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礴农其人其事

李礴农其人其事

  李传森

 

我作为澧东双林岗李氏支派的族谱主编,曾对本族中李礴农这位誉播九澧的贤达之士,到县文化馆、图书馆咨询,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又亲赴澧东双林、长庆、新店、官垸、九垸、澧泹蔡津、澧阳黄桥等地,四处走访,获益匪浅。

 

一、书香门第一脉承

    本支李氏人群的始祖是李九峨公。九峨公新属堂号为陇西堂,与唐代皇帝李世民为同一堂号,迁住湖北襄阳府石碑坊,身处当地望族,赴京赶考,成为明末进士,封官于澧州教谕(相当于当今的地区教育局长),客寓澧州。其娶妻张氏,生子清明,后一直单传六代,从第七代起,由长林公撰书墨谱,成为开派祖。后由十世孙德井公修谱时撰列派语“长作世德祚,永远传庭训,正家本修思,守道厚其生,志学敦诗书,造成著大名,先祖宏佑启,代秉光照心”。

第六世祖英公娶周氏,生六子长春、长林、长久、长庚、长桂、长秀。因长春娶妻未育,长庚与长秀又未室而夭,故六子中只有二房长林、三房长久、五房长桂有后繁衍。

礴农公为三房长久之后裔,长久生作梁,作梁生世远,世远生德阳,德阳生祚培,祚培的号名为树人,生子四,即永镇、永思、永第、永颐,当永思承祚生嗣之后,便余永镇、永第、永颐三兄弟。

永镇,清庠生,册名震磅,号名礴农,生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甲寅五月卄七午时,卒于民国卄七年(公元1938年)戊寅九月初九戌时,享年85岁。其弟永第的号名为华农、永颐的号名为寿农。均系李九峨公的第十二世裔孙。

在此,应庄重提及,《澧县民间故事集》一书中第69页称:“树人有三个儿子:博虎、博豹、博龙。虎豹二子不学无术,只有博龙生性平和、好学、会体贴人”。又称博龙:“四处漂流”。这里面有几处严重错误:“一是根本没有博虎、博豹、博龙,实际上只有礴农、华农、寿农;二是礴农为兄,华农、寿农为弟;三是华农、寿农根本并非不学无术,华农身材魁梧,力大无比,一百八十斤的石滚可高举头上,而寿农跟其兄礴农一样,文墨礼仪通达,五修《李氏族谱》就是他主修的,岂能称礴农的这两个胞弟为“不学无术”?四是礴农从未“四处漂流”,他一直从事教书育人之业,长达五十余载,培养了大批人才,一直活跃在家乡,成名于澧水河畔。诚望以本人所叙为准,千万不要再以讹传讹。李礴农的尚健在的嫡孙李庭慰、庭骥、庭柱(现住澧东乡双林村8组)等人对此意见甚大,应一一更正为宜。

李礴农的家境宽裕,除了继承祖业外,勤俭持家,勤奋耕读,亦是致富之根本原因。礴先生不仅办私塾,还抽时间耕耘田地,下湖打鱼,路旁割草,各样农活也都是一把好手。礴农娶妻周氏,生子三:远宗、远攀、远规;远宗生传献、传献生子六:庭毅、庭高、庭骥、庭慰、庭柱、庭振,生女一:庭颖;远攀生子三:传膺、传恺、传珩;远规嗣子二:传骖、传恺。就礴农支系而言,真是祖宗荫佑,子孙发达,聪明有种,家业兴旺,人才辈出,或地方栋梁,或留学异国,或清华学子,或族中精英,其中礴农重孙庭慰为六修《李氏族谱》筹委会主任,真乃书香门第、勤劳致富、尊宗爱族之一脉相承矣。

 

二、培育桃李遍湖湘

礴农的父亲祚培,号树人,清庠生,生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乙丑七月初八寅时,卒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癸巳七月卄八午时,享年65岁。1886年,为第三次修《李氏族谱》的编辑校书,文字功底深厚,社会影响甚大,家庭教子有方。据传,礴农5岁时,祚培就教他识字,读《三字经》和《诗经》,7岁时,就能吟诗作文,15岁就参加乡试,他青年时代,曾三次参加乡试,但均未中举,成了乡里一位著名的“土秀才”。

