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澧州“湘女庙”到“娘娘殿”的演变看民间求子祈福风俗

 从澧州“湘女庙”到“娘娘殿”的演变看民间求子祈福风俗

2014-11-05 微澧州

文/高守泉


澧州彭山原有一座娘娘庙,“奉养僧尼,专制童鞋,供香客摸取”。凡拜求子女的香客虔诚地焚香祷告,然后匍匐于地,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摸取童鞋,摸到男鞋者将得贵子,摸到女鞋者将添千金。是何方神圣有这么大的神通呢?今天有不少资料宣传说,彭山娘娘庙供奉的是李彭思王妃。因为李彭思王原则爱民佑民,因此李彭思王的王妃也乐于造福人间。

这种传说,实际上是以一个编造的故事为依据的。故事传当年彭思王李元则在澧州刺史任上英年早逝后,他的灵柩曾在彭山临时停放过一段时间。这期间,彭思王的妻妾免不了上山守灵小住。闲暇之余,王妃们便缝制童鞋送给敬香及修祠的人。说来蹊跷,凡得到男鞋者都生了男孩,得到女鞋者都生了女孩。人们都感到这是神仙显灵的奇事,后来便捐资在思王祠的主殿之后,修建了一座“娘娘殿”,分东、西二宫,奉养僧尼,专制童鞋,供香客摸取,使得获鞋者都同样灵验。
彭山娘娘殿,后来民间也叫娘娘庙,是确有其事的。但上述的传说,完全是人为的穿凿附会。第一,李彭思王因为享有长安“陪葬献陵”的殊荣,并没有安葬在澧州彭山。即使是暂厝,其灵柩要运回长安,必然经澧水东下洞庭,何必西上十里登彭山?第二,明代的朝廷大臣刘瑞,就对彭思王和思王妃一同祭祀有过明确的反对意见,从中亦可发现娘娘殿的蛛丝马迹。

刘瑞,在明代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为古代“澧籍五尚书”之一。他一生“好学洁修,遇事辄有主见,又敢于建言”,去世后皇帝赐谥号“文肃”,并诏令澧州“特建忠清祠,配享范文正公,令子孙永奉祠祀”。这样一位既对礼制有研究,又刚直敢言的官员,关于彭思王庙的发言肯定是有分量的。

那么刘瑞到底说了什么呢?这还得从他之前的思王祠说起。古代的澧州先人,大约是很有些“男女平等”和“社会和谐”思想的,而且做事情也不太讲究“礼数”。因此,原先思王祠的大殿里,左边供奉着思王,右边则供奉着思王妃,两侧还有“男女东西列者”,是“执事於王者”即思王仆从的塑像。那是1509年,刘瑞因遭受大宦官刘瑾的诬陷,罢官遣送回了澧州老家。他听州人大颂彭思王,便登上彭山拜祭王祠。可是进去一看,原来是这个样子!于是“大骇”说:“嘻!有是哉!礼之谬也。”这意思就是:成何体统!简直像开家庭会。如果思王有灵,他还能呆在这里吗?
刘瑞于此大发感慨:“兹山自开辟以来,阅守令者不为不众矣。率落落如过客,王独得而凭依焉。鼓其风霆,福泽千里。而山之姓随之。其不灵异矣哉!予独怪夫德王者,不知所以敬王也。至使聪明正直之居,视村巫社保,杂魈魍而群列者无异焉,可不可也,故不得不举而正之。若此,然非独祀王也。秩礼典,正民俗,於风教有俾焉,亦王之志与。”他说,彭山自开辟以来,经历过不知多少官员,都如匆匆过客,只有思王长久留驻在澧州人的心目之中。为什么?因为他能“鼓其风霆,福泽千里”。今天你们只记得思王的德政,却不知道怎么去敬他,把个神圣的王祠殿堂搞得杂七杂八,哪里是奉王祀神的样子?讲究祭祀的礼数、章法,是净化民俗、端正民风的需要,这也是思王所追求的。

为此,刘瑞向地方官府建议,彭思王庙应该重修,神像应该重新正位。但当时刘瑞正是倒霉期间,州守并不怎么理睬他。过了大约一年,来了一个和尚,说愿意组织重修思王庙。于是刘瑞和他一起到处募捐,筹集材料,在原殿的南面修建新的大殿。快完工时,恰好州守换人,新任的一位向姓州守很重视这件事,于是新的大殿就布置得很规整,专祀思王。那旧殿干什么呢?“凡像之东、西列者,举移置焉,昭内外也。”就是让原来老百姓习惯供奉的“东、西列者”的女神像们,仍然留在旧殿。请这大约就是明代彭山娘娘殿的发端。

