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诗咏印学三十四首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石、咏石,留下了不少咏石之诗句,多少画家以石入绘,篆刻家石上行刀,造出令人玩赏不已的图式。那怎样用诗词或诗赋,来赞美一个人雕刻印章的技艺。请问:有没有,内涵一点的诗词诗赋来表达?比如:

古人篆刻思离群,

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

何曾墨守汉家文。


文字源

老少村前笑点头,

渔樵热闹庆丰收。

折枝划地勤推算,

耐可夤(yín)缘文字留。

【注释】文字源:古老文字起源于先人的折枝划地的推算,而后循依而行,应缘产生。


书画缘

牛羊岩画史前探,

淳朴先民血汗参。

揣恐阴山情不察,

顺天石刻辨奇谈。

【注释】书画缘:这里借史前的阴山岩画,来佐证中国文字书画同源的的演绎脉络。

甲骨文字

卜辞出土撼安阳,

刻画归真笔法藏。

长叹当年龙骨梦,

问谁读破古文章。

【注释】甲骨文字:清朝末期,被人从药房中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的药材,冠名“龙骨”,经过搜索和研究,其文字才为世人所知和重视。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又称卜文、契文等,基本认定为殷商以前的遗物。


(同盟之玺)

钟鼎文字

好战君王乱记功,

狂言特写庙堂中。

于今宝器证天下,

独数辉煌唱大同。

【注释】钟鼎文字:是承甲骨文后铸于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源于商代晚期,盛于周代。因钟鼎属青铜器中之大器,被称钟鼎文,又称金文。


古陶文字

立事超前酒养尊,

沽名巧述字留痕。

相疑虚实感怀久,

合拍绳规文气存。

【注释】古陶文字:是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甲骨、金文之外的一种有趣文字。


(陈之新都)

简牍文字

竹木显灵言大业,

柔肠墨迹被泥丸。

破尘气势风霜度,

来岁生机意未阑。

【注释】简牍文字:书写在竹简和木牍的古老文字,流行于先秦,盛于两汉。东晋以后被纸质文明所取代。


(武意)

鸟虫文字

战火扰心天际空,

旌旗耀武眼前红。

越王面壁闻莺语,

亮剑安然说鸟虫。 

【注释】鸟虫文字:春秋中后期直至战国时代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以古篆书为基础的装饰文字, 变化莫测、辨识颇难。

  

(乐)

秦篆文字 

诸侯争霸鼓声先,

捷报秦皇一统天。

望海造神心不死,

率师血铸太山缘。

【注释】秦篆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动“书同文,车同轨”政策,由李斯在先秦大篆基础上,规范书写的一种文字。后人称先秦文字为大篆,秦篆文字为小篆,西汉末年终被隶书替代。


(樊氏)

吉金文字

带字秦权引天才,

流光汉镜侍楼台。

胭脂人接笑声去,

贤杰名随吉语猜。

【注释】吉金文字:钟鼎乃青铜铸造,泛称'金',其文字具有庄严厚重之感。吉金文字的区别,则是包括玺印、钱币、衡器等生活需求上趋向轻巧精细的吉祥铭文,泛称“吉金”。


古砖文字

江东得势报平安,

鄂邑吞声侍笔端。

放眼天朝标记读,

莫嫌山角几人看。

【注释】古砖文字:依附于建筑和墓葬的需要,表现在吉语祈祥、纪年纪事等形式上,富有率真的艺术趣味。

 


(关防记)

草书文字

排空纸上风云涌,

高咏诗书造化牵。

已羡墨香舒腕底,

赫然落拓赋新篇。

【注释】草书文字:形成于简牍墨迹,后在书写的简便基础上演变而来,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具有笔势潇洒飘逸,流畅连绵,不拘细节的艺术美感。

 


(右策宁州留后朱记)

隶书文字

张迁礼器石门颂,

妙在蚕头雁尾奇。

举善成碑开眼界,

宝存绝活已多姿。

【注释】隶书文字:小篆因书写速度过慢,不敷实用。隶属化圆转方的一种方法提高书写效率,对书法艺术有着不小的影响。它起源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了创作顶峰。


(太原郡王)

行书文字

年深步影爱精灵,

上下翻新摆造型。

香袖一挥时尚否,

千钧发力细声听。

【注释】行书文字:行书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起,具有“行走”的意思,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统称行书,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耀州选到大宝券纸) 

楷书文字

藏锋魏晋不同书,

离俗现形颜柳誉。

日月钩摹夸本事,

九成宫里忘当初。

【注释】楷书文字:楷书,又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形体方正,笔划整齐,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线梁公玺)

古玺

拔地惊雷泣鬼神,

朝歌气势早随尘。

置身约法对天许,

道是图腾后世珍。

【注释】古玺:古时印章之泛称,大都以青铜质为主。

 


云阳县印(陶质)

陶拍

模范财神自富强,

正传绝唱尽安康。

摇身善见三千宝,

挂念泥香带汗香。

【注释】模范:用陶土制作模型之工具,抑压印迹,为先人生产之发明,并开启了印章之先声。

 


(刘熹)

玉印

祖龙不厌荒唐事,

独向秦陵宝物堆。

最恨霸权欺百姓,

谎言作戏现蓬莱。

【注释】玉印:指用玉石雕刻而成的玺印,常供皇帝以及特殊身份者专用,以显珍贵。


 (中车府丞)

