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澧州(今慈利县)皇帝名臣起居考

王正鹏(土家族)/辑录

六月:

六月二日:庆历四年(1044 )六月二日太乙宫(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云气如香烟宋仁宗赵祯(1010~1063)庆历四年(1044)京师五月旱,谏官王公素乞亲行祷雨,帝曰“太史言六月二日当两一日欲出”,祷公曰“臣非太史”,是日不雨。帝问“故”,公曰“陛下幸其当雨,以祷不诚,不诚不可动,天臣故知不雨。”,帝曰“明日祷雨醴泉观。”,公曰“醴泉地近岂惮暑不远出耶。”,帝曰“当祷西太乙宫。”,六月二日召王公以从日色甚炽埃雾涨天,帝不怡至琼林苑,回望太乙宫,上有云气如香烟以起,少时雷雨至。帝却逍遥辇御平辇彻盖还宫,明日召对帝曰“朕自卿得雨。”。(《闻见录》)。

六月六日:大中祥符四年 (1011)六月六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以是日天书再降(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为天贶节(又称姑姑节)。(《宋史》)。

六月八日:大中祥符六年 (1013)六月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大中祥符六年(1013)天书再见内十功德阁(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六月八日封祀,制置使王钦若(962~1025)言“泰山西南垂刀山上有红紫云气渐成华盖,至地而散。其日木工董祚于灵液亭北见‘黄素书曳林木之上。有字不能识。’”言于皇城使王居正(1087~1151),王居正(1087~1151)睹上有御名驰告王钦若(962~1025)遂授中使,捧诣阙帝御崇政殿,趋召辅臣曰“朕五月丙子夜复梦向者神人来言来月上旬当赐天书于泰山,宜斋戒祗受朕,未敢宣露。惟密谕王钦若(962~1025)等凡有祥异即上闻朕,今得其奏果与梦协。”,王旦(957~1017)等曰“陛下至德动天感应,昭著臣等不胜大庆,再拜称贺。(《宋史礼志》)。

六月九日:开宝九年(976)六月九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车驾在西京幸会节园(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召从臣张耆(969~1048)乐宴饮。(《会要》)。

六月十九日:景佑二年(1035)六月十九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幸后苑(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稻赏瑞竹,宴太清楼。(《玉海》)。

六月二十一日:景德四年(1007)六月二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皇后郭清悟(1012~1035)葬于永熙陵之西北,谥曰庄穆。(《宋史礼志》)。

六月二十二日:端拱二年(989)六月二十二日潭州(今慈利县)是日上言湘阴县得钟,制作精妙,上有古篆八十三字,人不能识画图以进。(《玉海》)。

六月二十七日:大中祥符九年(1016)六月二十七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黄云如飞凤,覆昭庆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六月二十八日:大中祥符九年(1016)六月二十八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以飞白文词字(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赐翰林侍读李淑(1002~1059)。康定元年(1040)李淑(1002~1059)出守许州,为飞白宝草《记摹石州廨》。(《玉海》)。

六月二十九日:咸平四年(1001)六月二十九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对辅臣于崇政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阵图,上曰“北戎寇边,常遣精悍为前锋,若扞御不及,即有侵轶之患,今盛选锐兵,命骁将统领别为一队,遏其奔冲彼既挫锐而退,余其望风不敢进矣。”。(《会要》)。

七月:

七月一日:乾道五年(1169)七月一日武陵县(今慈利县)龙斗于复塘村,大雷雨,二龙奔逃,珠堕火,如车轮,牧童得之,自是连岁有水灾。(《五行志》)。

七月一日:大中祥符五年(1012)七月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日谓辅臣曰“朕梦神人降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即日于延恩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设道场,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仙,仪卫天尊。至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宋史礼志》)。

七月六日:大中祥符五年(1012)七月六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以是日圣祖降(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为先天节。(《宋史·事文类聚》)。

七月六日:太平兴国元年(976)七月六日太平兴国元年(976)习俗以是日为嘉辰(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宋太宗赵炅(939~997)诏“七夕嘉辰,着于甲令。”,今习俗多用六日,非旧制也,宜复用七日,且名为七夕,而用六,不知自何时,以然唐时无此说,必出于五代耳。(《容斋三笔》)。