大约在23岁时,他就开始创办私塾学堂,收录学生,不仅言传身教,还有一套好的教育方法,有些家境富有的学生,不认真学习,他就罚款,将罚款来资助贫寒家庭出身的优秀学生,对于家中困难的学生,打着赤脚上课,他便安排热水,给他们洗脚,还把家里的旧衣服拿出来给他们御寒,体贴入微,深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每逢三年一次的乡试,还重点帮助一批学生“杀腔”,也就是写出各种类型的范文,让他们熟读背诵,好让他们顺利地考上举人。据说龚氏的龚玉刚、龚霞初中举就是他预先作好的范文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后来他们当了官,对恩师特别尊重,感激不尽,有求必应。

礴农先生在五十余年的教学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滋生了一些傲气。对那些文墨不通的人是看不起的,可对有真才实学的人则视为朋友。有一年,他被澧县官垸乡堤务局请去教私塾。一天中午,他正在午睡,突然跑进一个学生对他说:“先生,外面来了一个人要见您。”礴农问道:“那个人的穿戴是么得样子?”学生回禀道:“他穿一身蓝布长衫,头戴一顶“西瓜皮”帽子,腰跨一个布袋,手拿一把纸伞。”礴农听了已明白三分,一定是个“游学佬”,便对学生说道:“你去跟他说,就说我讲的,这里树大根深,不歇无名之鸟,叫他走吧。”学生跑到那人面前如实说:“俺先生说,这里树大根深,不歇无名之鸟。”那人一听,非常生气,便愣了一会,对那学生说:“你回去对你先生说,就说我讲的,此处滩高水浅,非是龙卧之地。”学生就将那人的对答说了一遍,礴农觉得此人非等闲之辈,便马上更衣整装,出来迎接,并以酒肉相待。

礴农先生诗书读得多,对联作得快。试举两例:一是民国二十年,澧州城东门外有个恶霸叫刘玉洁,人称“洁恶霸”,年到五十,已有三妻两妾,她们相互嫉妒,彼此争夺,偷分财产,“洁恶霸”天性好赌,不出几年,号称万贯家财的“洁恶霸”败落得家贫如洗,但他还死要面子,夸耀自己有钱有势。正逢“洁恶霸”六十大寿的日子,特地请来了一个戏班子。开演前,“洁恶霸”走上台去,对听众说:“诸位,多谢赏脸。”便转过身来,从管家手里接过二十块光洋,捧在手上,对台下的人群大声吼道:“听说我们这一带文人很多,现在就请哪位先生为我这台戏作幅对联,若合我心意,我赏银二十块,至于题目嘛,因为鄙人新管辖的是十回巷,就以十回二字为题吧。”说完,台下议论纷纷,七嘴八舌,“洁恶霸”总是摇头。这时,只见礴农大声嚷道:“我以十回二字为题来作副对联,你听着,十室九空穷作乐,回头一想大不该。”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洁恶霸”见李礴农揭了他的老底,羞愧难当,在人们的笑声中,便只得悄悄溜走了。

二是某年八月收割后,新河口搭草台唱花鼓戏,礴农先生恰好路过这里,在茶馆歇脚喝茶。有几个老人见是礴农到此,便请他为共和垸新河口码头题幅对联,礴农笑着点了点头,吮了一口茶,说道:“东西两岸新河口,南北对门共和街。”大家听后一想,这幅对联把河东岸共和垸的新河口码头与河西岸共和垸的新河口码头都巧妙地连在一起,个个称赞不已。

谈到作对联,礴先生有时也玩弄点噱头。也不妨试举两例。一是莲花庵的尼姑们,快过大年了,烧香拜佛的人很多,特把礴先生请到庵里来,要求写幅对联贴在大门两旁。他铺开红纸,握起毛笔,便书写起来,上联写着“撇开两块”,下联写着“趁直一条”。摆在那里喝茶去了。尼姑们和香客看了,都小声议论纷纷,不知其解,还有人想到不该想的地方去了。有个尼姑头人连忙给礴先生装了一支金堂烟,笑着说:“礴爹,这么写起不便贴出来,实在有点丑人得,您看怎么办?”礴农逗趣地说:“好办得很嘛,我是写吃亏了休息一下,等到把你给的这支金堂烟抽完了,给你们的对联加几个字就是。”说罢,便起身挥毫,在原上联下面加上“禅堂门”,在原下联下面加上“修行道”。这幅对联就很完整了:“撇开两块禅堂门,趁直一条修行道。”

