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展预告|青铜之路——宁夏固原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青铜文化特展

青铜之路

展览名称:

青铜之路

——宁夏固原春秋战国北方青铜文化特展

展览时间:

2020年4月29日-6月19日

展览地点:

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厅

主办单位:

嘉兴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



前言


2019.4.29

宁夏固原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形由以六盘山为中心的山地和丘陵组成,史称为“八郡之肩背,三镇之要膂”,历史上这里既是中原到北方草原的通道,又是中西丝绸之路的要冲,各种不同地域的文化汇集于此,戎族、月氏、匈奴、羌、氐、鲜卑、铁勒、柔然、高车、昭武九姓、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回和汉等众多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从而构成了源远流长、交融聚汇的固原历史文化。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六盘山地区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青铜文化遗物,包括兵器、车马具和动物纹牌饰等,彰显了游牧文化的特征,揭示出固原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的繁荣景象和青铜文化在欧亚广大地区传播交融的脉络与关系,说明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前,就存在着一条途经这里的交往之路,西戎等古代游牧民族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兵器

青铜兵器在北方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用性很强。固原出土的青铜兵器包括剑、戈、矛、鐓、鐏、镞、铜柄铁剑等,是数量和器形较丰富的器类。其中短剑有双鸟回首剑、蘑菇首剑和三叉式护手剑等,流行于固原青铜文化的中期早段,特别是三叉护手剑在固原出土,从战国早期一直延续到西汉早期,并对西南地区此类短剑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段出现了环首短剑和心形剑格的短剑,与鄂尔多斯地区此类器物的出现基本同时。长胡、中胡、三穿戈,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这类铜戈在固原及内蒙古东部多有发现,意味着这两地的青铜文化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铜矛有两类,一类与战国时期秦国、楚国的铜矛类似,可能是由关中地区直接传入;另一类则和中原地区流行的铜矛形制不尽一致。





滑动查看整容前后照片


生活生产用具

固原出土的生产工具有鹤嘴斧、削、斧、棍棒头等,生活用具凿、锥、管、针等。这些工具的特点是小巧,便于携带,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

铜鹤嘴锄(战国)


车马饰件

车和马是北方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同时也是其家庭财产和身份的标志。戎人十分注重对马的驾驭、保护和装扮,马饰件以马衔、马镳、当卢、节约等为主;车饰主要有铃、各种动物造型的辕饰、杆头饰、车舆侧面、后挡板和车轮装饰等;

在固原北方青铜文化中,车马器出土比例大、数量多,且车马器的器形丰富,呈现出发展演变的连续性,基本自成体系,是当地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马面圆牌、车铃、轴饰数量最多,几乎每座墓中都有。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装饰品

以各种艺术造型饰件组成的带饰,是北方系铜器中最精彩的部分,这些作为人们日常佩带的装饰品,一般包括带扣与扣饰、动物纹饰牌、带钩和各种饰件等,其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一直延续至西汉前期,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十分流行。

固原出土的青铜装饰品有头饰、项饰、服饰,其中利用青铜铸出的各种带动物纹牌饰,形制独特,制作工艺精良,是当地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如虎纹、虎噬羊、怪兽纹、翼马纹、子母抱、人驼纹、鸟纹等金质或青铜质地的牌饰,以及动物纹金扣饰、鹰头、兽头带钩等,小巧精美,携带方便。这些装饰品的创作题材,是北方民族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后序


2019.4.29

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其鲜明特征和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邻近的中原华夏族、东北的夷族和北方民族的文化,从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得这一文化带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青铜之路”。

固原所处特殊的位置——即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两种经济形式和文化相互交错之地,因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种族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中原通往草原的道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发现的青铜器类型与纹饰,充分证实了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青铜之路——宁夏固原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青铜文化特展》,不仅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古代欧亚草原东部游牧民族迁徙、战争、交往、融合的壮丽画卷,而且提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历史进程的实物证据。



编辑:李芝慧

复审:陈   宽
终审:顾丽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斗民族”:春秋战国内乱数百年,游牧民族为何不敢为祸中原?
青铜透雕牌饰:古老戎族青铜铸造技艺的代表
狄宇宙的华夷新辨(《书城》2009年5月号) - 书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乌兰察布史
李文龙:《草原丝路文明:戎狄匈奴青铜文化》
公元前8~3世纪的萨彦-阿尔泰:早期铁器时代欧亚东部草原文化交流(下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