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老风范凝尺幅 笔底云烟醉拍场

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书画首次集中亮相——

五老风范凝尺幅 笔底云烟醉拍场

王逸吟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4日   09 版)
谢稚柳《秋叶鸣禽》
启功《快雪时晴》
杨仁恺《江城品淞七绝诗》
刘九庵《冰清玉洁》
徐邦达《临王烟客山水图》

    北京文津阁2013年秋季拍卖会日前落下帷幕,其中“宣和鉴目 笔底龙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作品”专场受到收藏界高度关注。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和刘九庵五位“国宝级”鉴定家的53件书画作品首次集中亮相拍场,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记者从北京文津阁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这次专场拍卖80%的拍品均顺利成交,总成交金额超过千万元。谢稚柳创作于1943年的画作《秋叶鸣禽》,以150万元的成交价拔得头筹。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五位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展示、拍卖,让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徐邦达的关门弟子徐涵明说。

 

五老作品首次集中亮相

 

    本次上拍的53件作品包括启功书法15件、绘画3件,谢稚柳书法2件、绘画3件,徐邦达书法13件、绘画1件,杨仁恺书法8件,以及刘九庵书法8件。

 

    启功书画一直备受推崇,其书法渊雅古朴,富有书卷气息,被称为“启功体”;其绘画擅长花卉、山水。谢稚柳则是当代卓有成就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九庵作品很少出现在市场上。这次上拍的8件书法中,既有行书也有草书,均为精品。

 

    举槌上拍之前,这些作品相继在上海、福州和北京展出,虽然拍品不多,却吸引了大批观众。91岁高龄的哲学家、收藏家辛冠洁也专程前去观看。

 

    “我们不看重数量,力求每一件拍品都是精品。”北京文津阁总经理萧芬琪介绍,这些作品均来源清晰、可靠,绝大部分是作者家属和弟子提供,一小部分是由重要收藏家提供,弥足珍贵。

 

    事实上,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名家的作品经常亮相拍场,但“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的作品集体上拍,还属首次。

 

30年后缅怀大师风范

 

    2012年春季,北京文津阁曾推出“启功的书画艺术”专场拍卖会,27件作品全部成交。那次拍卖会后,文津阁开始策划新的书画拍卖会。“个人专场影响力毕竟有限,如果能把五位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上拍,也许会有不同的效果,于是就有了这次五老珍品专场的创意。”萧芬琪说。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书画鉴定十分重视。1962年4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拟对全国各地所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全面系统鉴定。但由于当时政治运动频繁,随后又发生了十年动乱,这项工作被迫停顿。

 

    1983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二度成立,组长谢稚柳,副组长启功,组员为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前五人通常被尊称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其后,鉴定组历时8年,行程数万里,共鉴定了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为中国古代书画的整理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

 

    “五位老先生是鉴定界的‘国宝’,本身在书画创作上也有精深的功力。”徐涵明说,“2013年是古书画鉴定组二度成立30周年,把五老的作品集中展示、拍卖,是对大师的缅怀。”

 

宝贵的精神遗产

 

    2012年2月23日,徐邦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自此,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五老全部谢世。

 

    五老均出生于上世纪初。他们在历史风云中穿行,却始终视书画为生命。

 

    启功家学深厚,从小即勤学诗文、书画。其精深的鉴赏功力和深入的古文化研究,对书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书法界曾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谢稚柳研习过江南画派、北方画派,60岁后又开辟了落墨法的全新境界。1964年,张大千曾题诗评价谢稚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以张大千的才华与豪情,肯出此语,足见谢稚柳画艺之高。

 

    徐邦达被称为“国眼”,是“故宫学派”的巨擘,他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他的书法舒缓而有节律,体圆用方,极尽笔法变化;绘画细腻精妙,深具宋元气韵。

 

    杨仁恺长期在北京琉璃厂实践,历经多年磨练,终成一代大家。他的书法流利洒脱,无扭捏作态习气,这种书风,正是其积数十年之学养、人生历练与坦荡人格的写照。

 

    刘九庵名气虽不如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和徐邦达,却是除谢稚柳之外资历最老的。此次上拍的《行书七言联》,其字初看烂漫自然,实则深具法度,字里行间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萧芬琪表示,这场拍卖会重在弘扬传统文化和美德。五老都是低调而勤奋的文化人,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崇高的品德,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报记者 王逸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三老”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三老”国画作品
中国三大书画鉴定泰斗的书画也是极好的!
文物鉴定界七位大神,至今无人超越!
当代书画鉴定三大家各有绝招自成三大流派
文物鉴定:10个专家9个假,他们才是真正的权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