七月八日:景德元年(1004)七月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七月九日:庆历六年(1046)七月九日宋庠(996~1066)上《纪年通谱》。取十七代正史并百家杂说凡正伪年号成一书诏送史馆(今慈利县九溪皇城) 。(《会要》)。

七月十日:天禧元年(1017)七月十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幸魏咸信(946~1014)第视疾(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宋史》)。

七月十一日:景德四年(1007)七月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诏近臣及寇准(962~1023)及冯拯(958~1023)观内苑谷,遂宴于玉宸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宋史礼志》)。

七月十一日:皇佑五年(1053)七月十一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以是日作镇国神宝,先是帝谓大臣曰“奉宸库(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有良玉,广尺而厚半之,希世之珍也。”。(《玉海》)。

七月二十四日:嘉佑三年(1058)七月二十四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御迎阳门,召宰执以下观御书妙法正觉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额次赴天章阁观御书。

七月二十四日:大观元年(1107)七月二十四日,仁宗谊卒。仁宗谊知淄州□紫加勋骑都尉,以大观元年七月二十四日终于家,刻跋作志铭,铭曰“服周于身棺,周于服刳石豪文以为之,椁度三之一,得其函,深如函之,深为之盖,慱其封,可隐其坎,可席,从先大夫归此真宅,宗谊字,仲宜。”。任宗谊,字仲宜。博平人,以父任为太庙斋郎,调陇安县尉,累荐监真州转般仓,转奉议郎,赐绯鱼袋。通判泰州,不赴。除知淄州,借紫加勋骑都尉。阔达好义,有气略,明吏事所临,多有可纪。凡民诉,久不竟若冤,不能自直者,摘其要害,躬为镌谕,无不厌服,处讼立决,庭无留事,其在真州仓屋七百区,费大莫敢任葺事,岁霖雨坏米至万计,吏夜徙弃水中以灭迹。宗谊大撤而新之计司吝费。宗谊曰“仓虽在真本漕,六路聚米以供京师,则费宜均赋之六路。众是其议,上之朝廷遂着为令。”。(《宋文鉴》)。

七月二十五日:盘瓠石窟(今慈利县云朝山),每岁是日,扶老携幼集于庙祠,以牛彘酒酢椎歌欢饮。武溪山,高可万仞,半有盘瓠石窟,可容数万人,窟中有石似狗形。蛮俗相传曰“盘瓠“。每岁七月二十五日,种类四集于庙,扶老携幼环宿其旁,凡五日,祠以牛彘酒酢椎歌,欢饮即还。又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桃之乃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覆之,以盘俄顷,化为大其文五色,因名‘盘瓠’”。“山高可万仞,山半有槃瓠石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床,槃瓠行迹。”,今案:“山窟前有石羊、石兽,古迹奇异尤多。望石窟大如三闲屋,遥见一石仍似狗形,蛮俗相传,云是‘槃瓠’像也。”。(《武陵记》)。

七月二十九日:景德元年(1004)七月二十九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诏辅臣观粟于后苑(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御山子,观御制文阁御书,及嘉禾图赐饮是日皇子从游。(《宋史礼志》)。

八月:

八月七日咸平元年八月七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宴群臣于崇德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作乐。(《宋史礼志》)。

八月八日:大中祥符三年(1010)八月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观书龙图阁(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瑞物于崇和殿,遂宴资政殿。帝作七言诗从臣皆赋。(《玉海》)。

八月八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八月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幸瑞圣苑(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宴射于水心殿。帝作五言诗赐近臣。(《通典》)。

八月八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八月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梦真圣降现日(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翰墨大全》)。

八月八日:元符三年(1100)八月八日宋哲宗赵煦(1077-1100)葬永泰陵。(《宋史礼志》)。

八月十日:楚俗(今慈利县)“以朱墨点小儿额,为天灸以压疾病。”。[【南北朝·梁】宗懔(501~565)撰《荆楚岁时记》,《翰墨大全》,《山堂肆考》]。

八月十一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八月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日幸含芳园(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习射。(《宋史》)。