二是有户农家生了贵子,正好礴农路过,便接了进屋,急着便劈头盖脑地说:“俺堂客生了儿子,准备明天整十桌,您来帮我写幅对子吧。”礴农心想,生儿子本是喜事,也本应该到我家里去请,在路上拦着我写对联,还连茶都没喝一口,太没礼节了吧。想到这里,提笔就写:上联为“这个婆娘不是人,”下联为“养个儿子做强盗,”把笔一搁就去了。到了第二天,亲友们前来送恭贺,喝喜酒,有个识字的客人看了对联,便问主人怎么贴这样一幅对子,主人回答说:“这还是礴农写的哩!”于是,这位客人将对联念给主人听,听罢,主人大吃一惊。回想昨日的情景,觉得自己有失礼节,急忙提了两瓶酒,跑到礴爹家里再请,求他重新写一幅对联。礴农来后,便在后面添了几个字。他这一添,原来的上联变成了“这个婆娘不是人乃是天宫玉女星;”下联便成了“养个儿子做强盗偷来蟠桃敬母亲。”众宾客见了,无不拍手叫好,主人连忙请礴农坐了上席。

由于礴农喜欢作对联,也有人敢于考他的。澧县城东门外,有个画儿匠,一天,看见礴农先生来了,便把他拉进屋,倒了一杯茶,便说:“礴爹,我出个上联,你对个下联怎么样?”“我今天不得空,再找时候吧。”画儿匠不由分说,便出了上联:“堂前灵屋,纸糊篾紥,遮不得风,挡不住雨——鬼住,”这一下真难倒了礴农先生,便说:“讲的今天不得空,懒跟你纠缠得。”说完,抬脚就走了。但这事一直在礴农心里磨着,想了一些下联,总觉得连自己都不满意。到了晚上,他起床小解,从床底下拿出夜壶,这时他灵机一动,自言自语地说:“有了!有了!”第二天一清早,就主动到了那画儿匠的家门口,那人见了就说:“礴爹,您老人家来得这么早,今天该有空了吧?”他又把那上联说了一遍,礴农还没等他说完最后两个字,就接腔说道:“床下夜壶,泥做火烧,装不得酒,热不得茶——卵用。”画儿匠听了,一连说了三个好,便共进早餐。

传说中的礴农在作对联方面,我觉得不免也有些不够工整之处,但我最近在澧泹乡蔡津村看到的一座土地庙上他撰的对联堪称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结合得很完美的一幅。

据说那是很早以前的一天,东洲垸有户人家用轿子把礴农先生从澧东双林岗抬来,为其打官司写状子。路过蔡津时,一群人正在修土地庙,见礴农先生来了,个个丢下手上的事不干了,跑来迎接他,亲热地围在一起,恳求他作幅对联,他下轿与在场的人攀谈之后,很快就作了一幅对联:“崔氏山头保四境,马家河口障百川。”该土地庙,几度兴废,直至199512月,由刘德贵等人牵头迁建的土地庙,仍将这幅对联沿袭下来石刻在上面。联中的“保四境”,“障百川”,充分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心声,同时在平仄、音韵、对仗、词性等方面均达到了规范和工整的要求。

 

三、善心美德播九澧

在研究族谱中重要人物的时候,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也不能用当今的观念去苛求先人。我们考究人物的事迹,目的是为了今天党和人民的利益,即古为今用的原则应是我们遵循的信条。

礴农先生在85个春秋里,他的美德彰显在大量的事迹中。我认为他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美德,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一是尊宗爱族。礴农的祖父德阳公去世时,他只有17岁,在礴农第四次主修《李氏族谱》时,在德阳公个人谱传中称:“祖父以培祖宗元气为宗旨,家累巨万,勤以防逸,俭必中礼,诗书启后……”。礴农的父亲祚培(即号名树人),继承父志,“以培祖宗元气”,于1886年挑起了三修《李氏族谱》之重担。礴农永镇册震磅和弟弟寿农永颐于1915年,又一脉相承,向父亲祚培学习,领衔四修《李氏族谱》。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礴农又倡议五修族谱,做了不少采访和校阅旧谱的工作,但终因年事已高,身患重病,医治无效,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辞世。现今保存下来很完整的五修《李氏族谱》,是寿农永颐和恕予远道根据礴农的构想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主修完成的。上述情况表明,礴农公尊宗爱族之心,跃然纸上。

