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写作第十二讲:对联格律及马蹄韵三。











(3)条件关系:

上句是条件,下句是结果,这种上下句即构成条件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只有 A,才 B”、“只要 A,就 B”“欲 A,须 B”比如: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是一副格言联,联出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上联是条件,下联是结果。它的原义是吃得了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人杰。我觉得这种解释是片面的。这里的“人上人”我理解为不是说飞皇腾达的人,而是一种豁达的胸襟,开明的眼光的人,也是一种懂得人生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他不喜欢平凡平庸的生活,他们渴望挑战困难,当困难克服了,才是人生的真味。所以,我们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与此同出的还有一联,
十年受尽窗前苦,
一举成名天下闻。

这个也是一副条件关系的对联;上句是条件,下句是结果。只有经过了寒窗苦读,才能成名于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同的是,这副对联有一定的片面性。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恩来读书是为中华之崛起,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让那时候的国人觉醒;我们读书是为了明志,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不是金榜题名,不是为了名和利。不过,旧社会名利充斥着人的思想,那种
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的思想,那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也不足为怪。有此对联也不足为怪,它准确地反应了人们当时的心理状态。
必须经得千般冷;才可炼成一段香。
这个也是一副条件关系的对联;作者以“千般冷”来对“一段香”,千与一的数字对比,一大一小,更体现香的不易,香的坚难,香的珍贵;这里的“冷”实写气候,然虚则却写要耐得住荒冷寂莫,要能吃得千辛万苦,这可谓是冷的特征寓意吧。“香”字实写香气,然虚则写成功的香气,做人杰的香气;这与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同工之妙;有的是上句是结果,下句是条件。如
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这副联的道理是显而意见的,它就是说诗书是明理的一个必然的条件;只有知识渊博,才能博古通今。古代有”书生不出门,亦知天下事”之说,也并不虚然。所以,上句的欲知二字就是结果,而想达到这种结果的,条件是多读书,这里的五车书不是真正的五车,它不但给我们一种多读书的感觉,而且还暗含一个典故。语出《庄子·天下》:“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惠施这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装五车了,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后人用学富五书来代指这个人的知识渊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其书五车'的'书'是动词,就是著作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个就是典型的条件关系了。上联是结果,下联是条件。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只有不断地登高进取,只有不断地创新,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够让自己看的更远,才能够有所发展,才能够完成自我的突破;要想看的远,必须站得高;“千里”“一层”,虽然都是虚数,却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而千里与一层的相对,说明了只要我们只要有小的努力,便会有大的收获,这与千般冷来对一段香,更让人看到希望与鼓舞我们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词语中包含了几多希望,几多憧憬;而更字的无极限性,说明每簦一层,都会有惊喜,也暗含了穷目的坚难;“没有最上,只有更上”;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流水对,上联是因,下联是果;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有怀远相思之情的人,难免会终夜相思,彻夜不眠。朗月之夜,如梦似幻,最易牵动离人之相思愁苦。再比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也是条件关系,上联是条件,下联是结果。虽然没含有关联词,但是却暗含在里面。“只要海内,就能天涯若比邻”;真正的知己,就算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也是条件关系。再比如:
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数清凉
这个是天下第三泉雨花台泉的一副对联,也是典型的条件关系;虽然没含有关联词,但是却暗含在里面。体现了作者对此泉的无比喜爱与高度的赞扬;
眼前无俗障,笔底有奇峰
无俗障不是有奇峰的唯 一条件,比如高超的技法也是有奇峰的条件之一.但是,如果有俗障的话,是绝对不可能有奇峰的产生.所以,上句是下句的必要条件.我们学高等数学的话,都知道条件关系有三种,必要条

件,充要条件,还有一种是即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所以,此联可以加上个关联词”只有眼前无俗障 ,才能笔底有奇峰”;

