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铜镜真伪辨析



对中国古代铜镜真伪辨析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的积累和使用的过程。知识的积累着重于多看(书、资料、实物),多想,多对比多请教,多总结。知识的使用,是当你面对面具体的铜镜需要辨别真伪的时候,调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信息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的素质能力。这个过程要遵循一看、二想、三摸(掂)、四敲、五嗅的基本顺序,同时还要执行综合知识判定后否决成肯定的原则拾漏是收藏领域所有收藏项目最刺激人的原动力之一,但总想拾漏的心态却是上当受骗的心里基础以临战经验丰富的专家、铜镜鉴赏家与铜镜爱好者相结合,现场拿真赝实物演示、讲解,辨析是迅速提高铜镜鉴别水平的最佳方式。



一、概述

对于古代铜镜的鉴赏和收藏,铜镜的真伪辦析是首当其冲、不容回避的拦路虎。此问题不解决,对于铜镜收藏、研究、投资等诸多后续问題,就无从谈起。古铜镜真伪辨析,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真品青铜镜

1.华夏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广袤的国土,故此,中国古代铜镜也就具有了广博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因文化传统、自然条件、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出土铜镜带有明显的地域差别,这就是我们平常所指的“坑口”。而铜镜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因工作、家庭的关系又往往偏安一隅,难能兼得。在假如都是真品的情况下,仅仅由于地域特色的差异,也会增加鉴定真伪的难度,这也就是在铜镜收藏界存在的,北方的铜镜收藏家往往看不了南方的黑漆古,南方的铜镜爱好者又不熟悉北方铜镜红斑绿锈、银白光的原因所在。这种现象,增加了鉴定真伪的难度。



中国古代铜镜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度。中国古代铜镜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转点,包括纹饰、铜、型制、锈色、厚薄、铸造特点等时代特征。这种历史的深度和广博的地城性交织在一起,使得铜镜的真伪辨析,显得更为困难复杂。即使同一朝代,同一时期,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镜,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3、特种工艺品镜、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极具特色的精华荟萃。包话战国的镶错、漆绘、汉代的镏金,彩绘;唐代的金银平脱、螺钿、银壳(含馏金)由于种种原因,出土后的特种工艺品镜和其在没入土时的原始使用状态相比有些甚至面目全非,表现在西汉彩绘、唐金银平脱等镜种上更为典型。这种铜镜出土量极少,特征难以把握.且价格不非,也极大的增加了辩伪的复杂性。在不了解这一特点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特种工艺铜镜赝品,增加了投资成本和收藏风险。



赝品铜镜

对于字画、瓷器,中国古铜镜赝品出现的年份较晚,大约在清末民初才开始有人为暴利仿制古铜镜。那时的规模小,数量少,技术水平差。我们现在能见到的都是在近十年之内才出现的,也可以说是青铜镜收藏热的一个侧面反映。

囿于利益的驱使和高科技的使用,赝品的情况也已经越来越复杂。

1、赝品铜镜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和档次,其产地遍及全国。故此,赝品镜也具有了人为的地域性差别和特点。如,皖北多南方坑口的黑漆古假铜镜,豫南多出北方坑口的银白光假铜镜。

虽说时间比较短,但不同时期、不同坑口、不同工艺特点的赝品铜镜是客观存在的,这给鉴别赝品铜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3.工艺水平越来越先进.工艺周期越来越短.甚至电脑制版雕刻,也已经被用来造假镜子,使人防不防。

4.巨大的利益刺激,造假的规模越来越大,赝品充斥全国各大古玩市场,已经到了猖獗疯狂的地步

5、卖赝品的技术手段越来越高超,故事编得越来越离奇,新入道者往往上当受骗。

二、古代铜镜的真伪辨析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确是收藏界永恒的真理。如火如荼、日益高涨的铜镜收藏热并没有因为赝品狷獗而消褪,就非常客枧的说明了这一点,表现出广大铜镜爱好者的成熟和进步。

但是,一旦一面具体的铜镜摆在一个铜镜收藏愛好者面前,他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面铜镜的真赝。真赝问题确认不了,所有的问题都变得毫无意义。以我个人常年在铜镜收藏第一线的心得体会,铜镜的辨伪问题,实际上是个知识信息的积累和使用过程,下边就这一过程分开论述于后。



