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的艺术风格——良渚


渚文化距今约5300~4200年,区域中心位于浙江省余杭市,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手工业也颇为发达,在现已发现的纺织、竹编、木器、玉器等遗存中,尤以数量庞大、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世人所瞩目。

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是中国史前时期的用玉中心之一,良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代表,玉器以品类丰富且雕刻神人兽面纹为主要特征,其选材、切割、造形、琢纹均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水平与艺术水准。

一、独特造形

琮形器、璧形器、钺、冠形器、三叉形器及锥形器等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的玉器品类,其造形颇为独特。
图1 各式良渚文化玉器
镯式琮与柱式琮两类琮形器均作“内圆外方”状,内孔壁两端具射口,外部以四折角为中轴分琢为一节或数节;
图2 良渚文化 七节琮
璧形器通常形体较大、内孔偏小,整体质感略显厚重,因采用“去角成圆”制作外廓,器形多不圆整。
图3 良渚文化 玉璧
玉钺近似梯形,左右两侧微外敞,底部为弧形边刃,中上部常有穿孔,大多制作精致,未见使用痕迹,其应该并非实用器。
图4 良渚文化 玉钺
冠形器上宽下窄,上缘雕琢成冠顶状,下缘为长形扁榫,其间透穿若干小孔,可与梳齿插嵌组合。
图5 良渚文化 冠形器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采自《良渚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89年,图115
叉形器则以弧形底缘与三个上凸柱体为主要结构,叉背与底后均有凸起块面,块面内部一上下贯通穿孔,常与多件锥形器或长条管套合使用。
图6 良渚文化 三叉形器
二、统一题材

良渚文化玉器除部分动物类题材及素面无纹者外,其余皆雕饰以小型圆眼或椭圆大眼为主体的神人兽面纹。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遗址所出雕有两种神人兽面纹的玉琮来看,二者呈骑跨形态,应为一整体,小眼面纹可视作神人纹简化,眼上方长平行线象征羽冠,而椭圆眼、桥形鼻、凸横嘴的兽面则是神人的坐骑。这类神人兽面纹或繁或简,成为良渚文化玉器中最普遍的纹样题材,具有深刻的原始宗教与社会内涵,可能是良渚文化的“神徽”图样。
图7 神人兽面玉璜局部
图8神人兽面玉琮局部
三、样稿变化

良渚文化各品类玉器虽均采用神人兽面纹这一题材,但也会因器物的造形变化不同。完整的神人骑兽图样较为少见,多数神人兽面纹都是以分解形式表征,在保有神人于上、兽面在下的相对位置基础上,不明确显示骑坐关系,形成神人与兽面相间排布,或神人、兽面单独存在的形态。
图9 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玉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空间条件,神人兽面纹的布局会存在一定变化。琮形器等立体造形,神人兽面纹一般雕琢在外部折角处,五官以折角为中轴。部分小型琮、管也会将神人兽面纹圆眼置于折角处,形成相邻神人共享眼睛的情况,环视时产生往复循环的视觉效果。璜形器等片状器,神人兽面纹则多以平面雕刻方式置于器体中部,少数还会在主纹两侧附加半面纹样,构成两半面彼此对视的特殊设计。
图10 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玉琮
良渚文化玉器以独特的品类造形和统一的纹样题材为特征,借由纯熟的制玉工艺,依据空间条件的变化,以或繁或简的形象,采用单一或连续的布局将纹饰满施于器表,形成良渚文化玉器繁缛华丽的强烈区域性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良渚文化-兽面像学习篇[四]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9)良渚文化玉器「三」
【瑾瑜匯】區域性的差異-淺述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創意設計
良渚文化古玉细说(附:精美良渚古玉多图)
华夏遗珍_玉器33_良渚神人纹玉琮
良渚文化玉器——“玉”见5000年前的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