4)假设关系:
我们在复句的时候讲了,假设关系,指的是上下两句之间具有假设关系的复句:前一句表示某种假设的前提(即一种虚拟的原因),后一句表示在这个假设的原因之下,推导出来的一个结果;这在逻辑上,与一般的因果关系有较强的一致性,所以它的本质还是我们说的广义的因果关系。它的常见关联词有“如果 A,就 B”“假如 A,就 B”“要不是A,就B”“如果说A,那么就B”“若”“如”“便”;比如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出句是一种假设,如果能将名利视为一杯清水一样的清淡,那么就应该相信乡野村茶也比美酒要香的多。我们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上句的虚拟假设,那下句就没有如此的结果,这也是和狭义的因果关系的区别之处。再比如
但愿世间人不病,
何愁店内药生尘。

这是一副药店的对联,上联是作者的一种愿望,是虚拟的一种原因,在这种愿望之下,得出来一个结果,那就是也不发愁店内的药无限期的放置。和这个联有相似之处的还有
但愿世间人俱健,不惜架上药生尘。
再比如李商隐的七律隋宫里的承联: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李渊,那么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这里的日角,旧说以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如日角,代指帝王之相;锦帆,这里是代指,指炀帝的龙舟,其帆皆锦制,所过之处,香

闻十里。《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这里作者虽然明写的是一个朝代的更替,但是,却实际通过了“锦帆”来对隋杨帝的无限讽刺之意。「锦帆」实喻隋炀帝荒淫无止的游乐,所到之处,横征民财,而天犹可怜,「玉玺归日角」遏止了「锦帆到天涯」的可能性,这个就是假设关系。再比如:
若问梅消息,须待鹤归来”,
这是杭州孤山放鹤亭的对联,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在此二十年.明人在嘉靖年间立亭纪念.此联就是典型的假设关系对联.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妥帖。因此,此类对联较少。

5)转折关系:
出句例出条件,下句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叫转折关系;典型格式:“但”、“然”、“却”、“犹”、虽然A,但是B。即使A,也B。宁可A,也B。因为A,否则B;要不A,否则B;比如:
世上岂无千里马,
人间难得九方皋”.
九方皋,传闻其识千里马,不辨公母,不分毛色,只看马的风骨与精神。意思是任何时代不是没有人才,就看有无善于识别、选拔人才的人或者体制.上联是条件,下联是转折,反译过来就是虽然世上常有千里马,但是人间最难得还是九方皋.再如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本联是写剃头匠,上句先抑,打理头发的差事,自然是毫末技艺;下句变扬,这种毫末技艺,却是在人的头上摆弄的活计,这就是转折;不边,这顶上功夫,一方面形象地说明,理发是在人的头顶上操弄的技艺。另一方面,理发手艺尽管较为简单,但要求很高,要真正弄好也不那么容易,确实需要上等的功夫。否则,头发理得不平整挨骂不说,如给人这里划条口子,那里弄条血印什么的,不挨揍就算便宜了你.再如
寄身且喜沧洲近,
顾影无如白发何