八月十二日:永乐三年(1405)八月十二日,南豊(即澧,今慈利县)石仙岩(今慈利县云朝山)中冷真人(冷谦)升仙。(《集仙录》)。

八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三年(1010)八月十四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幸含芳苑(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宴射。帝中的者再。(《通典》)。

八月十六日:景佑五年(1038)八月十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御大庆殿门(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南郊仪仗法物,宰臣两制预焉。(《宋史礼志》)。

八月二十五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八月二十五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日真宗赵恒游殿上梁,召近臣焚香,因宴于长春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帝作七言诗令近臣继和。(《玉海》)。

八月二十八日:宝元二年(1039)八月二十八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幸瑞圣园(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射,上中的十一。(《通考》)。

九月:

九月六日:嘉祐七年(1062)九月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亲祀明堂(今慈利县九溪皇城) 。(《通考》)。

九月六日:元佑元年(1086)九月六日宋哲宗赵煦(1077~1100)亲祀明堂(今慈利县九溪皇城) 。(《通考》)。

九月六日:政和七年(1117)九月六日宋徽宗赵佶(1082~1135)亲祀明堂(今慈利县九溪皇城) 。(《通考》)。

九月七日:景德四年(1007)九月七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日宴近臣于龙图阁之崇和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命侍讲学士邢昺(932~1010)赴曹州,刑部尚书温仲舒(944~1010)、宋白(933~1009)、侍郎郭贽(935~1010)预焉邢昺(932~1010)视壁挂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事因讲大义,皆有伦理在位耸听。上嘉纳之,群臣皆呼“万岁”,即席赋诗二首以宠其行,命群臣咸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会于宜春苑。(《玉海》)。

九月九日:望楚山(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有三名,一名马鞍山,一名灾山。宋元嘉二十五年(448),武陵王刘骏(430~464)为刺史,屡登之,鄙旧名望郢山,因改为望楚山。后遂龙飞,是孝武望之处,时人号为凤岭,高处有三磴,即刘弘(236~306)、山简(253~312)九日是宴殿宴赏于此。[习凿齿(328~412)撰《襄阳耆旧记》]

九月九日:雍熙二年(985)九月九日,沣州城(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大火至十七日捕灭。(《玉海》)

九月十一日:天禧二年(1018)九月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宴近臣于长春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饯河阳三城节度使张旻赴任,以王旦(957~1017)在殡,不举乐。(《宋史礼志》)。

九月十三日:皇佑四年(1052)九月十三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御阁(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召贾昌朝(997~1065)讲“干卦用九,曰‘外以刚健,决事内,以谦恭应物。”,诏褒荅以卦义付史馆。(《王海》)。

九月十四日:天禧二年(1018)九月十四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日皇太子朝谒太庙(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乘金辂。(《王海》)。

九月十七日:景德三年(1006)九月十七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御崇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殿试贤良方正。(《选举志》)。

九月二十三日:元豊三年(1080)九月二十三日,宋神宗赵顼(1048~1085)亲祀明堂(今慈利县九溪皇城) 。(《通考》)。

九月二十三日:天禧二年(1018)九月二十三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召宗室、近臣对清景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内出御制,赐皇太子《元良述》、《六艺箴》各一卷,又作七言十韵诗赐宰臣寇准(962~1023)等,遂宴于殿内。(《玉海》)。

九月二十三日:乾兴元年(1022)九月二十三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奉天书至长春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宋真宗赵恒(968~1022)乾兴元年(1022)崩,宋仁宗赵祯(1010~1063)即位,召辅臣赴会庆殿,见先帝生平服御玩好之具。帝与辅臣议及天书皆先帝尊道膺受灵贶之瑞,不可久留人间,宜于永定陵奉安。九月二十三日奉道天书至长春殿,帝上香再拜奉辞。(《宋史礼志》)。

十月:

十月二日:庆历三年(1043)十月二日南蕃涂渤国遣使奉表贡佛金、骨、真珠、犀牛、头象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十月三日:皇佑二年(1050)十月三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赐致仕太子太傅杜衍(978~1057)袭衣、笏头、金带(今慈利县九溪皇城)。(《通典》)。

