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亩梨园惊现千年大墓,出土壁画绚丽惊艳,一代乱世权臣浮出水面

2000年12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菲所长紧急地拨通了所里一位“考古专家”的电话,并且说他刚刚接到了一个来自太原市郊区王家峰村委会的举报电话,举报人梁春生称,位于他们村东头梨园里面的“王墓”被盗了。

随后,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周健便立刻组织考古人员赶往现场,在举报人梁春生的引领之下,来到了被盗现场,而那里恰好就矗立着一个高约4米的封土丘,就在封土丘的西北角,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60厘米的盗洞。

这样的一个“盗洞”仅仅足够容纳一个人进入到墓葬里面,而且,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发现盗洞,一方面源自于梁春生和当地村民口中的这座“王墓”由来已久,村民们基本上全都知道,而这座封土丘在当地便被称作“王墓堆”。

徐显秀墓

另一方面则源自于这座封土丘恰好处在这片千亩梨园之内,当地的村民时常会在梨园里劳作,再加上,季节已经入冬,梨树的树叶落尽,地面上也没有杂草覆盖,所以,一旦出现盗洞很快便会被发现。

再看那个盗洞,并不是通过工具挖掘而成,而是使用了炸药爆破形成的,在盗洞的洞口还散落着一些盗墓所用的工具和物品,整个盗洞倾斜向下延伸,为了尽快掌握墓葬被盗的情况,考古人员便进到了盗洞里面进行勘察。

最终发现,由砖砌成的墓壁已经被挖开了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洞口,很显然,这样的一个洞口,人是绝对不可能进入的,所以,考古人员便判断盗墓贼应该还没有来得及对这座墓葬实施盗掘。

徐显秀墓

随后,考古人员便使用随身携带的手电筒照向墓葬内部,虽然当时的视角有限,但是,考古人员随着手电筒的光柱所到之处,却有了极为“惊艳”的发现。

光柱所及之处,考古人员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像”,说到这里,你可能要说了,既然是“人物画像”那肯定就是墓葬之内经常会出现的“壁画”呀。

没错,考古人员看到的确是壁画,但是,这座墓葬的里的壁画却有些怪异,似乎根本就没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因为我们都知道,由于墓葬埋深埋地下,因此便要经受常年累月的水土侵蚀,而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壁画是根本无法保存地如此“光亮如新”的。

徐显秀墓壁画

而有了这样惊艳的发现之后,考古人员便想一窥“壁画”的全貌,进而将头通过墓壁上的洞口伸向了墓室内部,通过更加细致地观察,考古人员判断壁画上“人物画像”的服饰有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

而可惜的是,手电筒没能支撑更长的时间,考古人员还是没能看到“壁画”的全貌,但却掌握了最基本的信息。

从盗洞出来之后,考古人员们先是就所发现的墓葬内部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而后便让梁春生先看守墓葬,确保墓葬不再被盗掘。

徐显秀墓壁画

过了时间之后,考古人员再次进入盗洞之内,拍下了墓葬内部所发现的壁画的拍照,而通过对“壁画照片”的研究和分析,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一致认为,此次险些被盗的这座墓葬,应该是一座北朝时期的大墓,只不过,由于还未对墓葬进行正式的发掘,因此,便暂时将之命名为“北朝壁画墓”。

而所谓“北朝”,熟知历史的“列位”应该并不陌生,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曾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这五个朝代具体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所以,即便是按照当时的时间进行计算,这座“北朝壁画墓”在地底下至少也已经沉睡了1400多年。

南北朝时期地图

年代如此久远的一座墓葬,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自然不敢怠慢,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他们便立刻将此次的发现和手头掌握的资料上报给了山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墓葬,山西省紧急从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抽调人员组成了“北朝壁画墓发掘队”,立刻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要知道,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如果再不尽早地对墓葬进行发掘,随着天气变得愈加寒冷,发掘和保护墓葬的难度就会不断增加。

于是,便从2000年12月9日开始,整个“北朝壁画墓发掘队”开入到墓葬现场,也开启了针对这座墓葬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工作的第一步。

徐显秀墓壁画

历时三年,千年大墓终现全貌,330多平米巨幅壁画绚丽夺目,追溯北齐权臣人生巅峰

经过长达3年的考古发掘,原本被命名为“北朝壁画墓”的这座墓葬终于现出了全貌,通过墓葬之内出土的文物以及墓志铭等考证,这座千年古墓,属于“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的第四个政权“北齐”时期,曾经官至太尉,同时又被封为武安王的一代权臣——徐显秀

“北齐政权”的建立者是原本东魏权臣高欢的次子高洋,然而,北齐却仅有短短28年的国祚,但没想到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北齐竟然历经了“八位皇帝”,也就是说,北齐大约平均每过3年就要更换一位“主事之人”,足见其皇室内部的争斗也是十分惨烈的。

既然这座墓葬是“徐显秀”的,那我们就不防先来说一说这位“北齐权臣”,看看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巅峰,以致于在那样的一个乱世还能享有如此“土豪”的一座墓葬。

壁画中的“徐显秀”形象

徐显秀的“生卒”是从公元502年至公元571年,而纵观整个“北朝”时期的历史,公元502年正是“北魏时期”的景明三年,而公元571年则是“北齐时期”的武平二年,也就是说,徐显秀的一生跨越了北朝历史上从北魏到北齐的四个政权。

据史料记载,徐显秀从小就是一个“少年英雄”,自从加入到北魏的军队之后,便因作战英勇而屡立战功。

到了北魏末期,他便投入了当时的北魏权臣尔朱荣的麾下,然而,好景不长,尔朱荣便被当时北魏的皇帝——魏孝庄帝杀死于金殿之上,于是,徐显秀这才转而投靠了“高欢”。

高欢影视剧形象

等到“北魏”在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徐显秀便在“高欢”的不断提携之下,一步步地进入到了“东魏政权”的高层。

