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巴蜀之钩
本期介绍文物
三国·蜀汉 错金四神铭文带钩
传20世纪30年代四川绵阳蒋琬墓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的心情很纠结。

是年正月庚子日,父亲曹操在洛阳病逝。

悲痛大概是有的。不过令曹丕心情大好的是,自己作为父亲钦点的继承人,没出什么幺蛾子,顺利继承魏王大位,成为了当时华夏大地上最有权势之人。

远在西南的刘备听说消息后,派了一个掾吏韩冉前来吊唁,送上了丰厚的礼物,还带来一封刘备的亲笔信。

信的内容不得而知。事件的后续发展,《魏书》与《典略》各自记载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据《魏书》的说法,刘备来书大约是想借着曹操去世之机,与曹魏罢兵言和,以便全力攻打孙吴,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曹丕认为这种“因丧求好”的行为很可耻(官方说法),下令斩杀韩冉,并且拒绝再与蜀汉互通信使。

而《典略》的说法则是,韩冉不敢前往曹魏,到达上庸之后就称病不起,让上庸方面派了个无名小卒前去送信。正好这个时候曹丕篡汉,以新天子的姿态给刘备回了信,刘备得到回信后立刻就称帝了。

按此说,刘备的信里大概没有什么好话,否则为何信使韩冉不敢亲自把书信送到曹丕那里去呢?

不过,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曹丕答复刘备的书信,绝大部分内容都已失传,仅在北宋时期编纂的类书《太平御览》中,留下了短短几句:

获累纸之命,兼美之贶。他既备善,双钩尤妙。前后之惠,非贤兄之贡,则执事之贻也。来若川流,聚成山积,其充匮笥、填府藏者,固已无数矣。

这两几话的大意如下:

你信里写了这么多恭维话,还送了这么丰厚的礼品,我都收到啦。其他礼品已经很棒了,其中有一对带钩,我特别喜欢。我最近收到的东西太多啦,不是你刘备送的,就是别的大臣们送的,就像江水一样涌进我的府库,堆得像山一样多,数也数不清(马上要放不下了)。

这段颇有些凡尔赛的回信里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刘备赠送的礼品中,有一对蜀地生产的带钩,让府库中宝物“聚成山积”的曹丕都大赞“尤妙”。

曹丕另有一篇《与王朗书》(亦存于《太平御览》),信中不忘提到这对带钩:

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巴蜀之钩,此言难得之贵宝,不若易有贱物。

虽然信中称巴蜀之钩为“易有贱物”,这是与江汉之珠相比较的谦辞;江汉之珠在先秦古籍中是与“昆山之玉”并称的绝世珍宝,尧舜得之以王天下(载于《管子·揆度》),并非普通的土产。

这种让曹丕念念不忘的“巴蜀之钩”,到底长啥样呢?

上世纪30年代,位于四川绵阳西山之巅的蒋琬墓被盗。

蒋琬,蜀汉名相,被诸葛亮誉为“社稷之器”、“共赞王业之才”、“贞亮死节之臣”,也是诸葛亮临终前指定的继承人。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封安阳亭侯,延熙九年病逝于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安葬于斯。

建国后,四川博物院在绵阳征集文物时,恰好就收到了一件据传出自蒋琬墓的青铜带钩。

三国·蜀汉 错金四神铭文带钩
传20世纪30年代四川绵阳蒋琬墓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此钩青铜铸成,圆形扁钩头,钩颈细长,钩身圆形,中间凸起作玉璧状,方形钮。

钩身镶嵌细节特写

钩身装饰有比较复杂的镶嵌。钩颈有七个凹槽,作北斗七星状排列,原有镶嵌,大多脱落,仅一颗绿松石留存;钩颈与钩身链接处有三个凹槽,钩身“玉璧”上有五个凹槽,镶嵌物俱已脱落。

钩身“玉璧”的上下两侧,各以错金工艺装饰朱雀、白虎纹饰,钩头与钩颈连接处装饰错金青龙一只。按照常理推测,在带钩的背面或钩钮,应当装饰错金玄武,以合四神之数。

钩颈两侧错金铭文特写

钩颈两侧及背面有错金铭文,共70字(原文应有72字,漏刻了两个字)。全铭转写如下:

帝尧所作,钩无长短。
前适自中,后适自傍。
主以辟兵,天圆地方。
戴日报月,北斗列列。
三昭在阙,璇玑玉衡。(玑字漏刻)
□□宫卫,常保社稷。(□□博物馆不识)
传于子孙,玉石金精。
带敖四方,永无祸殃。(殃字漏刻)

寿比山海,与天相望。

由于这个带钩平躺着放在展柜里,也没有公开的背面图片资料,所以“天圆”以后、“子孙”以前的28个字是看不到的,也不知道博物馆不认识的两个字是什么(推测见下文)。

铭文的内容,主要是各类吉语,言此钩有辟兵祸、保社稷、除灾殃、延寿命等奇妙的功能。

此外,带钩的形制与诸多凹槽装饰,在铭文中也有体现:

带钩的钩身为圆形,钩钮作方形,对应“天圆地方”;

钩头上有圆形小凹槽,钩身“玉璧”中间有圆形大凹槽,钩颈上装饰七颗小凹槽,对应“戴日报月,北斗列列”;

钩颈与钩身链接处有三颗凹槽,对应“三昭在阙”(“昭”,光明之意,在这里指代天上的星星);

博物馆不认识的两个字,从文意与纹饰来看,很可能是在说钩身上的四神,“宫卫”即“拱卫”,四神拱卫,方能“常保社稷”;

带钩以青铜铸成,上面凹槽中镶嵌各种美玉宝石,是为“玉石金精”。

小小一钩,长不盈半尺,却囊括天地,上饰昭昭星辰、煌煌四神,书法风格端庄合度,铭文内容又如此俊爽华美。

由此推想,刘备所赠、作为赗赙重礼的“巴蜀双钩”,相较此钩只会更加精致工巧,怎由得曹丕不击节赞叹,念念不忘呢?

以上即为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古代错金、鎏金工艺的再认识
广州出土和馆藏文物中的老虎
围观海昏侯|王者双钩
古法金工之美—金银错
越王勾践剑铸制工艺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震慑古今的中国顶级工艺| 青铜器&金银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