铜镜知识信息的积累

(一)多看

这里的多看有二层意义:首先,要多看铜镜资料,包括要多看专家发表的有关铜镜的论文、书籍;各大博物馆已发表的馆藏铜镜的图录以及解放前甚至清朝早中期铜镜收藏家遗留下来的拓片、图谱。在这方面要舍得下力气花钱投资。从一定角度讲,谁占有的资料最全,理解的最深,鉴赏水平就最高,谁上当受骗的机率就最低。多看资料,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见多自然识广。必要时要做读书笔记重要的知识要牢记于心,注重厚积薄发。第二要看铜镜实物,不但要多看真品,更重要的是要多看赝品,记牢其特征、增加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只要平时真,赝品看的多,积累了丰富的临战经验,当判断听一面铜镜真伪的时候,把这“二看“所积累的知识调动起来,便能达到“一看便知”的境界,有长期铜镜收藏经验的人,一看到赝品马上就会有一种不舒服、不顺眼的感觉,这就是知识经验丰厚积累后的功力所致。

(二)多思多想

多思多想,是一个调动大脑知识积累成果的过程。知识的积累是平时多看多想的总结。只有多思多想你才能把平时看到的书本知识(间接知识,其实是别人的)变成自己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到了这种境界,当一面具体的铜镜摆在你的面前,需要判定真伪时,你才能把平时积累的有关这面(类)镜子的知识无一遗漏的全面调出,才能凭借最全面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做出最科学,最充分的结论,以免上当受骗。

(三)多问多学

这里的多问多学,主要是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具体讲就是要向有实战经验的人学。几乎每个大的铜镜收藏家、鉴赏家,都会积累一套独特的,书本上没有,但却行之有效的判断铜镜真赝的经验和体会,要经常虚心的向他们请教。只有把书本知识和临战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把知识变成为真赝的有效武器,否则,书本知识只能是纸上淡兵。同时,还要多学多问赝品的有关信息,包括制造工艺,做伪手段,产地以及特点,这些更是仅靠书本知识无法解决的。站在一定的角度看,了解掌握这一点比掌握真正的书本知识更重要,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四)多交流

把经验丰富、始终活跃在铜镜收藏第一线的收藏家、专家、鉴赏家与铜镜收藏爱好者相结合,拿需要鉴镬实物,以鉴定(座谈

会的方式,进行现场真赝鉴定、问答、讲解演示,是帮助铜镜爱好者迅速提高鉴别真伪水平最佳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三、怎样具体的来鉴定一面铜镜

具体鉴定一面铜镜的真伪要遵循一看、二想、三摸(掂)、四敲、五嗅的具体操作程序,分别详述如下:

(一)看

这里面的看和前面综论里面的看,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这里看到的是一面面具体的铜镜。通过逻辑思维把积累在大脑里的綜合知识调出来,有其特定的看的顺序。首先:要看铜镜的总体气质。假镜子一拿出来,不需要上手,就会有一种不舒服、不顺眼的感觉。收藏界有句话叫“开门见山”,其相反的感觉就是不开门难以见山在这种“开门”.“不开”感觉的指导下,接着还要看锈。一件铜镜入土数千几百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即使用最先进、最现代的高科技,其做锈技术仍然有很多破绽。所以从锈色上判定镜的真伪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第三要看纹饰。假镜子(即使是用真镜子翻模铸造出来的)由于铸造工艺和古代的不一样,都有一种匠气,缺乏古香的韵味。第四,要看形体、表相,现代的磨削加工工艺和古时的磨砺技术,有着极大的差别,有经验者一看便知。第五,要看铸古代铜镜的铸造工艺,因不同的时期,有着那时期的特点,这些铸造特点,会在铜镜的原始铸造面留下非常清楚的铸造工艺特征,而假镜子均为现代铸造工艺制造,一般不会超出10年的历史,会留下非常清楚的现代铸造痕迹。第六,要看铜质。中国古代铜镜,唐,汉至战国,都以高锡(锡>20%‰)青铜铸造。高锡青铜质地硬脆,银光莹莹,易破碎。唐以后,尤其宋金以后,铜镜多为高铅(锌〕铜铸造。铜质红、黄,铜质软韧。这就是唐汉、战国多烂镜而宋金以后极少有烂镜子的最根本原因,凡是和此特点不相符者,就要注意辨伪。

(二)摸(掂,即上手看,包括用手指肚摩娑和指甲轻刮)

(1)制假工艺不能完全以假乱真的大难题就是重量。古铜镜埋入地下上千数百年,因化学反应,其铜质疏松,重量变轻,新仿者难达到这种水平。所以有经验的铜镜爱好者,上手一掂,大致可以定真赝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盛唐镜、可另当别论。

(2)摸。铜镜作伪的重要步骤是做伪锈,作伪锈是用各种胶水,强度是个大问题,所有能用手抹掉的锈极可能是伪锈(有害锈除外)

