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大同·品鉴文物】孝文帝让一个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带着一支“军队”下葬,不怕他“反了”吗?

“鉴一件宝,见一座城”,开启历史记忆,传承文明印迹。近期大同市博物馆大同日报社合作在大同市博物馆、大同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推出【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品鉴文物”为主题,用一件件文物串联起一座城的“故事”,再现古都盛世风华,细酌城市厚重历史。每周日,让我们一起相约大同市博物馆,将镜头与目光聚焦这些“文明密码”。


看过陕西的兵马俑,但你一定不了解大同的司马金龙墓葬里也有一个庞大的”军团“。这支气势恢宏的俑阵,记录着一个辉煌的平城时代,见证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04

司马金龙  俑阵

01

北魏出土阵容最大的俑阵

在视死如生的社会背景下,孝文帝自己死后一切从俭,却让一个朝廷宠信、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带着一支“军队”下葬,不怕他“反了”吗?这是否已超越了当时的礼制规格?

王座之旁岂容他人?

你的心好大啊!

站到大同市博物馆浩大的司马金龙墓釉陶俑军阵面前,细心的小伙伴总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1965 年 11 月,大同石家寨发现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之墓。墓室规格之高、陪葬器物之多、遗物造型之精,为北魏墓葬之最。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釉陶俑阵数量之庞大,在同时期的墓葬中极为罕见,总数超过360件,是国内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

大同市博物馆经过修复整理,挑选相对完好的陶俑238个,还原了这支军队当时的布局,称得上“微缩版的兵马俑”。

划重点!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北魏皇帝没有地下俑阵,这位王臣却有,独一无二!

02

俑阵的秘密


在中国古代,厚葬之风盛行。商周时期用活人来殉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模拟活人的来代替。

秦汉时期俑的形体硕大,制作精细,多反映的是一些军队出行时的壮观场面,就像秦始皇兵马俑。

在国内发现有三处兵马俑葬坑:秦兵马俑、杨家湾兵马俑、狮子山兵马俑。秦俑和汉俑之外,北魏的这支“地下军队”成了唯一。

用军阵送葬是一种等级很高的葬礼。秦始皇用一只浩浩荡荡的“军队”为自己陪葬,已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不只有最高权力者才有俑阵,有时为了统治需要,皇帝会以俑阵赏赐功高位显的王族,但在数量与质量上要逊色的多。狮子山出土的俑阵就属于当时的西汉诸侯王刘戊。

司马金龙死于太和八年,就在这一年孝文帝实行“班俸禄”、“立三长”、“行均田”三大改革。太和十年“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鲜卑人靠军事力量统一黄河流域后,采取“汉化”政策,完成鲜卑人从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飞跃。

司马金龙的父亲司马楚之从东晋权力场退出,主动归降北魏,成为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袭王爵,是朝廷宠信、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恩宠无以复加。从他的墓葬的规格也不难理解他可以拥有一支“地下军团”。孝文帝自己虽尚节俭之风,但还是把高规格的葬礼给了司马金龙,可见他对鲜卑汉化的重视与践行。

但是还要知道,司马金龙这支地下军队是一支仪仗队,用今天的话说,一支只负责”颜值秀“的军团,与秦兵马俑整齐威严的各种兵种相比,显然完全是两个概念。

03

地下军团兵种


队伍最前面的为导骑俑,其次为数量庞大的风帽仪卫俑、武士俑和侍从俑等,甲骑具装俑殿后。

陶俑基本都穿着便于骑战的胡服,是军事“胡化”的具体体现。队列承袭了汉文化的礼制,又不失少数民族豪迈奔放的特征,正是胡汉民族融合最好的见证。

导骑俑



头戴垂裙帽,帽顶后塌,垂裙及肩,耳戴圆形饰物,脸部涂白,红彩绘脸廓、眼眶、红唇。黑彩绘长眉、眼珠、八字长须。身穿交领长褶,下着裤,足蹬靴。

风帽仪卫俑



位于队伍左右两侧,头戴圆顶风帽,起到引导主人车驾,举武器、仪仗的功用,多数风帽仪卫俑披风上绘有虎斑,象征虎皮风衣。

武士俑



头戴尖锥形兜鍪,面部涂彩。上身内着长褶,下着裤,外罩铠甲,铠上饰竖行白条纹,肩有披膊,甲身由圆角长方形甲片编缀而成,甲身底边有较宽红色边饰。左臂空垂或左手持物前举,右手空握上举至肩部,所执之物已失。

侍从俑



位于队伍中部,头戴垂裙帽,垂裙下部作迎风翻卷状。耳戴圆形饰物,身穿交领及膝长褶,下着窄腿裤,足蹬靴。双腿分开立于圆形底座上。手势动作各有不同,有的左臂下垂,右臂弯曲前伸,右手半握执物,有的双手前举。

甲骑具装俑



即武士与战马皆全身披铠的重骑兵,均戴尖锥形兜鍪,身着圆领窄袖裤褶,外罩绘白彩条纹的短铠,手中握有武器,马铠绘条状或鳞片状纹饰。甲骑具装俑应位于墓主车辆的左右两侧,目的是强有力地保护主人出行时的安全。

04

别样角度看俑阵


这只军队与秦兵马俑不同的是,没有严阵以待、威严肃穆的杀气,反而有一种喜洋洋的欢乐聚会之感。面带笑容,或仰首向天,或直视前方,满满的欢乐,满满的自信,仿佛这是一场街头文艺巡游……

你笑起来真好看~~



找找那些有趣的人儿……



这哥们在干吗?

小编猜他正在用这种口哨喊:121、121……

好看的鸡冠帽子

这个叫风帽

彩绘条,像不像化妆舞会?

又一种垂裙帽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北魏的战马反而很温顺的样子

细心的小伙伴还发现一个秘密:在军队中间的兵种,头都向左前方看,整齐划一。不禁猜想,他们在看什么呢?要不要脑补一个画面:他们正经过观礼台,向台上的皇帝王臣行注目礼?

“ 

相比墓葬里这些珍贵的石雕、漆屏画、釉陶俑阵,北魏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匪夷所思的珍宝,让你惊叹:是不是有人穿越千年,把现代化的制作带到了那个时代?比如北魏玻璃器

搬好小板凳,相约下周六,我们一起说说1500年前的大同蓝。

栏目题字:杜鹃

摄       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编辑:贺英

资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编:周建新

审核:邓 琳

监制:刘双英

联系我们

电话:0352-2303518
微信:datongmuseum
地址:大同市平城区太和路
官网:www.datongmuseum.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墓葬出土的秦俑式大军阵,揭示北魏军队强大的秘密|文史宴
观展攻略丨从鲜卑到中原:马背上诞生的北魏风帽
大同博物馆也有一组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
大同博物馆
【大同博物馆藏·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北魏石柱础】
北魏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一方底座承载文化交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