十月六日:嘉祐八年(1063)十月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是日灵驾发,引英宗赵曙(1032~1067)以梓宫升龙輴、祖奠与皇后步出宣德门(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群臣辞于板桥。(《宋史礼志》)。

十月六日:嘉祐八年(1063)十月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迁座于永昭陵宋仁宗赵祯(1010~1063)崩于福宁殿殡于殿之西阶(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十月六日迁座于永昭陵,韩琦(1008~1075)作哀册文,有风云惨郁以生、悲臣妾涕号而思殉云云。(《文鉴》)。

十月八日:景佑二年(1035)十月八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宴射太清楼(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帝中的者四。(《玉海》)。

十月十一日:天禧二年(1018)十月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召近臣于玉宸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刈小香占城稻,赐宴安福殿,上作七言诗,从臣皆贺。(《玉海》)。

十月十二日:嘉佑四年(1059)十月十二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庙(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中行礼,月色皎然,有黄云捧月(《容斋随笔》、《天中记》)

十月十五日: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十五日,是日诏封泰山上通泉庙为灵泒侯亭,亭山为广禅候峄山神,为灵岩侯。大中祥符二年(1009)是日诏泰山天齐王加号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七年(1014)是曰封泰山三郎威雄将军为炳灵公据《五代会要》后唐长兴四年(933)封泰山三郎为威雄大将军,上不豫泰山僧进药小康,僧请封之,据《宋朝会要》庙在兖州泰山下,即泰山神三郎也(《容斋随笔》、《天中记》)

十月十五日:太平兴国五年(980)十月十五日,太平兴国五年下元京城(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始张灯。张灯七月中元亦然如正月上元之夕至淳熙元(1174 )年始罢。(《容斋随笔》、《天中记》)

十月十六日:荆湖南北风俗,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阳(今慈利县风俗)昔古传盘古左手为东岳,右手为四岳,腹为中岳,首为南岳,足为北岳,盘古氏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十年为一甲子。(《路史》)。

十月十七日:庆历五年(1045)十月十七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猎于杨村,上亲射鹿及雉兔,遣使荐太庙(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既而召父老临问,赐饮食、茶彩而退。宰臣昌期等奏“陛下顺时畋猎登庙,俎以昭孝,阅军实以讲武,饮耆年以养老,赐田夫以劝农,一出而四美,具望宣什史馆。”从之。(《稽古录》)。

十月十八日:天禧三年(1019 )十月十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后苑(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滑州所献白鹿,因作赋赋曰“瞻彼中林震于珍物甡甡于野标一角以为奇濯濯其仪阅千龄而成白宛如雍畤之符来伏文王之囿。”云云。(《玉海》)。

十月十八日:雍熙二年(985)十月十八日五百罗汉会经日。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鎏金玉像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万寿山寿昌寺(今慈利县茅庵万寿宫)。(《藏经》)。

十月二十日:元豊二年(1079)十月二十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太皇太后崩于庆寿宫(今慈利县茅庵万寿宫) 。(《宋史礼志》)。

十月二十一日: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二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御集英殿为饮福宴(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宋真宗赵恒(968~1022)大中祥符元年(1008)命枢密副使张升望告昊天上帝,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执圭乘舆至大庆殿,门外降舆,乘大辇至天兴殿,荐享毕乘大辇还宫,更服靴袍、御紫宸,殿群臣,百官称贺,大赦。至二十一日诣诸观寺,行恭谢礼,御集英殿为饮福宴。(《宋史礼志》)。

十月二十三日:干兴元年(1022)十月二十三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崩,宋仁宗赵祯(1010~1063)即位。是日祔帝于太庙(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第七室。(《宋史礼志》)。

十月二十四日: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二十四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大中祥符五年(1012)诏以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恩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日为降圣节。唐会昌元年(841)十月二十四日诏以圣祖降改为降圣节。则宋朝用唐遗也。(《事物纪原》)。