(3)刮:些伪锈亦会有相当之强度,但凭手摸不行。但用手指甲能够刮掉就要当心。如能经主家同意用刻刀刮削,伪锈就更容易识破。铜镜上一旦有伪锈,最少是为了掩盖瑕疵,否则就是伪镜。

(三)听

铜镜入土上千数百年,疏松的质地,一定会使其声音暗哑发闷,新镜子质地密细,火气未退,声音自然洪亮如锣馨之声。二者差别极大,是判定铜镜真赝的极有效方法。叩敲方法是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做“C”状,中指按钮部,拇指顶镜面、以右手中指弹叩后,静心聆听、细心对比,便知一二。

(四)嗅

嗅气味:伪镜出于各种目的,蚀锈、除光、清洗,都离不开酸碱等化工原料,若能心平气和、屏息靜气,以鼻嗅之,会有化工原料而非真镜子的泥土香气。其二是取一块铜镜的锈.以火烧之,假锈会燃烧、所谓所冒烟气有强烈的化工味道,真锈则无、是重要的判别手段之一。

(五)想

想即是在进行以上程序时,调动平时所积累的相关知识,进行逻辑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一个“穷尽”的原则。即

把你脑子里所储存的有关这面铜镜的所有知识统统调动出来,倾其所有,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努力控制捡漏的心理出现或抬头,什么时候捡漏心理主导了你的情绪,那离你交学费的时刻就不会太远了。

四、执行真品、赝品的综合判定过程后的一票否定、一票肯定原则。

真品:用以上五种方法判定一面镜子,只要重要特征(譬如北方坑口的红斑绿锈)能有一项完全开门见山(收藏界谓之“大开门”)

其他虽说仍有质疑,也要肯定。譬如有些汉镜,尤其是唐镜,千年后依然声如钟磬、银光莹莹。赝品:用以上五种方法判定一面镜子,只要有一项一般特征(赞如锈色有疑)你已确认为不对的,就要坚决否定。这一原则不仅一般铜镜收藏爱好者要遵循.铜镜收藏大家也要參照。

以上二原则在具体操作中,如有矛盾冲突,依你自己最有把握,最自信的判断为依据。之所以在判定真伪的过程中执行以上原则,是为了把握住每一个珍贵的收藏机会.同时也拚弃掉任何一个上当受骗的可能。



附:铜镜作伪手段及其特征

一、用真镜子当模翻铸。

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和失蜡铸造两种。特征:纹饰形似,版模低、火气重,声音亮脆,锈易脱落

二、改刻

用战国、唐代或宋代素镜,参照同时期的高档镜纹饰,用手甚至电脑改刻后做锈,手工刻绘能形似而非神似,电脑雕刻能形神兼备之妙。这种镜子如能把改刻部分的锈做好,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让人防不胜防。

三、拼装。有二种方法,用的地方不一样

其一是用真品素唐镜(仅唐镜可这样做,也值得这样做)磨薄后加工一精品镜纹饰內芯镜片镶嵌进去,再在边缝上做上伪锈,特点如上所述。

其二是用战国青铜杂件拼装成战国镂空镜,这种拼装方法因东西全是真品,如梨拼装精细的话,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四、臆造

镜模是新刻制的纹饰是临暮或完全臆造的。此种镜子一般用来对付那些刚入道的新手。特征:纹饰呆滯无神韵,服饰,车骑怪异,声音亮脆,火气重。

五、特种工艺镜

战国镶嵌镂空、西汉彩绘、唐代金银平脱,螺钿,银板(壳)镏金及各个朝代的馏金镜,是各个时期镜古代铜镜的精华荟萃,上档次、价位高,对于一般搞收藏的,真品很难见到,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几乎全为赝品。故此其特征不再详述,其最佳防范措施就是克服“捡漏”心理、杷住“不懂不买”的原则,即可防止上当受蹁,即使你有幸见过这类镜子的真品(朋友处或博物馆),在没有上手看过真正掌握其特征外,千万不可买进,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六、挖补

最新的造假工艺,可以把真铜镜的锈挖切下来,镶到赝品铜镜上,这种做伪方法,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为此变付学费的,大有人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里图片为笑雨配的图,如有谬误,欢迎指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一琼:浅谈如何辨识铜镜真伪|骨董时光微讲堂
铜镜收藏渐热投资要懂门道
浅谈古铜镜的市场价值和鉴别_第2页_中国论文下载中心_艺术理论论文_艺术论文
回顾我三十年来的铜镜收藏
聊聊学习收藏的切入点
【深度分析】2019年古玉收藏投资方向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