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但是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这里是一个突转关系的对仗句.上句是喜,但是下句直接话锋一转,变得无可奈何.这就是典型的转折关系句.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着明月,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这里的上句写的主人翁的现实处境,这是一个条件,而不联出乎人的意料,话锋即转,这两联用虽然,但是联接,属于转折关系.再如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虽然我们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但是人已苍老鬓发斑斑。这也是转折的对仗句.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虽然他得到贤明丞相诸葛亮,能帮助他开国立业,但是生了个儿子阿斗却不是一个圣贤之人。创业难,守成更难;上联是他识人善用,下联却是短于教子,正反相形,脉络相当清晰。整联用虽然,但是联接,组成转折关系流水对。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诗人与袁一样也能吟诗诵句,却没有像谢将军一样的人赏识。其怨艾、失意,通过“亦”“不”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属于转折对。再如: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但是要想来世再结良缘,却是虚妄难期。诗人在回忆和悼念亡妻,得出与妻子“他生缘会”无望的结论,带来的,是作者的痛彻心菲的无可奈何。这一推一转,把作者的思念亡妻的心情刻画的无以复加。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作者虽然立志报效国家,平定虏乱,但险恶的政治斗争使他济世之志一旦落空,不得不退而求耕,这一转折关系的对仗句充满了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对联中的流水对
不只是单纯的复合句是流水对,还应包括:
1.出句和对句构成问答单句。这种流水对,一问一答,相辅相成,如果单独地取其一句,则不能完整地表达整副对联的意思。比如: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只留下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依旧滚滚东流。作者以问句起,与依旧答,来感叹朝代的更替与人世的无情变幻。时过景迁,物是人非,只留下江山依旧,寒流依旧。比如
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
这是周恩来挽张冲的联,此联表达了周恩来同志对其的沉重悼念和追忆往事的无限感慨,这属于问答流水对;再如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这里一问一答,自然对仗,属于问答的流水对;
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佛殿里观音像一般设在如来佛背面。佛殿观音多面北而坐,故称倒坐观音。而日照天后祠里,观音坐在天后背面。参观的“众生”在绕过佛龛穿过佛殿往里走时,有时不会注意到背面的观音像。所以,“恨众生不肯回头”语意双关,这个是标准的一问一答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答句都是流水对。比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李慈铭曰:
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
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但是,尽管如此,也构不成问答关系的流水对。因为它不是一问一答,而是通过两不同的方面,表达作者的一种心情,这属于正对。
谁吹孤鹤南飞笛,人唱大江东去词。
出句和对句也没有问答关系,而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属于正对的范畴。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这是作者的疑问句,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丛人迹罕到之区,忽闻钟声,而始知之。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里衬托了一个非常静谧的禅家世界。这里应该用虽然,但是连接,属于转折句式的流水对。

2.上句和下句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普通的单句,话分一半说,也可以说,后句是前句的延续,也有是后句来说明前句.一般来说,前分句的前两个字是虚词,不可是实词,后两个字或者后三个字
,跟后分句紧密联系。比如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这里上下句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而不是复句。单独地来看上句,或看下句,都不能是一个完整的意象,这是流水对的一个基本定义;再比如: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这是一个单句,你为我弹琴,好像听到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后句来说明前句。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响比喻琴声,使坊者感到这琴声的感染力。并且,古琴调有《风入松曲》,这里化用来比喻琴声,形象鲜明而富有动势和立体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再如: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邀我访问赤松子的家;这个也属于单句的流水对;也有人把此看做是顺承系的对仗句,我不如此认为。因为上下两句不是一先一后,下句只是上句的目的,可以说是青鸟使的目的,不能理解为单纯的顺承关系;此对仗句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这里也是无主语的对联,上下联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单纯的一句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作者行程未止,前途更是一片渺茫,不免扪心自问,什么时候才能遇赦归来,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此联把诗人那忧伤、哀怨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让人读之心酸,闻之惆怅落泪。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镇西将军;作者登舟望秋,江的空阔渺远,夜的静谧无垠,月的永恒胧明,加之人的处境与生命的短暂,世事的无奈,都在作者的意念之中转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人谢尚将军。再比如: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这个“怜”字,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作者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未解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这两句,即是后句是前句的延续。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青州从事”是酒的别称,而后一句以单句作前一句的宾语,二句分置,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单句。
远闻房太尉,归葬陆浑山
此对仗句平铺直叙,总共叙述了一个事件。上句的房太尉是主语,葬的谓语,这是两句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可分隔来看。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同上,此对仗句也是平铺直叙,叙述了一个事件。通过这个事件,表达作者对其弟弟的牵挂之情。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此对仗句, 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但是,还有一些单句关系的对仗也可以分在其它类别,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它属于流水对的本质是不变的;我认为,不管那一种,只要它的分法合理,本质是正确的,即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本质错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属于流水对的,不可能还是正对或者是反对。这里不只是局限于单句关系的流水对,也有其它关系的
流水对。如:
愿君化慧帚,为我扫幽燕
从字面上分析,说它是一个单句关系的流水对也不为过,而我认为准确来说它是目的关系的流水对;愿君是动作,而下句是作者的目的;
再如”:
自从悟及如来佛,又向人间树战旗
这是副宽式对。从语法角度看,上下联是一个单句。“自从”是介词,
“自从悟及如来佛”是介宾词组作状语,下联的“树”才是谓语部分中心词,全联是一个无主句,这也是一个单句。但是,它却是一个顺承的先后关系。上联在先,下联在后,不可以移位,我认为它又属于顺承关系的对联;
有一些对子上下句好象分别意思完整,但只有连在一起才见情趣,通常也被看作流水对。比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上下两句都有各自的意思,但是,只有合在一起,才能把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的更加全面,更加生动、形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联是山水重复,好似前方没有道路,下联,却是别开生面,忽见柳绿花红,上联绝望,下联又有失望。虽然上下两句都有完整的意思,也不是复句关系,但是上下两句却是不可分隔的一个整体;再比如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时便成灰
上句写的是炭在没燃烧之前还是有风骨的,下联以十分红时道出燃烧之后的炭,那时候已然成灰了。这里不是转折关系,也不是反对;但是,单纯地看上句或者看下句,都无法表现出炭的特点,即作者的写作目的,这也属于流水对。再如: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这里的上下两句也是都有自己的意思,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作者的意境展现的更加完美。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

