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美玉】 玉环—战国墓葬出土

战国时期—玉环(A面)

战国时期—玉环(B面)

外径:93.83mm

内径:55.55mm

最厚:5.82mm

最薄:2.95mm

重量:60.784g

2003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孝民屯,现存于河南省安阳市考古研究所。该器物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为透闪石。玉器沁色严重,大面积的青铜沁色,局部有白色的沁色,正反两面均光素无纹。

如果您对我们有好的建议或者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您与我们联系:gyyjlhgzs@163.com。我们期待您的消息。

玉环局部20倍微观图

玉环局部30倍微观图

玉环局部50倍微观图

玉环局部100倍微观图

扩展文献

玉器的品种、用途及历史

(1)具有工具性质类玉器

   此类玉器主要品种有玉锥形器、玉针、玉凿、玉斧、玉铲、玉、玉纺轮、玉镰、玉割刀、玉小刀等。它们多见于新石器时代,商墓偶有发现,西周始渐消失。

(2)玉武器及与武器有关系的玉器

   这类器物,常见的有玉簇、玉矛、玉韘(清代又名扳指)、玉刀剑柄、玉具剑饰物(包括玉剑首、剑、剑璲、剑)。其中前两种,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都作实战用品;玉韘始见于商,是拉弓射箭时套在手指防勒伤手指用的,玉韘至战国仍有,但后来的作品似非实用,汉代则演变为鸡心佩,并纯作佩玩用。玉韘发展至清代,复又作实用品,且有大批制作,并兼有礼品作用,以示崇武尚武。玉剑具饰物,主要出现在春秋至两汉,其形式基本相同,在创上结级时均有固定的部位。

(3)仿武器式仪仗器

   此类玉器皆有穿孔和刃,形似武器,有玉刀、玉戈、玉钺、玉戚,使用时,用绳索捆扎在木柄上,供王侯贵族举行重要活动时作仪仗用。亦可作贡品和礼品用。玉仪仗器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晚期至商代,西周较少,且走向小型化,似失去仪仗用意义。

(4)玉礼器

   通常所称的玉礼器有6种,即玉壁、琮、圭、璋、璜、琥。这6种礼器,有的古书又称“六瑞”和“六器”。玉壁呈扁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与此器近似的还有玉瑗、玉环。三者中名称由中心的圆孔大小决定,大孔者名瑗,小孔者名壁,孔径与玉质部分边宽相等者为环。玉壁、瑗、环,皆始自新石器时代,后延续不断,直至今。玉琮的整体特征是外方、内圆。有的玉琮还在体外周饰有各种纹图。玉琮亦始见于新石器时期。此后的商代至战国还有所见,汉以后消失,宋始则为仿古或伪作品。玉圭体扁平,上尖下方,始自西周,后历代均有。古称“半圭曰璋”,故玉璋是圭从尖顶至底中央对剖后的一半形,其起始年代与玉圭同。玉璜呈半壁、半瑗或半环形,两端或中央有穿孔可供系佩用,玉璜始见于新石器中期,为六器中最早出现者之一,后亦历经不衰,延续至今。玉琥一般呈虎形或变形的虎形,亦可为佩,始于商,迄于汉。上述6器主要作祭礼天地四方用,亦代表不同方位,后又延伸为代表不同等级的礼器和玩佩。

(5)玉佩饰

   从广义上说,玉器中凡有穿孔者,皆可作佩饰用。因此,前述各类器中,有的就兼有佩饰的作用,或其后期演变为佩饰。这里所称的佩饰,主要是指专供人身上佩挂结缀的用器。它们中有的作头饰、手饰、项饰、胸饰,有的则为服饰之一种。头部的饰物有玉笄、玉玦、玉耳坠等;手饰中有玉镯、玉戒指等;项饰中有玉串饰、玉项链、玉蕾、玉销、玉系壁、王朝珠等;玉胸佩有成组佩玉及其他可作胸佩的玉鸡心佩、玉舞人佩、玉翁仲、玉刚卯、玉严卯等玉器。服饰中最多和常见的有玉带饰、玉带扣、玉带钩、玉纽扣、玉帽饰等。上述玉佩中,除玉带始于唐迄于明代,玉带扣始于宋朝,其他各类有的自古迄今都有,有的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如玉成组佩,在春秋战国时最兴盛、且有一定的格式和名称,佩在胸腹间。其他如玉翁仲、玉舞人佩(较简朴的一种)、玉双卯(刚卯、严卯)、玉鸡心佩等,是两汉时期的独产。

