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铜铸造】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有哪些新变化?

《吉金铸史》展中“工”的部分

就对冶铸工艺进行了充分的展示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介绍了

商代中期至西周的范铸法工艺的改进

之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铸造工艺上

又有哪些变化呢?

春秋战国时期铸造工艺最大变化,表现在附件与器身分铸的广泛应用,这种应用已经由前期的鋬、附兽等扩大至此时期的足、耳等。同时,在分铸工艺熟练操作的基础上,焊接技术开始普遍应用。

序号
001

分铸工艺的普遍应用

这个时期的分铸工艺痕迹,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是在附件根部有包裹铜液的现象,只是对应的器身内壁不见铸接痕迹。

湖北九连墩出土战国铜鼎

Ⅰ.耳根部的包铜;Ⅱ.足根部的包铜;Ⅲ.内壁不见其它铸接痕迹

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分铸后的嵌铸工艺。以江苏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口径30cm左右的青铜鼎为例,先铸造好耳、足等附件,再将耳、足嵌入鼎腹的外范或顶范之中(顶范,即铸造器底时使用的范,因青铜器是底朝上、口朝下浇铸,该范实则位于铸型顶部),浇铸器体时铸接为一整体。

淮阴高庄战国铜鼎的鼎体与耳、足连接示意图

红圈所示的是耳、足的突榫

这类鼎的足上部预铸一梯形突榫,浇铸时鼎底部的铜液包住突榫,使鼎体与足连为整体。

淮阴高庄战国铜鼎器身与足部连接处剖面

足部上端有一梯形的突榫,箭头所指区域可看到突榫的一部分轮廓线。这种连接非常牢固,往往器壁破裂,足与鼎体部分却仍连接在一起。

这一时期也有前文【青铜铸造】读完此文,你比别人更懂青铜器:商代中期至西周的铸造痕迹(文末有视频)中提到的铆接式的铸造痕迹,即器内壁有铆钉痕迹。

序号

002

焊接工艺的应用

焊接是新产生的一种铸接工艺,应用于器物的足、耳和附兽等部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式升鼎,相当一部分的鼎足为焊接至器底。

湖北九连墩出土战国楚式升鼎

Ⅰ.耳根部的焊接痕;Ⅱ.附兽足根部的焊接痕;Ⅲ.足与器底焊接后形成的缝隙

有学者在修复战国青铜器及观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时焊接技术的一般性流程:

先在器身表面铸出小榫头或小钩,附件作空腔,用低熔点金属作为焊料,将焊料热熔为液体后灌注于空腔中,最后将器身与附件对准、压紧,使之凝固,冷却后连接为一体。当时所使用的应该是铅锡焊料。

淮阴高庄战国铜盘底部的突榫、足部的空腔

序号

003

器底范线的改变

足部与器身的分铸,改变了器物底部的范线形状。此前的青铜器多为器身与足部整体铸造,所以会出现从口沿贯通至足底的范线。

商代晚期兽面纹鼎 

蓝色箭头:腹部的范线;绿色箭头:足部的范线;红色箭头:底部的三角形范线

足部与器身实现分铸后,为了避免铸造缺陷与增加分铸难度,足部与器身的连接位置,一般都会避开器体腹部的范线。因此,此时的器体腹部范线,或在两足之间,或在足部一侧。

有意思的是,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下,虽然足为分铸,但两周之际的鼎底范线仍为三角形,腹范的分范位置是在三角形的三个直边而非之前的三个角,三足仍位于三角上;然而春秋中期之后,在附件与器身分铸为主流的背景下,较之三角形顶范,圆形顶范更加便于合范,因此器底形成了圆形范线。

圆鼎范型的演变

Ⅰ式:商代早期全部与商代中期部分鼎的范型。

Ⅱ式:商代中晚期部分鼎的范型。

Ⅲ式: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鼎的范型。

Ⅳ式:由Ⅲ式立耳鼎发展为附耳,这类鼎在西周中期以宽体足带扉棱的型制出现,西周晚期如晋侯墓地又见有深腹附耳鼎。

Ⅴ式:由Ⅱ式鼎发展而来的器身与足的分铸型式,偶见于两周之际前后。

Ⅵ式:由Ⅲ式鼎发展而来的器身与足的分铸型式,偶见于两周之际前后。

Ⅶ:由Ⅴ、Ⅵ式发展而来,并自春秋中期开始迅速成为分铸鼎范型的主流。 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曾国青铜鼎绝大多数亦为此种型式,特别是战国时期鼎 基本稳定地使用这种范型。

Ⅷ式:是Ⅶ式鼎的繁化型式。此式并非主流范型,春秋晚期稍多,战国时期数量较少。

Ⅸ式:是Ⅶ式鼎的简化型式。

Ⅹ式:由Ⅶ式鼎发展而来,为无顶范的分铸型式。

Ⅸ式和Ⅹ式为二分外范,也是鼎的范型的一种简化,多见于战国时期。它形成的背景是这一时期纹饰为范作,不存在此前的两块外范不能脱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展览,其中有一件西周早期的雷纹鼎,鼎底为三角形范线,其三个直边各有一条腹部的范线,但是这件铜鼎的鼎足与器身并非分铸。

西周早期雷纹鼎

蓝色箭头:器底的三角形范线;红色箭头:三角形范线直边处的腹范范线;绿色箭头:贯通腹部与足部的腹范范线

若仔细观察,鼎底三角形范线的三个尖角,是鼎足所在的位置,而鼎足上端的器腹处也有一条范线。这说明,这件铜鼎仍然是鼎足与器身整体铸造,但器身腹部是使用六块外范浇铸而成的,而非三分范。

器身与足部整体铸造、器身为纵向六分范的示意图

序号

004

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小结

青铜器铸造工艺是这几年学界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除了对青铜器表面的铸造痕迹进行观察之外,还对经考古发掘出土的陶范、铸铜遗迹进行研究,也有通过铸造试验来探讨相关观点。

虽然在某些方面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古人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并非只是使用一种或几种工艺,而是针对具体器物灵活运用多种工艺。这无疑增加了今人研究的难度,但也能从中感知古人的智慧。

至此,我们这个【青铜铸造】专栏的系列文章,关于器型铸造的介绍已经结束。

囿于学识水平,这一系列文章中肯定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留言探讨或提意见。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篇文章,该论文很好地总结了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以资大家参考:《刘煜:试论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铸造】读完此文,你比别人更懂青铜器:商代中期至西周的铸造痕迹(文末有视频)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
[转载]古铜器收藏一百问(1)???转贴
中国美术史:第三节 青铜工艺
鬼斧神工的曾侯乙尊盘,是中国青铜器技艺的最高峰吗?
范铸法(模范法铸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