二是力主勤俭。勤劳简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家庭虽然经济宽裕,但是在吃、穿、用方面,礴农却很简朴,从不奢侈浪费,他不嫖不赌,一身正气,在他四修《李氏族谱》当中,在编写个人谱传里,有十三处为勤俭之士撰志。例如,在祚桢公名下批有“勤俭承先,由十余石田置至二百余石”;在祚彦公名下批有“置田二百余石,耄期不倦於勤”;在祚棠公名下批有“勤俭发家”;在德钊公名下批有“弟兄子侄同居五六十人,勤俭以一身为先,举家罔不率”;在德钧公名下批有“勤俭持家,终身不逸”;在德富公名下批有“勤俭持家,望重乡里”;在祚喜公名下批有“承先启后,不忘勤俭”;在祚良公名下批有“调和乡里,不失忠厚谋家,尤勤俭可风。”仅从以上例证来看,足见礴农先生倡导勤俭之美德,摒弃好逸恶劳之恶习。

三是乐善好施。礴农有一颗善良的心,五十多年的私塾生涯中,前后五十余年有三代人,学生累计七百有余,其中有将近一半数量的学生是免交学费的,贫苦人家的孩子照样可以得到学习的机会。

礴农通读了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把药理药方加以灵活运用,经常给乡里人看病治病,尤其对小儿疳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写了《疳疾病的防与治》手抄本(可惜因日军侵华时被焚烧了),但现在健在的礴农的重孙李庭慰(73岁)继承了下来,还在为当地的民众无偿服务。

礴农的屋场很大,约4亩多,前面有一口十多亩水面的大堰塘,瓦屋一栋接一栋,落雨串门,不需穿木屐,每年夏天在路边都搭设有凉亭,用缸装上凉茶,供在田地劳动生产的人和过往行人歇脚或饮茶。

礴农对乞讨的人很同情,对妻子周氏和家里的人说:“无论远近,不管年龄,凡是到我家门口乞讨者,一律施给一升米。”这一决定,执行了四十多年。据说有一个九垸里的财主,不相信有此事,他化妆成了一个讨乞的,专程赶到礴农家门口,真的施给他一升米装进了讨米袋。他很受感动,强烈请求要见礴农先生,两人见面后,他说了真话。礴农顺便开道他说:“你富了,若不继续劳作,也定会穷下来,兴家好比针挑土,败家犹如浪打沙,别人缺吃少穿,找到你门上了,就应施舍。穷的人也不会穷过三代的。”那人连连点头,回到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便向礴农学习,对上门乞讨者,也照样施给一升米。

礴农一生替别人代写诉状,据不完全统计最少也有二百多起,为别人作对联,也不下三百多幅。不管是写诉状也好,还是作对联也罢,他都不取分文,不过,送他一点“金堂烟”或者“包谷烧”(酒),他是收下的。

有一年冬天,礴农的妻子周氏在下厨做菜时,把一个手指不慎弄伤了,礴农知道,民间兴用黑鱼(菜鱼)皮敷贴伤口,可以避免发炎。他便跑到长草堰湖边,看有没有弄鱼的人。恰巧碰见了一个刚从湖里上岸的打鱼人,一看鱼篓子,里面除了小鱼外,恰好还有两条黑鱼,笑着问:“多少钱一斤?”那人说:“随便您老人家给。”“看来,你的腿都冻成苋菜梗了,真舍得吃苦。”便从怀里搜了一把钱给了那个打鱼的人,又接着说:“只多不少,拿去用吧!”礴农提着两条黑鱼走了。后来,这个打鱼的人拿着卖鱼的钱,足足买了两斗米,也知道了买鱼的人就是双林岗的李礴农。

礴农待人也是平等的。有一次,家住梦溪写经山的一个财主,家里添了贵子,接他去写对联,那财主把礴农先生请上桌宴坐了上席,把跟礴农抬轿子的两个轿夫安排在厨房里吃饭喝酒。不料,礴农坐在席上,老是望着那财主微笑,就是不拿筷子,也不端杯子,那财主不解其意,便问礴农:“您老人家怎么不吃不喝呢?”礴农答道:“还有客人没入席。”这下把主人愣住了,心里想,不是都到齐了吗?“礴爹,今天就只有您这位贵宾,陪您的客人都上桌了。”这时,礴农干脆捅了出来:“抬我来的那两位就不是贵客?”这时,主人恍然大悟,“是,是,是贵客。”连忙把那两个抬轿的人从厨房里请上了桌。这时,礴农才拿起筷子,端起酒杯,高高兴兴痛饮了三杯,望着主人说:“今后你再不要把下人不当人了!”