又过了若干年,娘娘殿的香火越来越旺,后来重建为相对独立的“娘娘庙”,所供奉的真神也由一位发展到了三位,即思王妃、湘夫人和碧霞元君,还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不辞劳苦,来此许愿还愿,向众娘娘求福求子。或许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或别的什么神力作用,凡来此进香求子者,总传为多有应验。由此,彭山娘娘庙的灵验声誉与思王庙一样久传不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40年代,湖北潜江有一邱姓农民,四十多岁没有生育,因求子心切,又听说彭山娘娘庙非常灵验,于是不远数百里,徒步来彭山焚香许愿,并摸得男童鞋一双。一年后,果然喜得贵子。后来这位邱姓农民因抓壮丁被迫去了台湾,数十年后返归故里,第一件事便是带着儿子来澧县拜谒彭山神灵,并嘱咐其子每年必来此焚香叩拜,以示谢意。1998年重建思王祠时,其子邱石安(曾任湖北省仙桃市政协委员)还虔诚捐资修庙。

为何彭山娘娘庙还要供奉湘夫人?这里也要作做一交代。

据明代《澧纪》关于“渚天阁”的介绍,可知当时根据屈原《离骚》中的相关记载,澧州先人在沅洲(今滟州)上建有“渚天阁”,而在彭山顶上建有“湘女庙”,即当时民间口传的娘娘庙。
在古楚地传说之中,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屈原在《湘君》和《湘夫人》中,以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子的传说为原型,描写湘君和湘夫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他认为就在彭山脚下的沅洲之上,或者说当时屈原就是在洞庭湖的“北渚” 沅洲之上,听到了民间演唱的祭祀楚国男女神的巫歌。因此屈原把它记录成为《湘君》和《湘夫人》的诗,而诗中湘夫人与湘君约定“北渚相会”的北渚,明代学者认定就是沅洲。因此,明代澧州在此建“渚天阁”,即取自“帝子降兮北渚”之意。由于错过约会时间,湘夫人已被九嶷山众神迎接着,像云一样飘升,至会合无缘。湘君悲痛至极,把湘夫人早前所赠的夹衣、单衣都脱下来扔到澧水河中去了。或许有感于湘君、湘夫人的故事有点像牛郎、织女的遭遇,人们依据屈原关于湘君、湘夫人的描写,除了在沅洲之上建“渚天阁”,以备湘君或“聊逍遥兮容与”,或“荒忽兮远望”;又在彭山之巅建起湘女庙,以奉祀湘夫人。因为彭山之巅可以“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男女二神虽然难得相会,或可隔水相望,寄托思念。

又因为彭山顶上原有的娘娘殿,已经破败不堪。于是耆老倡议,将思王妃迁入新建的湘女庙一同奉祀。而此时,道教的碧霞元君声誉日隆,由泰山而京师,而北直,而江南,逐渐成为普及各地的民俗信仰。民间传说中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因此州人在新建的湘女庙中,又同时供奉碧霞元君,最终形成湘夫人、思王妃、碧霞元君三位女神同祀的格局。三位女神协同为民间专司送子催生、母子平安、福寿富贵等福祉,且时有应验。于是,彭山“娘娘庙”有求必应的灵验名声久久远传不衰。

这些传说表明,彭山娘娘庙的诸位女神不断显灵,可以算是澧州人的福气。但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彭山娘娘殿或娘娘庙的存在,实际上是澧州人最初对于屈子笔下湘妃女神的崇拜而形成的一种风俗。因此,从“湘女庙”到“娘娘殿”、从“湘水女神“到”送子娘娘“的演变,则是千百年来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思想宣泄的表现。其灵异与否,不应该成为今人讨论的重点。但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民间风俗,却可以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山景区——《彭山禅韵》
走进澧州▪生态澧州‖彭山原名虎山,因贵为帝胄的彭王李元则而易名,“彭峰叠嶂”为澧州外八景之一
华州下庙王巷娘娘庙的来历
北顶娘娘庙
《对联话》品读(115)
石景山人说石景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