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一套玉具剑,聊聊古代的玉剑饰


        这套玉具剑出土于河北满城县陵山1号墓(中山国刘胜墓),现藏于河北博物院,拍摄于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特展。







        剑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君子皆佩剑,它不仅仅是一种防身武器, 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剑饰是一种用于装饰剑和剑鞘的玉制饰件。一套完整的剑,是由剑首、剑柄、剑格、剑体、剑璏(zhì)、剑珌(bì)、剑鞘七个部分组成。而剑首、剑格、剑璏、剑珌用良玉美石来装配的,则称之为玉具剑。

        考古资料显示,玉具剑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晚期(剑上开始以玉装饰),最早的玉剑饰见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的西周晚期玉茎铜芯铁剑上,而它只是一种雏形。春秋时期的玉剑饰不甚常见,仅见有剑首和剑格,作扁圆长方体。战国时期是玉剑饰的发展完备成熟期。       

        一整套的玉剑饰又称“玉具剑 ”,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装饰在剑柄顶端的玉剑首;分隔剑柄与剑身的玉剑格;附于剑鞘中部用以贯穿剑带的玉剑璏;以及置于剑鞘下端部位的玉剑珌。




        关于玉剑饰的定名,除了剑首争议较少外,其余部分的定名在不同文献中均有不同的称谓:剑格被称作剑捧、剑镡、剑理;剑璏被称作剑鼻、剑璃、剑珥;剑珌又称剑镖(标、標)等。










        可以说,玉剑饰起源于西周晚期,滥觞于春秋晚期,发展于战国时期,两汉达到鼎盛,佩戴玉具剑的风气更盛 ,不仅为了显示佩剑者的身份与地位,而且演变成为等级的象征和王公贵族间相互馈赠的重要礼物。《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宫,赐玉具剑。”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佩剑习尚的消亡,玉剑饰已远不如汉代流行,形制和纹饰基本因袭汉代风格,极少创新,甚至出现了草率简略的现象。唐宋之后直至清代,玉剑饰更趋式微,仅仅作为文人赏玩的器物,也大多属于仿汉之作,造型纹饰流于形式。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看到这些玉剑饰,耳边总能回响黄沾词曲,许冠杰演唱的这首《笑傲江湖》,总能激起江湖侠骨的万丈豪情,想起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杀尽仇寇,败尽英雄,书剑恩仇,纵横四海,岂不快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古代高大上的宝剑装饰艺术,涨姿势!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剑
论剑|玉剑饰鉴赏(二)
品味楚人佩饰--精致美观的实用佩饰(三)
温润与雄迈的玉剑饰
剑之侠者,如何佩戴才达“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