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聚先人智慧的美:上博历代漆器大展精品欣赏




先看重要通知  再看下面正文


      重要通知:《收藏内参》公众号因故被屏蔽,已无法为广大藏友提供收藏信息和服务。喜欢《收藏内参》公众号的藏友,敬请继续关注《收藏内参》主号《收藏大内参》,并请相互转告。特此通知!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快速关注,或搜索微信号:scdnc001


       另《收藏家俱乐部》公众号的主号《收藏家俱乐部-总部》已运行多年,敬请未关注的会员和藏友抓紧关注!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直接关注,或搜索微信号:cjsx001



【正文】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漆器问世。漆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其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历史之悠久堪称中国古代造物中的鸿篇巨作。 


战国至秦汉是中国漆器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的礼仪、生活、丧葬用品,都可以用漆器制作,各地墓葬中出土的彩绘漆器数以万计。宋元明清时期是漆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漆器品种繁多,数量可观,而且以艺术品居多,出现了千文万华的局面。 


图片来源于上海博物馆


弘扬中国传统的漆器文化,上海博物馆遴选馆藏历代漆器200余件,并借展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市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等单位所藏若干重要的出土漆器珍品,分门别类加以展示,以期进一步推动对中国漆器艺术的认识和研究。 

展 览 信 息


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

时间:2018年11月16日 - 2019年2月24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


部分精美展品一览


战国 彩绘漆镇墓兽


底座长33厘米,宽31厘米,角宽65厘米,通高73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刘家台25号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镇墓兽由木座、兽体、一对大鹿角组成。基座与兽体用整木雕制而成。方形底座浮雕方块纹,兽体直接插入底座中间的榫孔内。兽头浮雕,兽眼凸起,兽眉作云状,呲牙咧嘴,口吐长舌;兽颈后曲;兽体髹黑漆,并用红漆描绘云纹、几何纹等。一对鹿角插在兽头两边,向外张开的枝杈既显示威严,又寓意繁衍再生。此镇墓兽阴森中透着神秘,充分体现了楚文化的特色。


战国 彩绘漆耳杯


长18厘米,宽15.4厘米,高6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雨台山乌龟堰10号战国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杯呈椭圆形,双耳呈蝶翅形微微上翘。内外口沿与耳皆以黑漆为地,用朱、褐漆满绘变形云鸟纹。杯内髹朱漆。外壁髹黑褐漆,底部用朱漆随意绘涡云纹三朵,朴拙可爱。


此耳杯造型优美,纹饰构图复杂,线条流畅,是战国时期蝶形耳杯之典范。


战国 彩绘凤鸟纹漆耳杯

长16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西冈裕子女士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杯呈椭圆形,两侧新月形耳微微上翘。杯内以朱漆为地,用黑、黄、白等色漆彩绘凤鸟两只,内底中央为孛荠形柿蒂纹。凤鸟细喙、颈部、身躯等关键部位髹黑漆;头部髹黄漆;通体用白色线条勾勒,并画出片片羽毛,身形飘逸而秀美。杯耳及口沿部位黑漆地上用朱漆绘变体鸟纹、云纹,杯外髹黑漆。


此耳杯纹饰优美,色彩丰富且对比强烈,无论器型还是纹饰均与1982年江陵马山一号战国墓出土彩绘凤鸟纹耳杯较为相似,堪称战国彩绘漆耳杯的杰作。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部落   后面精彩继续

战国 彩绘云鸟纹漆豆

直径17厘米,高24.5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官坪砖瓦厂1号战国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豆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此器从上至下由圆盘、细把喇叭形底座榫卯接合而成,器形优雅,结构稳固。通体用朱、黑、褐、黄漆交替绘菱形纹、云纹、变形凤鸟纹。云鸟纹漫卷交织,畅如流水,一气呵成。


豆也可以作为礼器,其多寡可衡量所有者地位高低。《周礼》:“天子豆百二十,上公豆四十,伯侯豆三十二,子男豆二十四。”春秋战国时期豆的材质和装饰风格多变,是一种极具实用性及艺术性的器物。


