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芮博国宝精品展《金玉锦绣》第一期——七璜联珠组玉佩

【芮国·遗址博物馆】
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全国部分旅游景区已陆续开放,芮博也期待着早日与您相见,现推出“线上博物馆”,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向广大游客推送我馆珍藏文物,“线上博物馆—芮博文物精品展”让您足不出户也可畅游芮博,每周与您不见不散!
精彩内容请点击芮博官方微信、官方微博!
本期芮博国宝精品展《金玉锦绣》系列,我们将推出国家一级文物—“七璜联珠组玉佩”,通过这件代表了身份与地位的玉器来走进曾经兴盛的古芮国。
七璜联珠组玉佩

图一

2005年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号墓出土,通长约105厘米。现收藏在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这组七璜联珠组玉佩(图一)由一件圆形玉饰和七件下、由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玉璜组串而成,各璜之间以左右各三串的玛瑙珠相互联缀,最上端的圆形玉饰则以左右两串玛瑙珠和玉璜相联结。其中玛瑙珠共有737颗。值得注意的是,玉璜两侧上端的穿孔一般多于三孔,远多于玛瑙串饰所需要的穿孔数,推测其余穿孔可能是用来绑缚类似于流苏的丝质垂饰,但在墓葬中已然消蚀无踪。
虽然这组七璜联珠组玉佩的使用时间在春秋早期,但却没有一件组件是春秋早期的作品,皆为先前的遗留。例如最上端的圆形玉饰和第一件、第四件玉璜是西周昭穆时期的作品,第三件玉璜则是商代晚期的玉龙改制而成。
  图二

图三
特别是第四件凤鸟纹玉璜(图二、三),玉质黄绿色,器表略微有白化现象。左端共有7个穿孔,右端则为3个穿孔,除了两端居中的穿孔为原始制作之外,其余穿孔皆为后期所加制。玉璜正面布满纹饰,背面光素无纹。纹饰为左右对称的两只凤鸟,勾喙向外,羽尾向中央蜿蜒交缠,腹尾之间剩余面积则描绘充满张力的足爪。左侧凤鸟羽尾自羽翅末端朝身后扬起,环绕过顶,收尖于勾喙之前,创造出回旋流畅的动态感。此类头戴竖直羽冠的凤鸟,以及身躯交缠的构图特征,皆是西周昭穆时期的典型风格。

【山西晋侯墓出土的《玉璜组佩》】
(图片来源:网络)

相类的构图在山西晋侯墓地M113: 66-12也能见到;至于羽翅和羽尾内所填饰的羽纹零件单元,也是本时期的标准纹样。凡此种种皆说明此件玉璜的初始制作年代应为西周早中之际的昭穆时期,当流传至春秋早期时因应新的需要,再加上其他穿孔而为墓主人生前佩戴之用。由此可知,本组玉佩乃蒐集不同时代的作品重新串结而成,对于探讨其时礼器使用或礼制的特点具有重要价值,这不失为此件玉组佩最大的特色。

众所周知,两周时期统治者用玉是根据主人的地位、官级、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的,以使尊卑有度,规范森严。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精巧大气,瑰丽高雅,形式有序,实质既是“礼”,也是一种秩序观念的表现。可以想象墓主人芮桓公生前佩戴着它,随着玉组佩的摆动踱着方步,环佩叮当,是何等的雍容气派、仪态万方! 
综上,该件七璜联珠组玉佩虽距今2800多年,但其出土位置准确、结构组合清楚及制作工艺高超,堪称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等级高的周代组玉串饰。时至今日依旧色彩鲜艳,熠熠生辉,它既承载着古人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更以玉器的温润无暇,比之君子的完美品德;以玉器的高贵圣洁,象征贵族的权利地位,反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

END

图文整理:方   琦

版面编辑:赵冬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精髓」古人最奢华的配饰——玉组佩
清青白玉组佩饰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珍品选粹(图)
虢国墓地所出三组联璜组玉佩考述图
良渚遗址与梁带村芮国遗址的玉文化,每一个玉器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组图)
国宝档案,七璜连珠组玉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