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寻梦城头山

文/卢卉

冬季,暖阳,青石板路,古老的护城河,遍野枯黄的野草,还有沉睡六千年后被唤起的先民,这一切都定格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怎样一梦,六千年?

这是东经112度,北纬29度,位于澧水之北,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18.7公顷的湖南常德澧县车溪乡城头山村的一个无名小山岗,也是中国“最早城里人”的美丽家园。曾经的你,像个贪睡的孩子,远离喧嚣,远离尘间繁华,一睡千年,在刻意的呼唤声中终于醒来,撩开面纱,还原一个血肉丰腴的千年传奇。

坐落在高于澧水支流澹水河约5米的徐家岗高地东南端的你,属屈家岭文化。300多处已查明的重要史前遗址,1991年到2012年经过12次发掘出的近9000平米的面积,1.6万多件出土文物……这些数字不断丰盈着你。并两次入选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还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作为城池之母,稻作之源,你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约6000年前)、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所谓的城。你在时序上高度连贯、连接出的几近完美的曲线,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史前文化分期和社会发展序列树立了完整的标尺,那是进入父系政权社会的象征。你有着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实物佐证;对世界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发展高度,与素称中华文明摇篮的黄河流域古文明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年代更早。

以你为龙头的遗址,衔接了周边纵深万年内的鸡叫城、彭头山、八十垱、十里岗、丁家港等500处遗址,可见曾经的农耕文化,初期城市的发展是多么地令人叹为观止。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你惊艳亮相,引起世界震惊与瞩目。

而今,你的古老、神秘、传奇,一次次诱惑着我去靠近。

这是冬季,我再次走近,轻轻地,带着虔诚,也是寻梦。

慢慢地我走近你入口的牌坊,迎面的是两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边的景观风貌带已初具规模,深邃、整齐。可以乘车长驱直入,也可以下车缓步而行。继续向前走过约3公里的长廊向左绕行,出现在眼前的是宽约30米,深近3米的护城河,走过护城河,一条青石板路绵延开去。面对田野和我已逝的先民,我突然有号令天下的冲动,似乎我就是千年前的那个王者……环视四周,发觉整个遗址呈圆形,为什么?友人告诉我,城的造型似乎源于太阳,原始人的一种狂热崇拜。美好、吉祥,象征生命的图腾。试想,数千年前,我的先民走出山洞或是森林,告别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走向澧水这片小山岗定居,生息繁衍,世代传承,有过怎样的艰辛?

我像个忐忑的孩子,好奇,不安,还有一份无法言传的固执,踏上这片双脚之下不知支撑着多少个魂灵,浸淫着灵与肉的土地,忍不住屈下双膝。这里,有我远逝的先民;这里,有我沉沦的家园;这里,有我千年的梦呓。有种湿润充盈眼眶。

从荒蛮走向最初文明,我的先民在这之后的2000年里,为了生存,学会了种植水稻、棉花、油料作物,驯化牛、羊、鸟等。在距遗址1公里处,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距10公里处,发现了约8000年的大量稻田实物标本,其中40%有人工栽培痕迹。稻田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00种植物籽实,近20种动物遗骸,还有芦苇、竹、麻布等织物。他们为了保护部落安全,防御野兽和其他部落的攻击,也为了保护剩余的粮食,在聚集处周围的平地上挖出一道深深的壕沟,也就是后来的护城河,所挖土,夯筑成一座3米高的城墙,将城市紧紧包围。城墙和护城河成为了一道重要的生命屏障。

冬日的城头山,辽阔并不落寂,护城河环绕四周,虽是深冬,河中小岛的竹子依然苍翠,在略显苍白的季节里生机倍现,阵风送来,摇曳生姿,一望无垠的田野与天际相接,竟然有种空旷的美,我不由感叹:时光穿梭,六千年古城与新城交错,漫漫岁月,平了高岗,改了河道,却留下了一部中国城市文明史。这里有着生命之重!历史之重!