秦 彩绘云鸟纹漆樽

直径11.5厘米,通高17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黄山48号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为酒器。盖与器身上下套合呈圆筒,盖顶部装三枚铜钮,器身有铜鋬一枚,底部箍铜圈承蹄足三只。通体髹黑漆,用朱、褐两色漆绘云纹、变形鸟纹等,盖顶中央朱漆绘三组变形云鸟纹,近底部绘波曲纹。


樽的材质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逐渐转变成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变的是材质,不变的是酒文化与礼仪。


西汉 彩绘龙纹立雕人像漆耳杯

长12.8厘米,宽11.5厘米

杯高4.1厘米,通高8.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圆耳杯,两侧新月形耳微上翘。一耳圆雕跽坐侍者,头戴纱冠,着交领袍服。杯内朱漆地上用黑漆、绿漆两两相对,绘出四条缠绕的龙纹,龙身细长,龙头在近口沿处,尾部交缠。龙体轮廓用黑漆勾勒,头、身、足、尾关键部位填绿漆。龙身周围黑漆涡云纹按一定规则分布。外壁朱漆绘水禽纹、涡云纹。


此杯在圆耳杯的基础上,一耳加装了立体人像,形象生动,既有装饰性又增强了实用功能(可以当把柄使用),创意独特。


西汉 彩绘云凤纹漆圆盘

直径26厘米,高6.3厘米

湖北省荆州市高台28号汉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圆盘内以朱漆为地,绘出大朵卷云纹,中间有红色小鸟三只。鸟昂首垂尾,爪部线条柔美简洁,身姿自然,伫立云头。盘边黑漆绘两道细弦纹,其间依次排列菱形纹等。口沿朱漆绘弦纹间涡云纹、几何纹。


此器纹饰华美,气势浩大,彰显了大汉帝国生机勃勃的景象。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再出发   后面精彩继续

南宋 黑漆圆盒

直径15厘米,高4.9厘米

1972年上海市宝山县月浦公社南塘大队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盒呈扁圆形,内有S形隔断将其分成两部分。盒外表髹黑漆,盒内一格髹黑漆,另一格髹土红漆。此盒设计巧妙,外表质朴,盒内却别出心裁,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


此墓未经盗掘,同时出土的素漆器还有碗、圈足盘各2件,平底小碟子4件,钵1件,共计10件,虽都为黑色素漆,但器型优美,漆色深沉,体现了宋人崇尚素雅的风尚。


南宋-元 黑漆莲瓣形奁

直径27.2厘米,高38.1厘米

1952年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章堰乡北庙村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追缴

上海博物馆藏


奁呈八瓣莲花形,分盖、盘、中格、下格、底五层,下承高圈足。每层间均以子母口形式扣合,严丝合缝。奁表面均髹黑漆,因年代久远而且经多年水浸,呈紫褐色,但漆色铮亮。奁内第一层圆盘中原来放置铜镜,另有一格原置四小圆盒,旁有粉扑之类。


奁为古代梳妆盒,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扁圆形多子奁逐渐增高,发展成宋元时的多层奁。此器造型优美,制作精良。从已发表的资料看,此奁当为宋元时期同类莲瓣形漆奁中体量最大者,十分珍贵,可以代表宋元时期素髹漆器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 朱漆菊瓣形盘

直径19.4厘米,高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纻胎。盘呈菊瓣形,平底,菊瓣形圈足。通体髹朱色漆,光彩夺目。盘心刀刻填金隶书乾隆甲午御题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比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同谢青喻,仙人颜侣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擬欲摛吟愧即多。”盘底髹黑漆,正中刀刻填金楷书款 “大清乾隆仿古”。


此盘器形规整而优雅,胎体轻薄,朱金相间,体现了皇家漆器的风范。


汉-三国 剔犀云纹圆盒

直径6.7厘米,高5.1厘米

李汝宽家族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盒呈圆形,顶微微隆起,银釦。盒外髹黑漆,间朱、黄漆各一道。盒内及底均髹黑漆。盒面剔三角形如意云纹三朵。盒壁剔勾云纹一圈,上下相对。


此盒黑漆呈褐色,概为年代久远所致。盖面所雕如意云纹具有原始形态,盒壁勾云纹则有汉代云气纹的遗风。漆层薄,制作工艺介于剔刻与磨显之间。其尺寸与汉代组奁内的小盒相似。此盒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漆实物,对中国雕漆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南宋端平二年

