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把新桃换旧符——安徽绩溪县里访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安徽绩溪县里访春联

作者:本报记者 王子墨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30日 04版)

  【回乡手记】

  安徽省绩溪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文化名人是当地人的骄傲。虽然是个只有18万人的小县,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

  “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者新安为最,新安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士多,绩溪为最。”汪明然指着《江南通志》中一段念道,“所以绩溪人对文化有一种自觉,每年报名书法班的孩子我这有30多个,小门面里常坐不下。”

  汪明然是当地一家书法培训班的负责人。在绩溪县城主街的一条百米长的小路上,就坐落着5家书法培训班。汪明然介绍说:“现在绩溪人的春联,还是喜欢手写。孩子们一到年底,就给家里写春联,哪怕是歪歪扭扭的‘童体字’,绩溪人都觉得比印刷体看着舒服。”

  记者在县城里走了一圈,手写春联随处可见。不仅字形银钩铁画,内容颇为考究而不粗疏。比如家常菜馆,挂出的是“尽采绩溪山水气,精烹徽菜色味香”;琴行挂出的是“华律艺指生妙曲,桃园琴音满流芳”;书画院贴出“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高门深院写的是“德智兼备思远举,知行并重效前贤”……家家户户的春联,并不千篇一律,而是尽可能地贴合一门一户的特色,而且力求别具一格,在“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之际,让人一望而见其不同。

  “绩溪人把贴春联当作一件大事,有条件的人家,早早地要去请人写一副。”家住县城五龙岭的陈美芳并不识字,却把春联看得很重。家里这些年积蓄渐渐丰厚,去年陈美芳把家里的大门整饬一新,拓宽了半米,但总觉得得有一副有分量的春联才算完满。她特地请县里的先生写了一副春联,虽然不懂“户外鸡声催晓日,屏前人影醉春风”是什么意思,但是看着饱满的笔墨被挂上,才算是自宅扩建最后完工。

  绩溪人对春联的看重是历史的流波余韵。由于远在深山,远离了历代战乱、饥荒,绩溪成为迁徙的一处桃源之乡,安顿了南来北往的先民,也孕育了典雅考究的楹联文化。这里曾经祠堂四布、牌坊林立,楹联成为文士才人斗智角胜之场。

  徽商胡庆余堂中有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及第难,知难不难。”旺川财神庙联:“福应自求,拜神何益;财源己有,积德而生。”胡适祖茔楹联:“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在绩溪,上了年月的建筑,随处可见精对、妙对。

  “祖宗留下这么多好对联,今人虽然很难企及,但总不能草率地随手一写,还是要讲究一下,要不然挂出去也不好意思。”年过80的王承智老人,平日也雅好丹青,如今已是远近街坊求字的先生。“这些年来求字的越来越多啦,虽然每年都有企业家家户户地送春联,但这更像是广告,老百姓还是喜欢请人写,哪怕自己学历不高,还是反复要求有‘特色’,显‘文化’,对文化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

  有意思的是,绩溪人在奔忙之际,也不忘文化的点缀。浙皖交界的古道上,一座歇脚的小庭上写着一副对子:“浙水皖山,都是中华色彩;熙来攘往,尽为海内同胞。”正像是这里的写照,小地方也有大胸怀,虽在深山远水,不忘华夏的诗书冠冕,在举国同春之际,这里春意格外盎然。

  (本报安徽绩溪1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王子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宣城绩溪胡雪岩纪念馆
新桃换旧符
黟县和绩溪县,谁能成为安徽版的“婺源”?
安徽这个山水名县,被评为中国最美!网友:它若不当谁还能当
(35)绩溪博物馆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安徽绩溪龙川水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