作为城的王者,将城规划得井然有序是一种必然。城分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两两对称,门与门之间道路连接。东门有延伸到护城河的鹅卵石路面,南门有芦苇等护坡的渡口,北门是水路,西门在2011年11月4日打破沉默,向人们展示了一条直通城外的陆路通道,较窄的部分像士兵把守的关口。紧挨西门的西南城墙剖面则忠实地记录了城的变迁。城外深达3-4米的濠沟与城墙连为一体,形成强大的防御体系;厚26.8米,高20米的剖面上,四次夯筑的痕迹清晰可辨。

站在颇具现代风格的“四房一厅”面前,我的脚步沉缓而空远。主卧、厨房、餐厅,还有几间4-8平米的小房子分布在公共走廊两侧。在这里,我的先民告别了混居、群婚的尴尬,开始更文明的对偶生活。陌上野花,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牧歌遥递,多少次晚餐之后,三五成群,拖儿携女,要么社庙祭拜;要么走进有8个陶窑的作坊。那里泥料坑,储水池,制坯凉坯的工棚一应俱全;要么手握一支船桨,乘一方舟荡漾河面;要么将各种精美陶器装船顺水而下,过南门渡口,去窥看外面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千年前的写照?

稻浪,花香,芦苇荡,民居,祭祀,神庙,陶作坊,是他们的生存之源;

捕鱼,狩猎,荡舟楫,歌舞,蛙声,虫鸣,拜太阳,是他们快乐所在;

历史远去,城池被岁月的风沙掩埋,我的渺小能否感受到历史的回声?我怕不经意间我的肤浅会轻薄、亵渎了这一切,我已接近远古。此刻,走在这承载了六千年历史的土地,我相信我摸触到了先民们的心跳与呼唤。

6000年前,王权制度的影子已在历史的天空掠过。死,在你们眼里同样神圣。氏族墓葬区被规划在城中心稍偏西北的重要位置,除了陪、殉葬者,绝大多数人都能在这里安息。有瓮棺葬和土葬。把尸首放在陶罐里(小孩、异乡人多采用),即瓮棺葬,土葬,即城内正常死亡、有身份的。墓葬地有500多座时代不一的墓葬。墓坑纵横交错,那些陶罐如散开来的历史碎片,苍凉中透出厚重。4000多件陪葬陶、石、玉器,重重叠叠“挤”在400平米的发掘区里。大多数人陪葬品1-2件,最富足的100多件包围,其中还有玉器。身后事,有关阶层、贫富、贵贱已是一览无余。

祭祀,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在墓葬旁有一个个不规则的坑,里面捆绑双手的人骨与兽骨交杂,中间有隆起的土堆,就是祭坛,祭坛东西两侧有着清晰可辨的红土层,该是祭祀时留下的土木灰,内有大量经过灼烧的炭化大米。祭天祭祖,祈求丰收,一切都与祭祀息息相关。1997年,在古水稻田的上层考古学家发掘出一组5800年前的重要墓葬。一位部落首领在两妻妾和四位殉葬者的“簇拥下”,以最荣光的姿态长眠,40多件当时名贵物品:磨光红陶器、精美玉器、石器随葬。这是当时我国出现最早的殉、陪葬墓,成为很多学者认为是进入古国的重要依据。6000年漫漫岁月,我的先民以此为精神支撑,艰难前行。

放眼望去,数千年的风景入得眼来:骨架、陶罐、碎片、土坑、房基、龟裂的古稻田、静默的城墙、河流……留下种种残损的美,年年月月,掩映在时光的流尘里。我不禁揣测:让曾经的繁华的古城没落的究竟是瘟疫还是战争?我的先民又有着怎样的生活?或许还有着怎样的美好爱情?有着太多的谜,期待未来去探底。

而今,走进博物馆,厚厚的玻璃板下,遗址被做成模型,那是一种静态的美。曾经的美丽繁华、喜怒哀乐、战争与和平都凝固成了永恒,你以最从容的姿态向我们展示着6000年前的过往和变迁。

目前,遗址公园已投资约4.4亿,以遗址核心区为中心,形成“一核、一环、两轴的规划结构建设。包括入口牌坊、护城河景观带、游客服务中心、题词广场、主题博物馆、南门景区等及核心区1号城墙剖面展示馆、6号稻田、祭坛展示馆、2、3、4、5号复原展示馆。预计2015年底正式开园。

穿越六千年的时空,回首之间,我的视线渐渐模糊。这一刻的记忆里,有些东西注定会成为永恒。我想,假如时光可以回头,我愿是你河边的一棵柳,尘中一粒沙,或是一颗载记着记忆和盛衰的稻子,躺在你6000年前的怀抱。

走近,离开,离开,再走近,我不断回头,我似乎在寻找心底最厚重的某种东西,也或许,是那长长的六千年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早“单元房”价值几何
湖南“五张名片” ▏城头山:安睡在时间指缝中的城市故事
游记|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寻迹草鞋山 | 穿越六千年,开饭!
0史前-遗址-城头山遗址
崧泽古文化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