剔犀如意云纹八角奁

直径10.5厘米,通高13.9厘米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茶园村茶园山出土

福州市博物馆藏


木胎,正八边形三层盖盒,每层有子口,扣合严实,矮足。奁外表黄漆地上髹朱红漆。盖面雕如意云纹,外圈十个、内圈五个,中间为星形藻纹;盖外壁一圈如意云纹,盒外壁每层每面上下髹边饰,中间饰一圈相对的如意云纹和勾云纹。盖内及每层盒内髹银褐色漆;子口为黑色漆;每层盒底髹黑漆。因埋于地下时间久远,器表朱漆颜色部分呈灰白色雾翳,盒内银褐漆较干涩无亮光。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重点    后面精彩继续

金代 剔犀香草纹长方奁

长24厘米,宽16厘米,高12.5厘米

山西省大同市金代墓葬出土

大同市博物馆藏


奁为长方体,带盖,盒内口沿悬扣一长方形托盘。整体楠木胎,立面边缘用燕尾形榫卯相扣连接,竹钉加固。胎体先裱糊一层麻布,再刷漆。盒内面均施一层较薄的红褐色漆;盒外整体、及托盘顶面,均涂刷数层较厚的黑漆,中夹两层较薄的朱漆,漆皮共厚约0.12厘米。然后剔漆雕刻出每一板面边框,框内雕满缠枝香草纹,多层分枝;托盘中央呈菱形图案。红、黑相映,缠枝漫卷,布白均匀。


元 剔红东篱采菊图圆盒

径12厘米,高3.9厘米

1952年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章堰乡北庙村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追缴

上海博物馆藏


盒呈圆形,外髹枣红色漆,盒内及底部髹黑漆。盒面中心雕一老者头戴风帽,身着袍服,策杖而行;后随一仆童,双手捧着一盆盛开的菊花。行云流水般的曲线做锦地,布满空间。整个画面表现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盒壁刻两两相对的双线回纹。


此器漆色幽暗,漆层厚实,漆质坚硬,剔刻犀利,雕工娴熟,构图疏朗,景物简洁,人物比例较大,仅用一种锦地装饰,与元代张成、扬茂款的雕漆不甚相似,应该是另一种风格的元代剔红器。


明永乐 剔红游归图莲瓣形盘

径18.8厘米,高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盘呈莲花形。盘内及边壁黄漆地上髹枣红漆,雕庭院人物图,庭院周围雕树木、花石等。院外祥云漂浮,碧波荡漾,亭后古松参天,对岸郁郁葱葱。主题纹样下面所雕锦地,以回纹代表天空,波纹代表湖水,八瓣花卉纹代表地面。盘内开光外及盘外壁均雕四季花卉,有牡丹花、栀子花、菊花、茶花、芙蓉花、荷花、灵芝、茨菰等。盘底髹深褐漆,左侧有“大明永乐年制”针刻款。


此盘漆层厚,漆质佳,图案生动,剔刻精良,当为永乐剔红器之佳作。


明宣德 剔红云龙纹圆盒

径15.2厘米,高6.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圆盒盖面雕游龙戏珠纹,龙呈五爪,身盘腾,周边云纹环绕。盒壁雕如意云纹。盒内及底均髹黑漆。底的左侧边缘有“大明宣德年制”填金刻款,是一件标准的宣德剔红器。


此盒盖面的龙纹用浅浮雕加阴刻的方法使龙纹浮起;而云纹减地剔刻,正好衬托龙纹。说明工匠在雕刻时很好地掌握了纹饰的寓意,主次表现得当。无论纹饰还是落款,均表明此器为皇家专用。


明正德二年 剔红人物楼台图圆屏

径3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屏呈圆形,楠木为胎,表面髹朱漆,外框后配,用老红木镶边,柳安配樟木托底做成。屏面雕楼台人物图。楼内人物或弈棋或展卷或看书,台阶上两侍童抱琴而至,门口一人迎侍;河岸边一干人马正风尘仆仆,赶来聚会,后跟一抱琴童子。高大的楼阁为山水、树木、流云所环抱。水中鱼蟹出没,鹭鸶或栖或翔或觅食。地面用十六瓣花卉纹锦地,水用波纹表现,天空的云纹则采用不规则的涡纹表示。正面左侧边缘有刻款,虽不很清楚,但尚能辨识,为“正德丁卯黄阳柴增造”。“正德丁卯”为正德二年,即1507年。


