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家——王治平

🔴 在你掌上的私人美术馆 🔴

-深入研究国内外艺术经典-

-关注中外艺术家最新动态-

-为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为艺术爱好者开一扇欣赏艺术的窗口-


王治平


1958年出生。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内蒙古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油画“山河”系列之三,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2003年,油画《瑞雪》入选全国第三届油画展精选作品展;2004年,油画《山河系列·12》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油画《家园》在“全国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佳作奖;2006年,油画《乌兰察布风景·2》获“200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2006年,油画《乌兰察布风景·1》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2007年,油画《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获“风景·风情”第二届全国小幅油画展优秀作品奖;2012年,油画《村口》荣获“喜迎十八大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2014年,油画《大漠胡杨》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另有大量作品、论文发表在《美术》《美术研究》《中国油画》《美术观察》《艺术评论》等专业刊物上。





参展作品


《山高水长》

65cm×80cm

2014年



我的绘画体会

文 / 王治平



我画的大部分风景画,素材主要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周围的阴山、乌兰察布、和林格尔、土默川等地。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辽阔的原野、山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我艺术表现的热情,并以自己较有特色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乌兰察布》风景是我的一种创作基调,是我艺术观的一个缩影。在这批画作中,即有生机盎然的春天,也有悠闲恬静的夏日,既有冷若冰霜的寒冬,也有色彩斑斓的秋阳。这些风景画是我个人精神状态与理想追求的外化,其中更令我着迷的是纯粹的绘画性元素和风景元素的交融。我把创作目标确定在自然景物上,通过对大自然的写生或摄影,收集素材。对客观状态下的天地物、点线面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安排和经营画面。由于风景画所涉及的东西多,不同的形体,不同的质感,各物体之间相当分散,如不加以取舍很难达到理想的画面要求。季节的变化体现在风景画里,不仅仅是形状和颜色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风景画所展示的意境。

《北堡风景》

70cm×52cm

2012年


开拓和发展现代油画的新境界,重视和探寻新的油画艺术语言,这是我近几年作画的切入点。构图、色彩、点、线、面、肌理这些方面看上去是纯技术性的,但如能深层次地给予研究和表现,又不仅仅如此。绘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不断变化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共有规律,绘画发展过程也是如此。绘画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绘画语言的问题。受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人们在观赏油画作品时,更多地关注画面本身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这使许多艺术家在努力开拓作品内在意蕴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现。我在《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绘画语言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纽约郊区农场》

45cm×91cm

2015年



《克什克腾风景》

100cm×180cm

2018年


绘画语言是要有个性的,对于每个把绘画当事业的人来说,有自已的绘画语言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艺术语言中,要想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就必须排除干扰,必须有勇气打破一些所谓不可改变的条条框框。这不是不尊重传统,而是绘画者本应具有的自信,是在了解传统,吸取精华,去其束缚与糟粕,是在不断地实践、推敲、磨练的艺术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成熟心态。绘画语言也是在不断地推敲、锤炼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有了稳定明确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关注个人的意识,善于运用媒介物,努力把这种意识表现出来。《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展示了我在绘画语言个性化发展方面进行的追求与探索。

对色彩规律的把握只有通过一定的媒介形式表现出来。不同材质的颜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画面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颜料,由于它的薄厚不同,肌理不同,用笔或用刀方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在《乌兰察布风景》系列油画的创作过程中,我对所选用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和表现技法进行有目的的尝试,从中找出特点和优势,克服材料的局限和弱点,这对色彩的主观运用是大有益处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是构成画面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对比,包含了色彩表现中统一与变化的法则,能使在特定的环境中,色彩与色彩之间相互作用更为明显,变单调为丰富,使色彩美的感受更充分的呈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不同的色彩使我联想到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情感,这是色彩的心理效应。其实,色彩本身并无感情,我们对色彩的心理反映,是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的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变化万千的大自然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产生色彩的心理联想和感受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认为色彩具有文化内涵,是因为随着色彩联想的社会化,色彩日益成为具有某种含义的象征。人们的联想内容也随之变具体事物为抽象、情绪等意境。在色彩的实际应用中,合理利用这种色彩的心理联想特性,可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太行山风景1》

60cm×100cm

2018年



《青山依旧》

80cm×100cm

2007年




《新疆一号冰川》

130cm×180cm

2018年


通过多次的探索与实验,我体会到,作品精神蕴含的体现与语言媒介效果始终是相辅相成,紧密关联的。随着艺术实践的进展,在比较中思考与学习,不断促进认识的深化。这样,不仅能促使创造性思维和绘画语言的拓展,而且还能在对于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整体进程的研究中,从较为广阔的领域认识自己,为艺术创造的开拓提供可能。

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内蒙古那特有的苍茫、辽阔、幽静的风景,以及淳朴的民风为我的创作实践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和情感资源,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艺术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白皮松》

60cm×100cm

2018年



《白桦林》

110cm×160cm

201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隋军的油画创作
创格——王克举新作展
鹿隐动态
师嘉 | 最新油画棒作品
薛宝春:油画风景写生感悟与创作的主观性表达
寓情风景:吴建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