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舞大唐西安何家村窖藏玉器欣赏

陕西省西安市,1970年秋天,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厅收容遣送站,一座两层高的楼房正在施工中。10月5日这一天,基建工地一片忙碌,就在地基挖到深约0.8米的时候,施工人员挖到了一个陶瓮,打开陶瓮一看,里面竟是一堆金杯银碗,耀眼夺目。一夜之间,陕西西安何家村吸引了考古界的目光。


经考古人员调查,陶瓮和银罐均埋在活土中,而从出土文物看,部分器物不能成套,很可能还有文物埋藏,于是再向四周探查。10月11日,在陶瓮北侧约1米处,当探铲探查时,传出了清脆的金属声,第二个陶瓮显现出来。


经清点、登记,两瓮一罐共出土文物1000余件,按类可分为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白玉九环蹀躞带1副,玉带板9副,玉镯2副,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麸金、玉材、宝石及朱砂、石英、琥珀、石乳等药物。金器总重298两,银器总重3900两。(数据引自《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西安是唐都长安的所在地,何家村遗宝出土地位于皇城附近、含光门大街西侧第三坊。在京城内发现这么集中、丰富的宝藏,还是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自50年代以来,西安地区发现唐代金银器窖藏约20处,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品级,没有一处能比得上何家村遗宝。

今天小编整理下自己拍摄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展的图片,以及《花舞大唐春》、《北周隋唐京畿玉器》书中的图片与大家一同欣赏来自何家村的精美文物。先来这件国宝网红。网上他的靓照太多了,我就不多发了,在书中看见这张打开兽嘴口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兽首玛瑙杯长15.6、高5.6厘米。用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镶金,更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造型特征来自西方,希腊人名为“来通”。其产地目前尚在讨论中,甚至其制作年代亦有不同看法。

外径7厘米,内径6厘米。由三段白玉玉连接而成玉质温润。白玉外侧琢磨出四条宽凹棱,中起脊线。白玉两端以鎏金铜饰包接,其一装饰四朵突起的云纹,中间镶嵌玫瑰宝石1枚,旁边镶嵌4枚小宝石,另两处为铰链式相连的兽头,双目嵌以绿松石,顶部镶宝石1枚,其一中轴可以拉开,便于佩带。
同出的还有一对包金没有镶嵌的玉臂环。此两副玉镯出土时和玉杯等同放于一银罐内,从器盖墨书可知,当时称为“玉臂环”,这种可以开启的玉镯当时亦称玉臂钗或玉臂支,简称“玉支”。

这两幅玉镯细腻温润,加之以黄金镶嵌,黄白相间,华贵之极。


插播个扩展阅读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占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仲,合之令圆,紧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逸文》:“我祖破高丽,获紫金带,红玉支二宝,朕以……红玉支赐妃子,后以赐阿蛮。


《格致镜原》卷55辑此,“玉支”作“玉臂支”。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新丰有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波曲》,日出入宫禁,贵妃厚焉。是日,诏令舞。舞罢,阿蛮因进金粟装臂环,曰‘此贵妃所赐’。上持之,凄然垂涕曰‘此我祖大帝破高丽,获二宝,一紫金带,一红玉支。朕以岐王所进《龙池篇》,赐之金带。红玉支赐妃子,汝既得之于妃子,朕今再睹之,但兴悲矣。



黄宝石(黄精)核桃大小,随形,一面被切割过,一头有穿孔,长5.3、宽3.3、高3.4厘米。透明,黄色,色较均匀,强玻璃光泽,肉眼观察可见到一组完全解理和拉长管状气液包体及不透明矿物包体。


再插播个科学小知识:


经王崇礼教授物性测定石重119.2186g(596.093ct),比重>3.33,点测折光率1.63;正交偏光下转动一周可见四次明暗现象,为非均质体矿物,现代矿物学名黄玉(英文Topaz)。


黄玉,中国古称“黄精”,古名亦兼指黄色蓝宝石、黄色绿宝石以及黄色金绿宝石等。现代矿物学上黄玉,又称黄晶,实际上更确切的称呼应为黄宝石,因为“黄晶”易同黄水晶相混,“黄玉”又易同软玉中的黄玉相混。此外黄宝石也不一定专指黄色,只要是由Topaz矿物形成的宝石,无论何种颜色,一律统称为黄宝石。


形状十分规则的立方体玉石,淡绿色,表面光滑细润,长11、宽9.5、高7.2厘米,重2350克。经鉴定折光率为1.52-1.58,可能属蛇纹石类玉石即岫玉。也是何家村窖藏玉器中唯一一件非软玉制品。

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据北大考古教授齐东方先生研究,其形制模仿萨珊式多曲长杯,而装饰纹样承袭南北朝时期已经流行的忍冬纹,当是一件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玛瑙长杯,以橙黄夹褐色玛瑙制作,俯视杯口为长椭形,但中部下凹,两端上翘,犹如一弯新月,圜底,通体抛光。



接下来就都是带板了:


白玛瑙铰具由方銙四、圆首矩形銙和圆首矩形铊尾各一、半圆形銙九,总计十五件组成无带钩,与银盒上墨书记录:“一十五事失玦”相符。


骨咄玉带,由方銙四、圆首矩形銙和圆首矩形铊尾各一、半圆形銙九,及一件玉带扣总计16件组成。与银盒上“一十五事并玦”完全相符。

银盒墨书称此玉带为骨咄玉一具。《北周隋唐京畿玉器》中称此玉带产于唐代中亚喷赤河流域的骨咄国。为透闪石玉。

更白玉带,由方銙四、半圆形銙九、圆首矩形銙和铊尾各一,总计十五件组成,与银盒墨书“更白玉一具数次前”。

同盒出的是一套“碾文白玉带一具十六事失玦”(翻一下就是,一套带纹饰的没有带钩的带板。可惜我没自己的照片找不到了,这是一套伎乐狮纹白玉带饰)

白玉有孔带,由方銙四、半圆跨九、圆首矩形銙和铊尾各一、玉带扣一,总计十六件组成,与一具一十五事并玦相符。

同盒出的还有这套青花带板,物主人称为斑玉带,由方銙四、半圆形銙九、圆首矩形銙及铊尾各一、带扣一,总计十六件组成,与墨书数字吻合。


今天分享的最后一套名字很霸气,九环蹀躞玉带。

何家村发现的玉器是迄今所见唐代出土玉器中数量最多,种类最杂,等级最高,品相最佳的。小编自己拍摄的图片有限,没能涵盖何家村窖藏所有的玉器,还要继续努力。好了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帮忙转发下哦。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世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玉石器赏鉴
玉器是唐代最高等级象征
同行何家村遗宝(五)润光玉华
古玉拾粹(第九期)--隋唐玉器(上篇)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2
馆藏丨陕西省历史博物院藏玉器精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