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专家解读端午民俗传统

民俗专家解读端午民俗传统

 

民俗专家解读端午民俗传统

来源:2014.5.23 中国文物网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热,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也即将到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传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各地也形成了不尽相同的端午节习俗。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他向我们介绍了与端午节有关的民俗传统。

据田兆元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存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这种说法在湖南、湖北一代最为盛行。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伍子胥,这种说法在江浙一代也很是流行。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因救父而投江的曹娥。在田兆元看来,无论是哪种说法,其实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所纪念之人都是拥有高尚品格的古人。

而之所以人们要在这个节日里面纪念这些古人,田兆元表示,首先是因为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天地间的阳气很重,而中国古人讲究阴阳和谐,所以就会利用这一天来祭奠亡魂。同时,田兆元认为,之所以人们会选择去纪念这些人物,还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高尚品格,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十分契合。“尤其是屈原,除了爱国者的身份以外,他还是一位诗人,这也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会用一个重要的节日去纪念一个诗人的。”田兆元对记者表示,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也习惯上把端午节的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等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一般来说,全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比武,击球,荡秋千,饮用雄黄酒等等。而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会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节习俗。据田兆元介绍,在江浙一代,有些地方就会把端午节看成是“女儿节”,妇女们会在这一天好好地梳妆打扮一番。究其原因,与古人的阴阳观念有关,古人认为阴和阳是相对的,就如同女和男相对一样,又因五月初五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故而将其视作“女儿节”。此外,由于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普遍气温升高,是初夏常见病多发的季节,因而民间也一直流传着“驱五毒”的习俗。有些家长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用手蘸着雄黄酒在孩子的头上写个“王”字,并在孩子的耳朵后面、前胸、手臂都涂抹一点,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从而保护自家孩子百病不生、身体安康。

千百年来,人们在庆祝端午节的过程中,还留下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物件儿。而一提起与端午节有关的物件儿,田兆元认为现在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其实存在一种误区,许多人认为一件文物如果和民俗联系在一起,好象价值就不会太高。其实这些与民俗有关的文物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是相当高的。“民俗的东西都是传承了几千年还在延续的东西,其本身是很有生命力的。”田兆元向记者指出,中华民族是以龙作为图腾的民族,而与端午相关的民俗文物也大多和龙有关,所以对于这类文物的搜集其实也是一种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收藏。“另外,有一些端午节的时令酒品其实也很珍贵,像是雄黄酒,作为文物保存下来也很有意思。还有就是粽子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食品,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其实也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文物或者博物馆来加以保存的。”田兆元对记者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节
古往今来话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1)
弘扬端午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
端午来了,我们该弘扬哪些优秀传统文化
[吃喝玩乐侃端午民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