十月二十六日: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二十六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礼仪院(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请改文子[辛銒(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45年)。老子十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瞿、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为通元真人唐天宝元年(742)十月二十六日,李林甫(683~753)奏文子号通玄真人,庾桑子号洞灵真人。至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二十六日改为通元。(《事物纪原》)。

十月二十六日:大中祥符三年(1010)十月二十六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诏大官进蔬食,宰臣请御常膳(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十月二十八日: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月二十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召辅臣至苑中山亭(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太宗圣制四部群书,又至玉宸殿作五言诗。王旦(957~1017)等皆赋。(《玉海》)。

十月二十九日:景德四年(1007)十月二十九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诏皇太子、宗室、近臣、诸帅赴玉宸殿翠芳亭(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稻赐宴,仍以稻分赐之。(《宋史礼志》)。

十一月:

十一月一日: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封泰山,以是日幸曲阜,备礼谒先圣庙,内外设黄麾仗。孔氏宗属并陪位帝服靴袍行献礼。又幸叔梁纥堂,命官分奠七十二弟子先儒,洎叔梁纥颜氏初有司定议肃,揖帝特展拜以表严师崇儒之意。复幸孔林以树拥道降舆乘马至文宣王墓,设奠再拜。大中祥符元年(1008)追谥曰“玄圣文宣王”,祭以大牢,修饰祠宇,乃追封叔梁纥为“齐国公”。颜氏鲁国夫人伯鱼母开官氏郸国夫人。(《宋史礼志》)。

十一月二日: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二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遣内侍就辅臣第赐飞白书各一轴,张士逊(964~1049)等入朝奏曰“陛下万几之烦,翰墨不倦,神笔奇奥旷古未有。”,上曰“朕听政之暇无所用心以此自娱耳。”。(《玉海》)。

十一月四日:康定元年(1040)十一月四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以新制《风角集占》三卷,赐辅臣其风角,谓候四方隅之风,以占吉凶。(《备边要览》)。

十一月五日:天圣六年(1028)十一月五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出秘阁(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校理范仲淹(989~1052)通判河中,时癸亥日冬至也。(《玉海》)。

十一月五日:大中祥符九年(1016)十一月五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赐辅臣玉清昭应宫(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甘露歌,其歌曰“名神浆,称天酒,考祥图兮,嘉应之首,降仁寿兮,未央,观旧史兮,太宁之祥”。(《玉海》)。

十一月六日:明道元年(1032)十一月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天安殿恭谢天地,次太庙明道元年(1032)十月修宫室(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成,诏十一月六日恭谢天地。(《礼志》)。

十一月六日: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以皇太子生,宴辅臣、宗室于太清楼(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读三朝宝训,赐御诗。(《玉海》)。

十一月六日:太和八年(834)十一月六日,惟俨禅师(737~834)告寂惟俨禅师(737~834)澧州药山僧,年七十。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后从马祖得道师一,夜登山经行,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应澧阳(今慈利县)东九十里许,居民尽谓东家明晨迭相推问。太和八年(834)十一月六日乃告寂,塔于院东隅,唐文宗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楚通志》)。

十一月八日:天僖四年(1020)十一月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修尚书省龙图学士陈尧咨(970~1034)总其事(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会要》)。

十一月十日: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十日翰林侍讲学士孙奭(962~1033)知兖州,帝是日作七言诗,宠其行,诏近臣皆赋(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十一月十二日: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十二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命学士李宗谔(964~1012)祭河渎(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十一月十四日: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十四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次澶州(今慈利县),宴从臣、父老于驻跸延禧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十一月十八日:景佑五年(1038 )十一月十八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改元宝元。(《玉海》)。

十一月十八日: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十八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因雪宴近臣于崇文院(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帝作瑞雪五言诗。令馆阁即席和进。(《玉海》)。

十一月二十日:康定二年(1041)十一月二十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改元庆历。(《玉海》)。

十一月二十日:庆历元年(1041)十一月二十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南郊(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玉海》)。

十一月二十一日:天禧二年(1018)十一月二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召近臣至太清楼(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观太宗御书。赐宴楼下,上作太清楼阁书歌二首

