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探微(087):再接再厉——释“再”(下)

朱英贵

(紧接《再接再厉——说“再”(中)》)

    四、“再”字的造字本义及字义演变源流

由前文的论述可知,“再”字的造字本义就是“举”了一次又“举”一次,概括言之就是:第二次或者又一次

“再”字有时专指“第二次”,例如:“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书·多方》)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因此教导过你们,我因此讨伐你们,囚禁你们,至于第二次,至于第三次。假如还有人不服从我发布给你们的命令,那么我就要重重惩罚他们!再如(注:顺便提及,本论大凡第二次举例都用“再如”称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

“再”字有时也可以指“两次”,例如:“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汉书·孔光传》)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光总共担任御史大夫、丞相职务各两次。再如:“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宋·苏洵《六国论》)此句中的“再”应该解释为“两次”,因为解释为“第二次”的时候一般不放在句末。又如:“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此句中的“日再食”应该解释为“每天吃两顿饭”,而不应该理解为“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再”字有时还可以指“又一次”,例如:“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礼记·儒行》)孔颖达疏:“再,更也。言儒者有愆过之言,不再为之。”这几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只要认准了就坚决去做。认准了的事,做过了从不后悔,尚未做的也不考虑那么许多。说错了的话就不又一次说了,对于流言蜚语也不去穷究。时刻保持威严,拿定主意的事说干就干,绝不优柔寡断。再如:“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盖借寨墙为蔽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于是所有的枪支一齐发射,敌人象落叶似的纷纷跌下马来。等敌人的枪又一次射击的时候,寨子里的人又像鸭子一样趴在地上了,这是借寨墙来作掩护的。

“再”字有时还可以泛指“多次”,例如:“该员(革党参谋领袖)亦大骂瑞铁二人为贼,直认为革党不讳,临刑时大呼苍天者再,大呼大汉万岁者再,观者为之流泪。”(张篁溪《辛亥革命征信录》)此例中的两处“再”都是多次的意思。

“再”字由于经常用于动词之前,于是就会引申出许多种副词的用法:

其一,“再”字可以表示重复或继续的意思,例如:“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再如:再试一次 / 拿来再商量/ 下次再议等等。

其二,“再”字可以表示重或者重新的意思,例如:“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大臣侍奉君主,如同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毫无怨恨。希望您不要重新又说了。再如:“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可以重新用火一烤就使药物熔化。

其三,“再”字可以表示更或者更加的程度意思,例如:“孩子,你可要说实话,妈经不起再大的事啦。”(曹禺《雷雨》第三幕)再如:“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又如:再高点儿 / 再多点儿……

其四,“再”字可以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例如:“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再如:“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其五,“再”字可以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例如:“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其六,“再”字可以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例如:“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其七,“再”字可以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例如:“我掂着这么体沉,这再不是杨木,一定是黄松做的。”(《红楼梦》第四一回)再如:“你再不走,船开了,你又没有铺盖,又没有盘缠,外国人拿你吊起来我可不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

其八,“再”字可以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或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例如:“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根据上面对“再”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再”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五、含有“再”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再”字的相关成语不算很多,“再”字在成语中的意思保留的通常都是它的造字本义,有些是“第二次”的意思,有些是“再一次”的意思。现分别举一些例子。

其一,成语中的“再”字表示“第二次”意思的,例如:

顿首再拜——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语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恩若再生——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枯木再生——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语见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让再让三——指几次三番地推让。语见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源自《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源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造之恩——再造:再生。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语见《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至再至三——指一而再,再而三。语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源自《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因此教导过你们,我因此讨伐你们,囚禁你们,至于第二次,至于第三次。假如还有人不服从我发布给你们的命令,那么我就要重重惩罚他们!

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源自《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语见《荡寇志》一○九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其二,成语中的“再”字表示“再一次”意思的,例如: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源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语见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盛筵难再——比喻良机不易重逢。语见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时不再来——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语见《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停妻再娶——有妻并未离异,又与人正式结婚。语见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

一呼再喏——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语见《韩诗外传》卷五:“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

一误再误——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源自《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砺,引伸为奋勉,努力。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然后再相斗。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源自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源自《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这段话的意思是:晋国有个人叫冯妇,青年时善于跟虎博斗,老年时成为很善良的读书人。一次他到郊外,有很多人在追逐一只老虎。老虎凭借着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没有人敢去触犯。众人看见冯妇来了,都上前迎接。冯妇挽起袖子下车,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读书的人们讥笑他。

再做道理——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语见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五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望鱼际,识病情!
52岁退休金3800存款20万,生病住院没亲人照顾:我不离婚选择单过
垂丝海棠(3)
下女The.Housemaid.1960
你以为是违法但其实都合法的件事!!
西游记路线图绘制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