封泥

简牍他乡血汗频,

卷宗机密数风尘。

防奸底事泥丸识,

确保功成辨伪真。

【注释】封泥:抑印于泥,封缄简牍,作为权证,表示信验的一种古代事物,启于东周王朝,迄于魏晋南北朝。孕藏着不同凡响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特色 。


(老苍,吴昌硕作品) 

石章

苍山似玉书房聚,

冻石相亲四海缘。

愧对吟风情脉脉,

尽忠鸟迹赛神仙。

【注释】石章:这里指的是似玉非玉的治印石材,五彩缤纷,适于文人墨客喜好而应用以成传统。汉时已有“滑石印”传世,别有情趣。


悟已往之不谏(琉璃) 

杂器

玛瑙水晶牙角多,

砚荒活计旧时歌。

艳词宝用观无尽,

装点人间有玉柯。

【注释】杂器:治印的材料种类繁多,有玛瑙水晶牙角,有金属木质使材,总称杂器,因人因事应用而已。

  


(临危不惧,沙孟海作品)

印事正名

审美千年辨是非,

扬雄学说竟相违。

粉丝炫耀伤心处,

冠冕攀高泄事机。

【注释】扬雄:汉朝人,曾有:“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之记载。常被夸耀者夸耀,是篆刻非篆刻,二码事也。


 (萩仁之印)

持印论事

中兴霸气已成函,

朱白神明断代衔。

幸羡汉唐真善美,

素笺凝想在非凡。

【注释】朱白:印在历时变化中,其应用环境之变,故而艺术效果也不同,成圆开方,从方复圆,以至石印章始,朱白方圆共创之。


(永兴郡印)

印源时序

印坛岂有二高峰,

追本溯源自认从。

君见双龙图上跃,

明清只是涉前踪。

【注释】高峰:指的是秦汉唐宋的印文化对印学影响很大,尤其对明清以后的治印观念也取得美学的认知。

 


(大厂居士诗书画记)

丹青印缘

圣贤屈指诗风得,

预度良缘方寸呼。

趋向温存红一点,

阴阳调和饰新图。

【注释】阴阳:水墨书画从色彩看太阴,需红印一点,气象调和矣。古人妙着,实为高知。印不易多,否则火盛。

  

(笑谭间气吐霓虹,何震作品)

金石开流

每逢厚古复雕虫,

习俗通今第一功。

倘若天机无此事,

眼前流派可兴隆?

【注释】流派:明代印人文彭得冻石治印,为印坛开拓流派之风而立一功也。


(御书)

问印

昆刀游戏六书痴,

吉语穷通百派奇。

可赞冰心书画敌,

年深款识尽神追。

【注释】六书:汉字构成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演绎中来,具有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象。


(王中山)

选印

苦铁金针容异彩,

纯芝红叶建功勋。

回头厚赏隋唐客,

放胆可移秦汉文。

【注释】苦铁、纯芝:吴昌硕、齐白石之字号,这里代指今古印人也。


(骑都尉印)

读印

荡气文章即异才,

昏灯似豆恨书呆。

求知事变古贤约,

敢说执缨灵性开。

【注释】古贤妙:千古流传,闲章不闲,尽我神趣,平淡其中。


(草木未必无情,齐白石作品)

治印

有鉴神来恋旧踪,

无眠夜去听秋蛩。

逍遥老子书前坐,

寂寞谪仙心底从。

【注释】老子:泛指印用古贤的好句子,以显作者文化之雅俗。


(鉴古堂,赵之谦作品)

藏印

拜石楼台拥翠微,

提壶香处数朱扉。

退居乐见印文化,

弹指时空道不违。

【注释】印文化:印事虽小,其美学之意象中却流露出丰富的人文景象,千奇百趣也。


(武勇司马)

刀法

一雕一凿激情留,

卓见空山时尚眸。

料理心期功德在,

人生智慧卧芳洲。

【注释】这里指刻印所用刀法,冲刀、切刀、披刀、划刀等林林总总,因人而现。


(兰干左尉) 

字法

望文数典伴青灯,

灵性多时念上乘。

正气通天珠玉选,

缤纷落地自然能。

【注释】刻印用字方法也。常闻刻印有篆法之说,除大篆小篆以外,还有真草隶,还有甲骨文,以及各种图像创作,而称之。


(平阴都司工)

章法

甜言搭配忌平均,

遐想修行当至淳。

有使偷鲜疏密处,

无功莫唱玉楼春。

【注释】章法,特指刻印由二极变化,以至疏密统一布局之方法也。


(爱上层楼,来楚生作品)

魅力

宽韵古时滋味酣,

倚天颐养大荒婪。

英才传绝好颜色,

成事加年更健谈。

【注释】指一种人文审美境界之感受,一见钟情。印学如此。

  


(写其大略,钱瘦铁作品)

意境

济世投名平淡降,采风既寿大千扛。

禅机浪漫诉心绪,务实温柔换老腔。

【注释】艺术意象,引人领悟,难以言传,美学境界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文化
中国书法简史2
汉字(字体)的发展简介
汉字之衍【一】
隶书是谁创造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刘绍刚 | 简牍帛书的书法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