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有人说作者用不多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是这两句却有内在的意思,这个内在的意思,就是作者的国事家愁,自己的郁闷与

惆怅;与这卖杏花的春光明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还有人说这两句有更多的讽刺意味,暗讽新朝代更替旧朝代。这些我们以后再讲。再如
人伶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鹦鹉的主人深情伶爱它灵巧善言的嘴吧。然而鹦鹉却不领情,它想的是怎样冲出牢笼远走高飞。鹦鹉的心思和主人的怜爱是多么不同啊!这里上下两句都有完整的意思,但是只有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出更加完

美的意思。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作者说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而期望没有实现,鬓发已经白了。此联,与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同出一辙。作者自许“塞上长城”,同等刘宋大将檀道济。辛弃疾设问“廉颇老矣”,比肩赵国名将廉颇。作者用自己的无比愤慨,吹奏出一曲激励人心的战歌。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自毁长城的典故,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课后去查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流水对的要求,
1,有的流水对适用于对联,而有的的流水对,只适用于律诗。因为有些流水对,很难表示出整体的意思出来;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读起来,就感觉少了点什么;“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里只表达作者的一个心理活动,而且是片面的,这与对联的定义是相冲突的。所以,律诗里的有些对仗句不能称之为对联,而只能称之为对仗;

2,虽然词性相对的是宽对,词性相对的是宽对 不能盲目的把宽对视同流水对,也不能说工对不是流水对。所谓的流水对,一定要符合我们上面讲的流水对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的平仄特性要正确无误的。流水对在律诗当中,出现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尾联也有,承联和转联也有,也不能以此来推论。

3.唐代对流水对好象没有严格的规定。我分析一下,唐朝是一个过渡的年代,它是从古诗到格律诗的一个过渡和完善的过程;它们的词性划分的不太明确,对偶的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唐人大多即兴

写作,格律诗信手写来,没有刻意地雕饰,所以“流水对”是符合格律的,用一位大师的解释,叫“半对不对”。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的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有人说:“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所以,也难怪古人会说,“正对为劣,反对为优。”我认为,流水对应该是优中之优。

诗情画意谢谢您的惠临赏阅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对仗模式略论
开心国学院联班基础知识第13讲:对联分类(1)
『对联雅座』[联艺杂弹]歪联举要续
古韵好诗十六期初级班十六讲 流水对
诗词基础知识总结
初级对联讲义重要知识点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