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学讲堂】米芾


米芾 (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襄阳漫士, (湖北)襄阳人。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礼部郎官旧称南宫舍人,所以世称米芾为“米南宫”。他是宋代的文学家,又是大书家、大画家。家富收藏,精鉴赏,自题所居曰宝晋斋。著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宋史》入文苑传。

米芾擅长真、行、草书,并能篆、隶书。我们看到过宋拓宋装的《绍兴米帖》第九卷,全是篆、隶书。宋人能写篆、隶书的不多,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他的篆、隶书远不如真、行、草书高妙。世传他所用印出于自己一手篆刻。

当时印材用的是牙角晶玉,质地坚硬,不易受刀,说他自己作篆没有问题,至于镌刻手续,有人怀疑还是假手于工人。我们观察他自用诸印,多数镌刻粗糙,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的印文镌刻工细相比,大不相同。说他自己动刀,也可相信。

他对印学已经相当讲究了,《书史》、《画史》中有他好几条论治印、用印之法。他主张鉴藏印要用细文细圈(即细边)。有一条说:“王诜见余家印记与唐印相似,始尽换了作细圈,仍皆求余作篆”。


我们所见他的墨迹与经藏书画上所用的印,或一颗,或两颗、三颗,甚至连用七颗。如故宫所藏《兰亭》褚摹本米芾跋,一处连用“米黻之印”、“米姓之印”、“米芾之印”、“米芾”、“米芾之印”、“米芾”、“祝融之后”之印。这种款式,以往所无,后世也少有。不过他所作的篆杂用古文、小篆、九叠文,拙朴有余,工能不足,还是“大辂椎轮”。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图1-7)。


▲ 图1-7



有人认为米芾对印章可能只篆不刻,不是正式的印学家,不用说这话未必是事实,即使是事实,我们要问:元代赵孟頫、吾丘衍不也是只篆不刻的吗?过去论印学名家都从赵、吾谈起,而不上推米芾,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责任编辑:朱小雨、易晔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翟云升隶书论汉之史官 镜心
清朝隶书第一人郑簠书法精品《隶书姜采传》册页
清 赵之谦 隶书七言联
汪士慎40岁隶书观绳伎轴
@米芾 | 绍兴米帖(隶书)
米芾隶书《绍兴米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