此屏剔刻风格独特,屋宇景物多采用写生手法表现,漆色深沉。正德年款的雕漆器从未见发表,目前所知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欢迎关注公众号:今日点藏    后面精彩继续

明嘉靖 剔红云龙纹八角盒

径20.7厘米,高11.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盒呈八角形,为盛食器。盖顶中央雕五爪龙纹与团寿,周边雕如意、珊瑚、犀角、宝珠、金钱、书卷、宝瓶、银锭、法轮等。盖顶边缘雕云龙纹。盖壁及盒壁均雕灵芝纹。底部髹黑漆,正中部位刻“大明嘉靖年制”填金竖款。


此器构图繁复,雕刻精细,锋棱犀利,特别是盒盖部位采用多种纹样及锦地装饰,非常用心,是明代嘉靖时期剔红佳作。


清乾隆 剔红胜遊宝盒

边长17厘米,高8.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盒呈方形。盒盖及盒壁以绦环分割构图,盖顶绦环开光内雕一艘游船夜行于水中,船篷内坐着三人,一位戴冠,一位扎巾,一位光头;船头一童子正在煮茶。周围山石林立,古树环抱。开光外及器壁每边均雕两组夔纹。盖内中间刻“胜遊宝盒”填金款,盒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填金款。从船上人物看,此盒应该是表现遊赤壁题材。船上三人或为苏轼、佛印和鲁直。此盒与“琴心宝盒”为一对,属乾隆时期雕漆标准器。


民国 剔红山水人物图圆盒

径17.2厘米,高10.3-10.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圆盒一对。盖面开光内雕人物故事,人物周围树石环抱。在环形开光的底部从右到左雕“财政部印刷局”阳文款一行,开光的正上方则雕有一个圆形徽记。财政部印刷局1912年启用,专印纸币、税票、公债及其他有价证券。其旧址在北京白纸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盒布局合理,造型和纹样均有创新,剔刻精细而工整,落款清晰,当为民国年间雕漆代表作。


南宋-元 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直径30厘米,高1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十二瓣菱花形捧盒。盒外黑褐色漆地上嵌螺钿。盖面在菱花形开光内表现人物和庭院景观,人物神态姿仪生动,各具性格特征。长者策杖冠巾,有雍容雅度,其衣衫所刻大花纹样表示官员身份而且品级较高。冠服制式、纹样的刻画较为写实,有宋、金、元时期典型特征。侍从穿着有衬领的圆领衫。左上角半露厅堂建筑,窗牖、阑槛镶嵌精细,殆如鬼斧神工。其中童子持莲、花鸟等纹样以及屏板之山水画面,皆具宋、元时期显著特征。盒外壁饰缠枝花四十八朵,形态各不相同。


元 黑漆螺钿人物图圆盒

直径11厘米,高3.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盒呈扁圆形。盖面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图,外壁饰缠枝花卉。盖面屋外有执笏官员一人,穿戴宋式展翅乌纱帽、有衬领的圆领大袖袍服,前后四名侍者随行。屋内有一人衣冠不整坐于桌前,攲身侧目,仪态散漫,旁有书童侍立。右侧华屋一隅,门口桌子属南宋式样,元代尚有沿用。房外山石崚嶒,古松参天,图案间隙有云气纹满布,属元代螺钿构图特征。该盒人物冠服、家具等纹样屡见宋代特征,或为元季沿用宋制,或为元刻宋人形象。

欢迎关注公众号:漫谈收藏    后面精彩继续

清早期 黑漆螺钿山水图方斗

边长11.8厘米,高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方斗口舒底敛,内壁镶银,外壁四面加饰螺钿。一面嵌有七言绝句:“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乃唐代司空曙《江村即事》诗句。一面用五彩螺片和金片,据此诗意嵌为图画。画面上渔翁夜钓归来,倦卧船头,周围月夜空寂,树影扶疏,水边山石兀立,芦苇丛杂,屋外石阶横陈,青苔扑地。另外二面饰以博古图和草虫图。底嵌“歙西吴岳桢制” 楷书款六字。相传清代徽州府产螺钿漆器,此器即为明证。


