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我们的信仰寻根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探访记
晋浩天《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8日   05 版)
这个暑假,你在做什么?是无休止地上网打游戏,是和同学们聚餐侃大山,还是外出遍访名山大川?
新疆大学学生李桂兴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过暑假——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进行为期九天的教育培训,“只是想寻回日渐模糊的信仰”,坐在从乌鲁木齐开往井冈山的火车上,李桂兴这样告诉同行的伙伴。
植根红土地,立足井冈山。作为团中央直属、全国唯一一家针对青少年的全国性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基地,这两个月,基地接收了像李桂兴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青少年。当浮躁、功利的处世之风让信仰变得有些远,民风淳朴的基地,给了大学生一次抛却浮华、走进革命历史和传统的机会。
信仰教育如何“入心”
在一堂以“三湾改编”为主题的课堂上,学员们仿效“三湾改编”的形式进行班级团队建设。大家以班为单位,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班长、宣传员、炊事员、卫生员、安全员、士兵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还要自己设计班级名称、口号并制作班旗……“‘三湾改编’情景体验课程重在互动,就是为了让学员们真切体会‘三湾改编’具体怎么‘改’,怎么‘编’。”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爱平说。
如何将已成“定式”的历史、信仰教育“入脑”“入心”,是摆在基地面前最大的难题。
在刘爱平看来,对80、90后讲80多年前的革命历史,显得太过遥远。“采用生硬灌输,简单的史实授课,不足以触动学员。所以,我们必须抓住青少年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找到特别鲜活、能打动人的故事,设计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性的多样化教育模式。”
为了找到鲜活的故事,刘爱平和她的团队煞费苦心。“目前在学员中受到普遍欢迎的‘三湾改编’‘红军的一天’等课程,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天一大清早,在蒙蒙细雨的“陪伴下”,整装待发的“红军”开始了“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学员们模拟当年红军生活与战斗的场景,按照一张标记不全的地图寻找正确的“行军”路线,运送几十斤重的装备等。“‘红军挑粮小道’是当年红军运送粮食行经的崎岖山路,如今被很多培训机构用来开展教学。我们针对青少年喜欢场景置换等特点,在这条承载历史的小道中植入现代元素,让学员既能深刻体会井冈山精神,又能磨炼意志、学会合作。”刘爱平说。
因信仰而坚定
“让信仰点亮人生”,是基地确定的使命,也概括出了基地教育的精髓,也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七字真言”,让学员们开始了对信仰的追寻与思索。
茅坪乡坝上村。新乡学院学生程洪涛坐在“井冈英雄”袁文才的大女儿袁小惠身边。年逾九旬、精神矍铄的袁小惠听力不太好,只能由身边60多岁的儿子“翻译”交流。两位老人将80多年前的井冈故事娓娓道来,而程洪涛早已沉醉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从来没有如此真实地倾听历史”。
从龙潭归来,重庆大学学生杨剑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那里,她见到了因《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一曲成名的江满凤。江满凤是该歌曲创作者、红军烈士江治华的孙女。她不要剧组的巨额报酬,不要政府安排的工作,坚持在龙潭景区做保洁工,为游客演唱红军山歌。“她用行动传承了爷爷的作品,传承了历史,更传承了那一代老红军们所坚持的信仰。”听着江满凤清脆嘹亮的歌声,杨剑南这样说道。
在井冈山烈士陵园二楼的吊唁大厅,四周的黑色大理石壁上密密麻麻地嵌刻着一个个名字,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7个县市牺牲的15744位烈士的名字。
从纪念堂进入吊唁大厅,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迎面而来。在基地老师的讲解下,80多年前的血雨腥风仿佛就在眼前。刘仁堪用脚趾蘸着从口中流淌出的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谢甲开为保守党的秘密被敌人开膛破肚,年仅16岁的吴月娥被捕后抱住敌人跳下悬崖……听到这些真实的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朱佳雨愈发崇敬。“无数个平凡的英雄铸成了民族性格之魂,无数次牺牲汇成了民族精神之光,这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朱佳雨对记者说。
努力践行信仰
去年成为正式授课教师的梁冠雄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一年前,他与10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放弃城里优厚的工作待遇,毅然来到偏僻的井冈山,当革命历史的讲授、传播者。短短一年,梁冠雄便成为基地里最受欢迎的带班老师之一,眼瞅着一拨又一拨的学员从他带的班里走出,梁冠雄兴奋异常,“自豪,真的自豪。”
梁冠雄这群人放弃了很多。“我们要吃一顿肯德基、看一场电影,都必须坐两个小时的车,去最近的吉安城区,其他的娱乐方式基本没有,但生活却因来来往往的学生而有滋有味。”说到这里,梁冠雄发出了标志性的爽朗笑声,笑声背后,是他因带了一天班而遮掩不住的嘶哑又疲惫的声音。
“让信仰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信仰点亮人生,正是我们的期盼和基地的使命。基地运营两年多来,已经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55期,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750所大中学校的13.5万余人次青少年,通过到基地参与教育培训和学习实践,感悟了信仰的力量,锤炼了自己的意志和品格。”刘爱平说。(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莘莘西农子 悠悠井冈情
微视频 | 网络作家聚井冈:创作更多正能量的作品
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藏深山 一个月迎来近千学员
让信仰导航
八一特稿||感受井冈山的力量
【散文百家】永恒的美丽丨丨陈荣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