布条镶边,再饰有一条绣有龙纹的花边,中间钉缝一条细窄花带,配色丰富。

彝族女青年盛装正视图

彝族女青年盛装侧视图

彝族女青年盛装背视图

衣襟局部

袖口局部

下身着蜡染贴布筒裙,裙身自腰头往下依次饰有两圈龙鳞纹贴布、锁绣花卉纹和蜡染荞菜花装饰带。龙鳞纹贴布均是由两块异色三角形布片拼成矩形,再水平拼合一圈而成。头戴黑色黑色土布头帕,头帕边缘用彩色布条镶边,中间部位钉缝有银泡、流苏和彩色线束。

头帕局部

筒裙局部

筒裙拼布细节

蜡染局部

锁绣纹样局部

四、彝族花倮支系青年女装

这套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征集的20世纪80年代青年女装为青年女子常装,上衣为短款对襟,用盘扣系扣,下摆处有植物种子装饰。两袖用黑、黄褐色棉布拼接成直筒状,腋下用蓝色棉布裁剪折叠成三角形与衣身以及袖子拼接。在袖子、门襟以及下摆处有抽象花型纹样刺绣以及方形和三角形几何纹样纹刺绣装饰,图案错落有致疏密得当,抽象花型纹样和面料之间有纯色绦子边隔开。领口以及门襟处用橙红色布条镶边,与衣身黑色底布形成对比。种子装饰均匀的排列在衣服的底摆,使得衣服的细节更耐看。衣襟钉缝六排盘扣系扣,盘扣处还有铜扣。

彝族青年女装正视图

彝族青年女装上半身侧视图

衣袖局部

衣襟局部

盘扣细节

边缘饰有植物种子的衣摆

下身着阔腿短裤,使用多色小三角形布块拼接成几何形装饰带,拼布外缘再用纯色布条镶边。头戴方块黑帕折叠成形的头帕,并缀有黑色线束为饰。遇到重大场面和节假日、走亲戚,则头帕上还要戴装饰着银饰花图案的漂亮四方头帕。腰间系黑色地围腰,围腰上钉缝四条彩色绦子边,上面两条绦子花边间绣有抽象花型纹样,下面两条绦子花边绣有方形和几何形纹样,边缘有植物种子装饰。

围腰锁绣细节

短裤局部

拼布细节

展厅中这件套装的围腰在衣身右侧闭合,据资料记载(见下图“富宁县彝族女服穿着图”),彝族花倮支系女子围腰应是在衣身正前方闭合。

富宁县彝族女服穿着图(常沙娜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5·少数民族服饰卷》)

注:文中未标明出处的图片均为考察团队拍摄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中国彝族服饰展厅



审核|田  辉 袁宗刚
摄影|周成飞 刘育红 孙宝琳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博物馆”两个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

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16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校内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韵悠长的白倮寨
苗族摄影小哥变身“CG大神”,历时4年画出《百苗群芳图》,神仙画质果断粉了!
|云观展|东拼西凑•百衲成衣—馆藏拼布艺术线上展(一)
苗族服饰文化
浅论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
漾濞彝族服饰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