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的特点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其审美效果的获得受制于诸多因素。

        盆景欣赏的前提是盆景,作品本身的优劣直接制约着欣赏活动的成败。欣赏盆景,首要的一条就是盆景本身必须有景可赏,这样才会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才会吸引观者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盆景作品。古人“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蕙风词话》卷一)这值得盆景欣赏者借鉴。只有那些“意境绝佳”的盆景作品,才更耐人寻味,趣味无穷。

        由于盆景欣赏的效果是盆景与观者双向交会的结果。因此,除了上述这一点,欣赏者本人的素质也很重要。由于他(她)在欣赏过程中具有主体性作用,欣赏者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趣味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欣赏的效果。中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其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诗话、画论及造园艺术的影响,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对于这样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欣赏者本身假若缺乏良好的中国文化素养,欣赏时不能够调动各种文化知识和审美经验,是难以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盆景的意味的。如果欣赏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盆景艺术,还应当在历史主义的审美原则指导下,调动相关的民族知识和历史知识,把它们和特定的盆景艺术创作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理解,这才有较为深入的审美效果。

        在具体欣赏时,“观”的阶段要“穷形尽相”,体察入微,方可在各种感受的互相融合中产生丰富激烈的情感活动,使美感得到升华。在“品”的阶段,则要求“澄怀味象”,这里的“味象”,对盆景欣赏来说,就是指品味盆中景象,是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运用联想、想象、移情、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盆中之景,领略、开拓盆景意境的过程,此如上文所述。而此处的“澄怀”,即澄彻胸怀,摒尽杂念,则是欣赏盆景前理应做到的心理上的准备。

        盆景是一种特殊的园林艺术,欣赏时也与园林有不同之处。园林再小,欣赏者总是身临其境地而游而览的。可盆景再大欣赏者也只能身在其外,这就更需要欣赏者“心入其中”了。欣赏者只有去除一切尘世的俗念,超脱于一切功利得失考虑之上,保持一种“虚以待物”的心境———审美的心境,才能在审美主体与盆景之间建立一种审美关系,才能产生美感。要不然,“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牡丹亭·惊梦》)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对于中国盆景艺术,只有多看多赏,“好句频读”,多多进行欣赏实践,才能不断积累盆景审美经验,提高盆景鉴赏水平。就整体来说,盆景美感是逐渐增长的。

        鉴赏盆景是一种以盆景为基础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国盆景虽然是以植物、山石等材料为创作素材的,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品,展示在观赏者面前的并不只是简单的自然物质景观,而是蕴含深邃幽远的文化艺术内涵,寄寓着创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高深的人生哲理。欣赏者要领略中国盆景艺术作品的这种艺术境界,需要通过相应的欣赏过程,我们不妨将其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


一、观


        盆景创作首先是以树木花草、石、水、泥土等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因此,欣赏盆景艺术也首先要有充分的感受。“观”,作为盆景欣赏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欣赏主体对盆景作品中感性存在的整体直观(直觉)把握。很显然,在这一阶段,盆中之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以其实在的形式特性(如各盆景材料的形状、色彩、线条、质地,甚至花草的芳香、“瀑布”的乐音等等),向观赏者传递着某种审美信息。

        盆景主要是一种视觉艺术,盆中的树木、山石、小摆件等均是具体实在的审美要素,因此,欣赏盆景时主要需要人们的视觉参与。但是,盆景又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其花木的香味就还需要嗅觉的参与;有些现代盆景还将石料、音乐结合起来,制成“音乐盆景”,欣赏时自然涉及到听觉。可见,盆景欣赏第一阶段名曰

        “观”,其实不能等同于绘画等视觉艺术的纯视觉感官,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觉完形。这是由盆景的特殊结构决定的,盆景的多层结构需要诸知觉功能(视、听、嗅、触等)的综合性运用及心理通感。对于盆景欣赏的“观”,一般欣赏者都能达到,但不少欣赏者也可能就停止于这一步。对盆景艺术审美欣赏,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从而进入盆景欣赏的第二个阶段──“品”。


二、品


        如果说“观”主要是按盆中之景来理解作品的话,“品”则是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运用联想、想象、移情、思维等心理活动,去扩充、丰富作品景象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盆景欣赏中,联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具有生成新形象的功能,从而可以极大地丰富盆景景象的美感意义。联想,最常出现的是在物与物的相似性的类比中生成形象,在物与事、物与人的接近性的联系中深化对象,使盆中景物显示出新的意境和新的意趣。

        中国的盆景艺术,以富有诗情画意而著称于世,具有自然写意主义的民族风格。盆景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人的某种品格和精神的象征而吸引着人们的,只要细细品味差不多都可以成为一个富有深意的象征性形象。中国盆景艺术的这一特质,要求它的欣赏者具有诗人一样的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观者的想象力越丰富,获得的审美意象越深刻,艺术享受就越崇高。对于中国盆景这种富有象征意蕴的艺术,欣赏者要是没有一定的想象力,是难以欣赏到它的韵味的。

        诚然,盆景欣赏中的优美联想与想象只能为真正的优秀的盆景创作活动所诱发,并作为艺术效果的一种显现而证实艺术创造的价值。因此,诱发欣赏者联想和想象力乃是盆景作者高超技艺的过硬表现,说明他有能力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来参与艺术美的再创造。


三、悟


        盆景欣赏之“观”,是以盆景为主,整个心理活动表现出一种相对被动状态;盆景欣赏之“品”,以欣赏者为主,整个心理活动表现出一种相对主动状态。盆景欣赏达到“品”的阶段,对一般的欣赏者来说也就基本完成了,但尚未达到盆景欣赏的最高境界。相对于“观”和“品”,盆景欣赏的第三个阶段可称之为“悟”。如果说盆景欣赏中的“观”和“品”是感知,是想象,是体验,是移情,是欣赏者神游于盆中的美好景色里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那么,欣赏中的“悟”则是理解,是思索,是了悟,是欣赏者从梦境般的神游中醒悟过来,而沉入一种回忆、一种探求,在品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哲学思考,以获得对盆景意义的深层的理性把握。这一点,亦是由盆景艺术本身所决定的。中国盆景艺术讲究“小中见大”,它不仅把外界大自然中的优美景色浓缩于方寸盆中,使观者能够“不下堂筵”,而“坐穷泉壑”,而且,在优美的景色,深远的艺术境界的背后,还蕴藏着内在的理性。使得欣赏者能够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突破有限,通向无限,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引导鉴赏者达到盆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上,为了剖析盆景欣赏的过程,将其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可是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三者的区别并不会这样的明显,而也有可能是边观边品边悟,三者合一的。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界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蚂蚁资讯文章之第七章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
【中国盆景】艺术鉴赏的过程
吴黎明:赏石艺术之意境“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
盆景题名浅议
论黑松盆景审美特征与艺术鉴赏(四)
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