十一月二十三日:大中祥符九年(1016)十一月二十三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召近臣观书于龙图阁(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杨亿(974~1020)、吕夷简(978~1044)与上作诗五章分赐王旦(957~1017)等

十一月二十四日:天圣十年(1032)十一月二十四日,夏王李德明(981~1032)薨,宋仁宗赵祯(1010~1063)乘舆至幕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服素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当御座前,跪奏请皇帝为夏王李德明(981~1032)薨举哀。(《宋史礼志》)。

十一月二十五日:天圣二年(1024 )十一月二十五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天圣二年加上宋真宗赵恒(968~1022)谥曰“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宋史礼志》)。

十一月二十五日:庆历七年(1047)十一月二十五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庆历七年(1047)加上宋真宗赵恒(968~1022)谥曰“膺符稽古成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宋史礼志》)。

十一月二十七日: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二十七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方就寝(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见神人星冠绛衣。宋真宗赵恒(968~1022)谓辅臣曰:“去冬[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庚寅(二十七日),夜将半,朕方就寝,忽室中光曜,见神人星冠绛衣,告曰:‘来月,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竦然起对,已复无见,自十二月朔,即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以伫神贶。”适皇城司奏,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令中使视之,帛长二丈许,缄物如书卷,缠以青缕,封处隐隐有字,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王旦(957~1017)等皆再拜称贺,帝即步至承天门,瞻望再拜,遣二内侍升屋奉之下,王旦(957~1017)跪进,帝再拜受之,亲置舆中,导至道场,授陈尧叟(961~1017)启封,复命陈尧叟(961~1017)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词类《洪范》《道德经》,始言帝能以至孝至道绍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盛以金匮。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遣官告天地宗庙(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社稷,大赦,改元。王钦若(962~1025)之计既行,陈尧叟(961~1017)、陈彭年(961~1017)、丁谓(966~1037)、杜镐(938~1013),益以经义附和,而天下争言祥符矣。独龙图阁待制孙奭(962~1033)言于帝曰:“以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默然。(《宋史》)。

十一月二十九日: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一月二十九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诏加岳后号:东岳淑明后,南岳景明后,西岳肃明后,北岳清明后,中岳正明后。(《会要》、《事物纪原》)。

十一月二十九日:庆历三年(1043)十一月二十九日,澧州(今慈利县)献瑞木有文曰“太平之道。”。(《事物纪原》)。

   十二月:

十二月一日:淮阳郡以是日种谷。淮阳郡西北接南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灌溉,每十一月一日种谷,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种,一年三熟。[盛弘之(元嘉十四年,437年)撰《荆州记》]。

十二月二日:开宝元年(968)十二月二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生以为承天节。初乾德五年(967)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当鲁分从镇星辰,见东方占曰“有德受庆,大人奄有四方,子孙蕃昌。明年(968)元德皇后李氏(943~977,乾州防御使李英次女。乾州,今湖南凤凰县。媒人为溪州刺史幕容延昭。溪州,今湖南永顺县。)梦以裙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真宗于开封(误。应为今慈利县九溪皇城。)第,赤光照室左,是指有文成天字。至道三年(997)即位以生日,为承天节”。群臣上寿于崇德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晏殊(991~1055)作《承天节述圣赋》,杨亿(974~1020)作《承天节颂》。(《出天中记》)。

十二月四日: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四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命石保吉(954~1010)赐契丹使宴射于土津园(今慈利县九溪皇城)。赐宴自后使至赐宴此其始也(在慈利县九溪皇城订立了《澶渊之盟》)。(《事物纪原》)。

十二月五日:景德二年(1005)十二月五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宴尚书省五品诸军都指挥使以上,契丹便于崇德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不举乐。以明德皇后李氏(960~1004)丧制故也。景德二年(1005)时契丹初来贺承天节,择膳夫五人赏本国异味,就尚食局造食,诏赐膳夫衣服、银带、器帛。(茶、布、油、酒、金、银等自此由慈利县九溪皇城销往契丹)。(《通考》)。

十二月十一日:大中祥符三年(1010)十二月十一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是日亲飨庙(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将祀汾阴。(《通考》)。