前面我也说过了,“北齐”政权正是高洋篡夺了“东魏”之后形成的,所以,原本就对“高家”忠心耿耿的徐显秀,在“高洋”登上帝位之后,便更受重视。

当然,徐显秀也始终都保持着他“英勇”的本色,为“高家”不断地开疆拓土,抵御当时周边其他“小政权”的侵袭。

正是因为他一以贯之的“英勇”,在河清三年,即公元564年之时,已经65岁的徐显秀被“北齐”的第四位皇帝“高湛”封为“武安王”,而这也是徐显秀一生当中第一被“封王”,所以,他也在晚年之时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陈晓饰高湛

而在他封王七年之后,他驾鹤西去,此时,北齐政权又更换了一位新皇帝,便是高湛的长子“高纬”,“高纬”也是整个“北齐政权”存续的28年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共在位12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既然他能够如此长时间的在位,就证明在这一时期,北齐政权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相对都比较稳定,而几乎为“高家”效忠一生的权臣“徐显秀”恰好又是在高纬统治的中期去世的,那么,高纬自然便会厚葬他“高家”的一位忠臣。

而如果徐显秀去世的时候,“北齐政权”内外都处在十分混乱的状态之下的话,我想他是不太可能会在被葬在如此豪华的一座墓葬之中的。

高纬影视剧形象

既然这里又说到了徐显秀墓的“豪华”,那么,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看一看“豪华”都体现在那些方面。

首先,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共从“徐显秀墓”当中发掘出了器物共500多件,其中陶俑共有320件,瓷器约有200余件。

听到这样的一份清单,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徐显秀墓”当中出土的器物是以“陶器”和“瓷器”为主呢?怎么没有“青铜器”和“金银器”呢?

徐显秀墓出土瓷器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发展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行,而且,还需要对“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陪葬习俗有所掌握。

当然,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我在这里只做简单地阐述,除去北方少数民族特殊葬俗这个因素,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南北朝”之时,“青铜器”便逐渐被重量更轻、生产更容易的“陶器”和“瓷器”所取代。

而且,“南北朝”还是“陶塑工艺”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陶俑”的制作方面,发展尤为迅速,所以,在“徐显秀墓”的陪葬品中便主要都是“陶俑”和“瓷器”。

而至于“金银器”嘛,虽说在汉代的时候,有过以“金银器”作为陪葬的习俗,但是,也许是由于少数民族的特殊习俗,或者在当时纷乱的政治环境之下,经济也十分的不景气,金银基本都用来充当军饷,所以便致使“徐显秀墓”当中并未出土“金银器”。

石桌形墓志

然而,其实在整座“徐显秀墓”之中,最有价值的并不是那500多件器物,而是遍布于整个墓葬,面积高达330多平米的靓丽壁画。

而关于“壁画”,在文章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提到过了,壁画当中人物形象经考古学家鉴定,属于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其实就要说明一下了,由于“北齐政权”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而六镇流民又都偏向鲜卑化,同时其统治者也为鲜卑化的汉人,从而便使得“北齐政权”主要提倡“鲜卑文化”,而“鲜卑”恰恰便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北方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不过,最重要也不是对人物形象历史时期归属的判断,而是壁画“色泽”之艳丽和“题材”之丰富,当整座古墓都被发掘完毕,考古人员们走进墓道的一刹那,他们每个人都被墓道两侧墙上的壁画震撼到了。

徐显秀墓壁画

除了墓道两侧之外,在门扉、墓室四壁也都绘有彩色壁画,总面积达到了330多平方米,不得不说,整座“徐显秀墓”简直就成为了一条跨越了1400多年却丝毫没有褪色的绘画长廊。

在330多平方米的壁画之上,绘有多达200多个人物,这些人物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角色,包括手执仪仗的士兵、手举托盘的侍女、前簇后拥的随从和下属,除此之外还有马匹、牛车、神兽、天象,各色的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而要说到整幅壁画的主人,是处在墓室北面墙壁上一对穿着雍容的夫妇,不用多说,自然便是“徐显秀”和他的夫人。

徐显秀和夫人

而纵观整个巨幅壁画的话,在布局和结构方面是十分紧凑的,从墓室、甬道、天井、过洞一直到墓道,每一组画面都能与另一组画面很好地过渡和衔接,从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家居图”和“出行仪仗图”,再现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豪华与排场。

与此同时,在壁画当中所出现的“神兽”和“天象”等元素,也寄托了墓主人对死后前往另外一个世界之后美好生活的向往。

虽说“徐显秀墓”并非是唯一一座已出土的“北朝墓葬”,但却是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发现的北朝晚期砖室结构壁画墓当中,壁画的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一座。

徐显秀墓壁画

当然,“徐显秀墓”出土的巨幅壁画除了十分“养眼”之外,还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先,它完整地再现了北齐时期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为我们研究“北齐政权时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图像资料

其次,由于壁画出现在墓葬之中,因此便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墓室壁画的规制、题材以及绘制的精细程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最后,通过对壁画绘制技法的研究,便能透过壁画得知北齐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发展到了怎样的高度,对中国绘画艺术史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壁上有乾坤,画里越千年:在山西认识北朝
徐显秀墓葬内北齐壁画已抢修完毕
北魏见庖厨宴乐 元代现山水人物
二十四孝之发展演变
山西在北朝的历史地位——兼谈丝绸之路与北朝平城晋阳(上)
上海书评︱沈睿文:拓跋-北魏考古概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