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古玉器的纹饰 | 兽面纹

玉者

石之美也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探讨研究古玉文化

神秘凝重▪护主驱凶

 上古时代,人们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为了与神灵沟通,人们制作出带有兽面纹的祭器,于是,兽面成为古代祥瑞之物,被后世认为不仅可以驱凶,还可纳福迎祥、助长财运,因而受到推崇。

南京博物院藏 神人兽面纹玉琮

古代玉器上通常所谓的兽面纹,亦被称为饕餮纹、正面龙首纹等。兽面纹是一种正面展示的类兽首图案,有对称的双角、双耳、双眉、双须以及鼻,但通常省略口部或下颌,不少还在两侧有长条状的躯干、肢、爪和尾等。兽面纹应属人们想象出来且赋予了某种内涵的神秘怪兽,而非写实动物。

新石器时代兽面纹

据考古资料显示,玉器上的兽面纹在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中就有出现,兽面以阴线刻划大嘴及头上的装饰,给人以威严敬畏的感觉

浙江余杭瑶山10号墓出土 三叉形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主要装饰在玉琮、玉璜、玉璧、玉钺、玉梳背等器之上,按繁简差异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复杂型此类兽面纹的目、鼻、口等部位皆浮雕凸出,眼眶颇大,呈卵圆形,内有重圈表示眼珠、瞳孔,眼眶之间有短桥相连,宽鼻阔口,无下颌,上下各一对獠牙呲于唇外,眼睑、鼻、嘴处均雕刻细致的卷曲纹或弧线、短直线。兽口两侧有极度弯曲的两腿,双足呈爪状相对,爪甲尖利弯曲。


反山12号墓出土玉琮所刻神人兽面神徽

第二类为简化型。这类兽面纹是复杂型兽面纹简化而成的抽象形态,这类兽面纹鼻部省略,目部形态简化,出现了阴刻而就的小眼形,四肢不见,纹饰疏朗或省略。

南京博物院藏 神人兽面纹玉琮


商代兽面纹

商代装饰有兽面纹的玉器主要有玉兽面、玉钺、玉戈、玉梳等,相比之前,此时的兽面纹雕工更为精细,神秘的气氛也有所增加,其狰狞严峻之中,又透露出了几分质朴和善良。

妇好墓出土 兽面纹玉斧

此期兽面纹常以鼻为中心,对称雕饰眉、眼,口大张,有的还雕出獠牙,以示威猛。眼睛多为臣字眼,眼珠常用重环纹表示,眉部多为短直斜线组成的窄长条状。角部有两种,一种以方折的卷云纹作盘角,第二种则为蘑菇形角,较长,其根部以卷云纹为饰。耳朵为尖叶状,竖起。鼻部则由一对相向对称的勾卷纹样构成,若蒜头,而口部常被省略。

河南安阳刘家庄出土 兽面纹玉饰

西周兽面纹


“周人尊礼尚施,敬鬼事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西周奉行“敬天保民”的思想,采取以礼治国安邦平天下。具有威慑作用的兽面纹逐渐失去了往昔的风采。此期的兽面纹不如商代写实,线条显得更加柔和。

山西博物院藏 玉兽面

西周早期的兽面纹延续了商代晚期的风格,兽面纹的基本形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至西周中期,差异逐渐在雕琢手法上体现出来。此时的兽面纹大量使用“一面坡”线条,有一些精雕作品往往在“一面坡”线纹的边墙表面沿轮廓再勾出细阴线。这些雕琢手法的变化,增加了图案的立体感和细致感。此外,个别兽首腮边开始出现短须,新增椭圆形重环眼珠,且少量兽角用凤鸟纹代替。

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 兽面形玉佩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玉雕兽面纹的风格较前期变化较大,时代特征明显。此期的兽面纹目部多浮雕作正圆状,内加琢一个圆环,眼梢拉长,眉用两道上扬的长条状集束阴线纹表示,鼻部浮雕成圆角梯形,腮旁偶见长须,兽角则以侧视龙首纹表现

山西博物院藏 玉兽面

春秋兽面纹

春秋中期玉器上的兽面纹风格大体延续两周之际。此期的兽面纹扇形小眼,眼睛常位于眉毛转角处,眉多为两道横亘的短粗集束阴线,鼻部较大,用卷云纹表示。兽面主体部位之外亦填充有双线蟠虺纹、龙首纹等作为辅助装饰。

河南博物院藏 玉兽面

至春秋晚期,兽面纹开始用浮雕技法制作,与前期区别较大,春秋兽面纹的典型风格正是形成于此期。春秋晚期兽面纹多为椭圆形眼,眉为两道横亘的集束阴线纹,长而细密。兽面雕有卷云状鼻,须发大多省略,角耳亦多用侧视龙首纹替代。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镶玉鎏金铜铺首


战国兽面纹


战国早期的玉雕兽面纹尚未摆脱前期程式,但形态已趋于简略,用于表示角耳的侧视龙首纹已消失,兽目部为正圆形。战国中期,玉雕兽面纹基本定型,总体风格清秀、疏朗,图案完整,易于辨认,不似春秋时期般繁缛复杂,战国晚期至西汉者,皆以之为范式。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獸面紋劍格

此期獸面紋多雕琢于玉璧、玉璜、玉帶鈎之上。其形似貓首,勾勒出面頰,眼睛為雙眼眶,內外皆為樹葉形,顯得頗為傳神。眉部常被省略,額部有網格紋裝飾,倒置 “T” 形直鼻,鼻翼圓鈍,兩旁有長須舒張,頭上一對彎鈎狀角。獸面兩旁各有身肢作波浪狀伸展,可視之為一首兩身。戰國晚期獸面紋與前期的差別僅體現在眼部,眼部為單眼眶,眼眶略方,內雕小梭形或菱形作瞳孔,同樣時分傳神。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兽面纹玉琮

汉代兽面纹

玉雕兽面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诸多演变,从新时期时代的拙朴、神秘,逐渐演变成商代时期的王权神权合一,又在西周和东周时期,逐渐演变成了具有装饰性的纹饰,到了汉代时期,兽面纹更加注重庄严的形象。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兽面纹剑格

至西汉一代,玉雕兽面纹类型丰富,形态规整,雕塑感强烈,且施用广泛,可谓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期兽面纹大致可区分为三类:

其一,造型接近战国晚期,但其眼眶呈圆角正方形,且有瞳孔,纹饰线条上二次打磨而成的加强线更为粗深,这类兽面纹常见于玉璧之上。

故宮博物院藏 玉獸面谷紋璧

其二,杏仁形眼,眼眶斜削以使眼球凸出,多雕有瞳孔,眉省略,面頰有 “S” 形集束陰線紋作上揚短須,這類獸面紋常見于見于玉劍格、玉輔首等之上。

 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兽首衔璧

其三,以颇粗的集束阴线纹表示上扬的眉,目部位于眉转角之处,眼眶斜削,不见瞳孔,这类兽面纹常见于玉剑璏、玉剑格、玉剑珌之上。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兽面纹剑璏

汉代以后,玉雕兽面纹不再流行,宋元明清时期虽偶有出现,但皆为拟古之作,即于早期历代特征基础上臆造而成。

兽面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代表了玉雕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兽面纹所表现出来的狰狞,粗犷与豪放不羁,显示出了震撼人心的威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文化】和田玉中的守护神丨兽面纹
谁人能识锥形器(图)
仿古纹翡翠玉雕,美得很另类,美得让人心醉!
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 工序严谨如传神
逸民谈玉-良渚玉器兽面纹的刻制工艺
高古玉良渚文化:良渚时期的玉器雕刻,纹饰,工艺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