双林岗有个姓叶的中年人,犯了一个大错误,把新店的一户农家的小牛偷去卖了,过了几天,东窗事发,县里派人把那姓叶的抓去坐牢了。偷牛人的妻子急得起了一个鬼早床,跑到礴农家,跪着央求礴农开恩,去县里找人把丈夫放回来。礴爹问:“偷牛对不对?”“不对,是个犯法的路。”“你家里是个什么情况?”“上有老母,卧病在床,下有一个女儿,还只刚发蒙读书。”礴农听了,把那妇人拉了起来,说:“你回去,好好照顾婆婆和孩子,县里的事我明天就去。”

到了第二天清早,礴农就到了县衙门口,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衙门打开了,立即坐在衙门的石凳上,看门的衙役,见坐着一位老人,便前去问道:“老倌子,你有什么事?”“我自然有事,无事不登三宝殿,快叫你们当官的出来,我有话跟他说。”衙役一想,这老头子来头不小,口气很大,便谦和地问:“您叫什么名字?”“我叫李礴农。”衙役不敢怠慢,连忙进去把当官的请了出来。原来,这位县官也是礴农的学生,师生见面,甚为亲热。衙役连忙搬了两把太师椅,让他们俩就地坐下,未进公堂。

礴农单刀直入地说:“我是来讨保的,叶某偷牛是不对的,不过他上有老、下有小,全家靠他一人劳动,现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如果判叶某坐牢,今后他家里会更加困难,雪上加霜。是不是可以这么处理:一是要他当面认罪;二是打他三十大板;三是我拿一部分钱赔给牛的失主,叶某当然也拿一部分,你意下如何?”“就按您老人家说的办,今天下午就放人。”到了傍晚,礴农领着叶某,带着赔款,直奔新店那位失牛者家中,叶某连连道歉,又把卖牛后没用完的钱交了出来,不够的部分,由礴农补贴。失主见是礴爹出面料理此事,在经济上又未受到损失,自然感到高兴,接着点燃“亮壳子”(旧时一种纸糊的灯笼),把礴爹和叶某送了一程又一程。

后来,叶某改邪归正,勤劳节俭,不几年的功夫,叶某家境步步殷实起来。

四是注重友情。礴农很讲究仁义。笔者认为,可能受了《增广贤文》中提到的“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影响。每年春节,给他拜年的人很多,大人来了就以酒肉相待,小孩来了就给压岁钱,妇女来了就送一双棉纱袜,总不得空手回去的。每年的重阳节,他请来一些四周五里的老人,其中还包括跟礴农家做过长工、打过短工的老人,除了讲笑话,作对联之外,就是聚一次餐。晚上,还请皮影戏班子唱一本戏,让大家过得心情舒畅。

礴农和年轻人也喜欢交往。有一天晚上,约有十多个青年人,与礴农围坐在一起谈些礼仪诗词方面的话题,个个劲头十足,都想显示自己的才华,谁的诗词背得熟,谁的对联作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多,都可以得到礴农的嘉奖,奖什么呢?优秀者可以得到一碗绿豆粥。也有人提出,要求老先生讲四言八句的,礴农也不推让,就以鸡公为题想了四句话,并挑战性地说:“我作的四句话,你们很难写完全。”其中有人很不服气地说:“你能作,我们就连写都写不出来吧。”果真礴农说了这么四句:“一只鸡公gai ge ge,每逢鸡母翅 sai sai,恨不得将你一刀 kei,看你翅膀saisai。”这的确难倒了在场的年轻人。就是现在,我都不会写什么gai ge ge,翅 sai sai,一刀 kei,只得用现代汉语拼音字母拼出来。

有一次,一个和尚在树荫底下与礴农先生交谈,和尚看到礴农肚子大,就故意戏弄他说:“你这肚里装的多半是和渣。”(黄豆推成浆未成豆腐)礴农接着说:“此言非也,我肚里装的尽是和尚,装不下了,小肚子下面还多一个你哩!”对这个和尚给予有力地反击,说得和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礴农和妇女们的关系也很好,上边屋场上的两个妇女主动走过来,逗逗老人说:“礴爹,您的媳妇不敢在您面前高声讲话,就连笑都不敢笑,如果您把他逗笑了,我们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日落西山,快收工了,媳妇快回家中,于是,礴农赶紧用高粱梗子制作了一副儿童戴着玩的眼镜,戴在鼻梁上,端端正正坐在大门口显眼的地方,没有一丝笑意。媳妇回到门边一看,不禁扑哧一笑,那两个妇女看得清清楚楚,礴爹风趣地说:“你们看,是他要对我笑,这该不是我找的她,而是她找的我吧。”