十二月十三日:十二月十三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命乔希颜(前都官员外郎)等巡铺。太宗雍熙二年(985)诏贡上礼部引试分差官廊下巡铺,勿容私相教授。至真宗景德四年(1007)十二月十三日命乔希颜等巡铺,自此巡铺遂为定制。(《会要》)。

十二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十四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召近臣至龙图阁(今慈利县九溪皇城)阅书,又幸资政殿作诗,命即席皆赋。(《玉海》)。

十二月十八日:至和元年(1054 )十二月十八日,宋咸(? ~1063)上《注周易》十卷,诏褒谕。(《玉海》)。

十二月二十一日:嘉佑四年(1059)十二月二十一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诏正旦日食,自是日不御前殿(今慈利县九溪皇城),减常膳。(《玉海》)。

十二月二十二日:同光元年(923)十二月二十二日,万寿节。唐庄宗李存勖(885~926)同光元年(923)十二月二十二日,万寿节,百官斋会於开封府。(《玉海》)。

十二月二十四日:楚俗:以竹枝扫屋尘,换炉火,夜具酒果,送灶神朝帝。(《楚志》)。

十二月二十四日:吴中以是夜祀灶神,谓灶神。翌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祷之。(《风土记》)。

十二月二十四日: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范至能(1126~1193)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词》)。

十二月二十六日:嘉佑三年(1058)十二月二十六日,宋仁宗赵祯(1010~1063)命杨绘(1027~1088)为集贤校理。嘉佑三年(1058)杨绘(1027~1088)献书意诗旨《春秋辩要》,十二月二十六日命为集贤校理。(《会要》)。

十二月二十六日:大中祥符九年(1016)十二月二十六日,宰相王旦(957~1017)诞辰,宋真宗赵恒(968~1022)诏赐羊三十口、酒五十壶、米面各二十斛。(《宋史》)。

十二月二十七日: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二十七日,宋真宗赵恒(968~1022)命王旦(957~1017)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宝册使,赵安仁(957~1018)副之。宋真宗赵恒(968~1022)天禧元年(1017)十一月奉宝册仙衣于文德殿,乃斋于天安殿后室,四鼓,帝诣天安殿酌献天书,毕大驾赴玉清昭应宫,衮免升大初殿,奉册讫奠玉帛,荐馔三献饮福登歌,二舞望燎如祀昊天上帝,仪分遣摄殿中监,上紫微大帝绛纱袍七,元辅弼真君红绡衣,翊圣保德真君皁袍。帝改服靴袍诣宝符阁焚香,群臣诣集禧殿门,表贺。帝又服袁冕诣天兴殿,奉上圣祖天尊大帝,册宝仙衣,毕改服。诣保宁阁焚香,还宫。命诸州设罗天大醮,先建道场,至二十七日命王旦(957~1017)为兖州太极观奉上宝册使、赵安仁(957~1018)副之。(《宋史礼志》)。

十二月三十日:日月其除。送寒迎春。(《六帖》)。

十二月三十日:三百六旬之尽,七十二候之穷。[【南北朝·梁】宗懔(501~565)撰《荆楚岁时记》]。

十二月三十日:爆竹之傩人家各于门首燃薪满盆贫富皆尔谓之相暖热。[【晋】周处(236~297)撰《风土记》]

十二月三十日:李畋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晋】抱朴子(283~343)撰《音肖独足鬼》]。所崇叟求报谢,而妖弥盛畋谓曰“公除夕”于庭中爆竹数十竿,叟然其言妖止。(【唐】《异闻录》)。

十二月三十日: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晋】周处(236~297)撰《风土记》]

十二月三十日:岁暮,家家具肴蔌,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南北朝·梁】宗懔(501~565)撰《荆楚岁时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封有哪些历史名人?
宋仁宗赵祯简介 宋仁宗为什么一生没有儿子?
宋真宗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二婚的刘娥,并金屋藏娇数十年呢?
十六、北宋、辽(公元960庚申—1127年丁未)
谈谈宋仁宗赵祯的生活和事迹(一)
她是少数被正史高度评价的女政治家,却在明朝被抹黑成一代奸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