清中期 漆螺钿山水人物图圆盘

直径12.6厘米,高1.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圆盘纻胎,银扣。盘心用螺钿、金片装饰山水人物图。局部纹理如树、石、人物衣纹等等,皆用阴线浅刻。书生打伞过桥,桥下溪石齿齿、溪水潺潺,旁有双鸭浮水、杨柳依依。底部螺钿诗文 “不辞风雨过溪来”,虽非传世名句,但与画面内容契合。盘内壁镶嵌边饰两圈,裁金片为丝条状,曲折相连为内圈。裁螺片为极细的弧形丝条,攒为六瓣花饰连成外圈,再以菱形金片簇成六瓣花形填充其间。这种类型的边饰为清代中期螺钿漆器所常用。


此套盘子共有四件,均为山水人物图案,底嵌诗句。制作采用点螺工艺,纹饰及其精细。


南宋 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

径19.2厘米,高21.3厘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村前乡南宋墓出土

常州博物馆藏


奁作十二棱菱花式,分四层。奁身通体髹朱漆,以戗金技法装饰图案。盖面戗刻仕女二人,梳高髻,着花罗直领对襟杉,手中分执团扇、折扇,挽臂而行,旁有女童,手捧长颈瓶侍立。另刻有石径、藤凳、山石、柳树,组成一幅“仕女消夏图”。器身十二棱间戗刻上下对称的梅花、牡丹、莲花、芙蓉等六组折枝花卉。奁盖内侧髤黑漆,以朱漆书写“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款。整器戗金线条流畅优美,填入的金箔坚固持久,金光闪闪,尽显富丽堂皇之感。


南宋 填朱漆斑纹地戗金柳塘纹长方盒

长15.4厘米,宽8.3厘米,高11厘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村前乡南宋墓出土

常州博物馆藏


长方形盒,口部嵌有一同形浅盘。通体髹黑漆,盖面以戗金线条勾勒出坡石、塘岸、柳干,再细刻垂柳细枝、水草、花卉,绘出一幅柳塘小景图。盒盖四周及外壁细刻梅花、荷花、菊花、牡丹等花卉。戗金线条内的金箔大部分已剥落,仅剩盖面留存些许金色。在景物以外的漆地上,密钻细斑,填以朱漆,并打磨平整,这种独特的髹漆技法是“攒犀”工艺成熟之前的雏形。整个器身布满纹饰,不留空地,独具一格。盒盖内侧用朱漆书写“庚申温州丁字桥廨七叔上牢”款。


北宋庆历二年 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

底边长24.5厘米  高41.2厘米

1966年浙江省瑞安县仙岩寺慧光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函檀木为胎,由方形盝盖和须弥座式函基二部分组成,通体髹浅褐色漆,采用识文描金工艺制作。盖面饰缠枝莲花和折枝牡丹纹。盖身四壁连弧形开光连接处镶嵌小珍珠,开光内描金装饰佛教礼乐图、护法图、礼佛护法图等。开光外布满折枝牡丹纹。基座堆饰狮纹等。函内底有金丝栏金书11行180字,具录施主舍钱造宝函盛舍利名位,末尾署“大宋庆历二年(1042)壬午岁十二月题记”字样。根据“建塔助缘施主姓名”,此函是永嘉县严士元所舍。


明晚期 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图长方盘

长30.6厘米,宽44.7厘米,高4.7厘米

顾丽江先生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盘呈长方形,外壁由细竹篾编制。盘心红漆地上描金彩漆人物故事图。主人身着官服,站在中间,正与桥上回过身来的抱琴童子对答,后面跟着三位侍者,或捧物,或扛扇,或挑担。从侍者所带器具看,概为行旅图,或为官员履新题材。周围山水环绕,远处楼阁掩映,红花点缀其间。盘内壁海棠形开光内描金四季花卉,有梅花、菊花、牡丹、荷花、鸡冠花等。开光外四个转角处描金四瓣花卉纹锦地。此盘器型规整,装饰重点突出,用色简洁明快,富有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艺天府 ▏流光溢彩—漆艺三千年
漆器 | 大家好,我是新晋网红!
我告诉你一个关于漆器的长!故!事!
华夏文明——漆器
悠悠中华 漆色流光
中國藝術品收藏鑒賞百科全書| 漆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