礴农文字功底深厚,博览群书,就连起名字的事,许多人也要找他帮忙。就以我本人为例,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九月初三戌时出生,在我前面有两个哥哥不幸夭折了。我出生后,家里的人找祘命先生祘了八字,一祘我的命一切都好,就是命理上缺“木”,我祖父李永茂从官垸赶赴老屋找其兄礴农帮忙起个好名字,礴爹听了情况,脱口而出:“就叫传森吧,森字是由三个木字组成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调和,你的宝贝孙子定将长命百岁!”说得我祖父笑得合不拢嘴。

由于礴爹在83岁高龄时,给我起了一个好名字,现在我已七十有六,身体还挺硬朗,自然很感谢这位赫赫有名的长者。为了继承礴农爹敬宗爱族之志,我于2005年开始,经过三个年头的艰苦努力,与族中贤达之士一道,完成了六修《李氏族谱》、创建“李府公墓”,喜整清明酒的光荣使命,为创建李氏和谐家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余热。

五是德高望重,享誉乡里。我翻遍旧谱,很难找到有关礴爹的自我介绍的墨迹,然幸有澧县湖湘文化交流协会作为平台,在《姓氏简报》中陆续刊发了礴农为高氏、张氏、任氏、龚氏、汪氏在民国年间新撰写的序言或人物传记。字里行间,既记述了他与索序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也对所述对象的生平行为如实评价,足以证明礴农与其他姓氏的深厚情谊。例如,《赠任氏创修族谱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前勿论,录至良植,公生子三,长庚一、次庚二、季庚本庚,本公徙湖北襄阳府棚厂街,至明初传至亨泰公,中洪武戊辰状元,生子旺公,宦游家澧。礴览至此,水源木本之思,辄怦然心动。礴始祖九峨公同发迹湖北襄阳府石碑坊,明末进士,亦宦游家澧,后子若孙为祖建祠。任姓卜宅於兹,磅李姓亦卜宅於兹,又不约而同会当春秋享祀,陈宗器设裳衣荐时食,鼓锺锵锵,丝竹管弦之声只隔层壁,因而世代相交百余年,上下两三代内外有犹堪记忆者。磅父号树人得交任咏舫、采之两先生,磅得交任绍昉、俊三叔侄两先生。时而竹林聚谈,磅参末座,宛如一家。谓吾祖即若祖可,谓若祖即吾祖无不可也。五知堂仁人君子,蔼然可亲,相观而善,不揣谫陋。承命缀数语,以博一笑。幸勿唾。”

礴农先生为张氏、任氏、汪氏续谱分别作序,为高氏、汪氏、龚氏续谱分别撰写传记,均为对方恳求而为,这种文化现象客观地表明,当时礴农先生在本县城乡声名远播,许多姓氏续谱都以编刊礴农先生的文章为荣,能求他撰一序或一篇传记入谱,就有蓬荜增辉、品上一等的感觉,就跟当今许多单位出书要请名人题字、作序一样。这足以说明礴农先生学识渊博、满腹经纶、高风亮节、令人景仰。

礴农其人其事,吾辈才疏学浅,采集有限,很难立其全貌,只鳞半爪,掛一漏万,谨以此奉飨诸君。

礴农之胞弟永颐(即寿农)1941年五修《李氏族谱》中,在永镇(即礴农)个人谱传中称:“民国戊寅(公元1938年)辞世,无远近来吊者,月余之间络绎不绝,成谓平日德望於人。”今年11月上旬,据至今健在、当时参加葬礼、年过八旬的李远树、李传早等人介绍,礴爹死后,遗体用河沙和木炭掩盖着,时间竟长达42天,供其亲戚、学生、友人和得到他生前帮助过的男女老少吊唁,笔者认为:真是古今中外人世间罕见,也许可上吉尼斯纪录。足见礴农老先生一生平凡中之伟大,真乃可亲、可敬、可颂!(作者原系常德市文化局副局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氏族谱第一卷
遵义县茅栗刘氏族谱
【人文寻根】亦庄亦谐李礡农
康熙其人其事
福建仙遊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字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