(6)葬玉

   从广义上说,凡埋入墓中的玉器都可称为葬玉。这里所说的葬玉,是指专门为死去的人制作的陪葬玉器,而不是指所有埋在墓中的玉器。可以确定使用葬玉的始用年代,最晚在西周晚期,当时已见专门为死人面上盖的玉面罩饰。此后,历经春秋、战国。总的来说,当时此类玉器并不多,而真正盛行的则是汉代。其品种主要的有穿在死者身上的玉衣(分金、银、铜、丝缕4种),承托玉衣头罩的玉忱,握于死者手中的玉猪和玉璜,盖死者眼目的玉眼盖,塞入死者耳中的玉耳塞,塞入死者鼻孔内的玉鼻塞,含入死者口中的玉蝉形琀,罩在死者男性***上的玉生殖器罩,塞入女生殖器阴道的玉阴塞,塞入人尸肛门的玉肛门塞等。此外,一些玉壁,似也是专为死者陪葬的。专给死者的葬玉,有的是身分等级的标志物,如用不同质地编缕的玉衣即属此,有的是作辟邪压胜用的,但大多数都是为防尸腐烂。如古籍所载“玉入九窍,以防尸腐”即指此等用玉而言。

(7)玉制实用器皿

   玉制实用器皿最早遗物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两件玉簋。此后的西周、春秋两代未见有此等玉器皿。战国时见有玉耳杯又名羽觴、玉奁、玉灯等,秦汉除上述器种外,又新增加玉高足杯、五角式杯、玉樽、玉盖盒、玉洗、玉砚滴等。唐宋未见前述诸器。但新增有玉莲花式杯、玉三鸠罐、玉云形杯、礼乐纹杯、龙纹尊、云龙炉、多角杯、鹿纹洗等。明代出现一批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玉器,如匝、觚、觥、龙首樽等、此外,在立体器皿中又新出现椀、双耳杯、桃式杯、花式杯、执壶等器。清中期可以说集历代器皿之大成,凡仿古、实用的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大至数千斤重的酒瓮,小至杯、盘、香盒、香筒,都有制作,且数量很多。

(8)其他玉器

   玉器中除上述较多的几大类外,尚有一些其他特殊用器和不知名与不知用途的玉器。主要的特殊用器有礼乐器中的玉磬、玉笛,册印中的私印、宝玺、玉简册。吉样用途的玉如意、玉辟邪。实用具中的玉尺、玉镜等。玉器中一些至今不知其名和用途的器物,现一般按其造型特征暂定名。

(9)人与动物类玉器

   此类玉器有的已与上述各种玉器相组合,如六器中的玉琥,成组佩玉中的玉璜等。人与动物类玉器,从玉器出现后不久就产生,后历代不断,种类繁多。值得指出的是这类玉器,只少量以单独的个体形式出现,更多的则是以纹饰图案,或与其他自然景物和花草纹组合成复合式图案。

《每天美玉》扩展链接部分为网上资料或坊间流传的说法,不代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此说明。

撰稿 琳琳

国际珠宝鉴定师


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在山吟馆古玉研究中心联合创立,其宗旨是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以考古出土的古代玉器为研究对象,与考古单位及科研院所合作从事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开展中国古代玉器科学检测分析的专项研究,创建中国古代玉器科学研究实验室,从事中国古代玉器数据库建设。服务学术,服务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玉文化的分类之礼玉和葬玉
玉器欣赏(二)
中国历朝历代玉器总概述
春秋战国玉器(7图)
明清宫廷玉佩饰的风格演变
2017嘉德(香港)古玉(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