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远建: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对联续评(壹)

撰/杨远建 (湖南 洪江)

序言

《楹联丛话》,以下简称《话》,其所收录佳作,其实甚多。然在第一轮选评中,不知为什么,当时只看好152副对联。还算好,在这五个月的点评中,需要不断翻阅《话》,又发现,在没有被选上的楹联中,还有一些佳联。于是,在进一步认真研读了一遍《话》后,又竟然还选出了359副对联。心中甚喜,准备在第一轮选评完后,对它们进行点评。此期是续评的第一期,本人打算,一期点评30副,一个月一期,如此,这第二轮点评,要点评完359副对联,刚好需要一年时间。大家会问,你为什么这么卖力搞楹联的选评呢?答曰,其实,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可以逼着自己去深入学习古代名联。对余个人来讲,唯有“逼”,才有动力,才能消解一些余固有的惰性,提高学习效果和进度,为创作优秀的对联打下较好的基础。多年来,本人逐渐认识到,对“艺”的追求与提升,真是永无止境也。唯有真正放下名利,长期坐冷板凳,刻苦学习,如此,无论是文学理论水平,还是对联创作水平,才有可能都获得不断地提高。当然,这种学习模式的出现和运用,也是与吾的个人特性紧密相关的。由于本人天性愚笨,记忆力、理解力都很差,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长期埋头苦干,反反复复去揣摩、理解和消化,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文化血液里,方能有丁点儿之收获。

大家也会问,你点评只有区区30副对联的一期选评,为何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呢?答曰,一是,慢工才能出细活。二是,《话》中所提供的楹联创作背景、点评都极其简略,有的楹联连这些东西都没有,都必须到网上去搜索、查找、核对和补充,为点评提供相应而较完整的资料。三是,楹联用典甚多,也需要一一查证。四是,点评文字的篇幅虽然很小,但是其立意、裁剪和语言的组织,亦十分复杂,也是要颇费一番功夫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写出一篇优秀的点评短文,也是相当困难的。这些工作既费时、又费力,搞一期,需要十二、三个早晨。而且,虽然每一个早晨都要花费上两、三个小时时间,不过,也只能写出二至三篇点评初稿来。另外,当然,不能天天写点评,还要留时间去即五是,不断学习充电,和进行其它一些必要的文学创作与交流。吾想,学习应是第一要务,毛泽东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本人觉得,对于五千年的文明,即使学一辈子,恐怕十万分之一,都不能学到手。六是,上班。总之,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十分紧张,一个月点评一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不过,虽然紧张、辛苦,这种热爱古典文学的业余爱好,却常常让人心情愉悦,并极易于打发时间,一天24小时,往往转眼即过。如此人生,轻松畅快,真是好也!

是为序。

                         中元节后第三天  杨远建  于沙湾

1、第八页

学成君子,如鳞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简评:《话》云,《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载联语尚多,此联为其中之一,是朱熹(朱子)题松溪县学明伦堂联。梁章钜曰:其“以见南宋时楹贴盛行,虽大贤(朱熹)亦复措意于此矣。”上比言“学”,即学问,下比言“德”,即品德,朱子谆谆教导学子们要“德”、“学”双修。以散文入联,比喻精确、连绵,形象地昭示出做“君子”、为“生民”的重要性和学子们应有的中华精气神。

2、第十二页

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

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

简评:《话》转载《敝帚斋余谈》语云:“尝于都下见一罢闲中贵,堂间书一对云云”即是此联。“无”、“有”二个反义词有规律重复的对应而出,加上“尽是”、“聊为”的进一步说明与映衬,在心态的灵动描写中,尽情地塑造了“罢闲中贵”富足而无聊的人物形象。语言明白如话,无甚积极意义,但究其笔法,亦可传之矣!

3、第十五页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简评:“绍兴府城外三江,滨海地也。居民每有‘其鱼’之叹。明汤太守绍恩创建应宿闸,水患始息。后人立公祠,乞徐文长撰庙联。文长疾书(之)”(《话》)梁章钜评此徐联曰:“两用成语,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乐述之。” “炼石补星辰”即用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传说。“万历”指明代神宗朱翊钧的年号。“禹”即大禹,“凿山”用大禹治水事,赞扬汤太守绍兴治理水患。“汤”指汤太守绍恩,也暗指公元前1600年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商汤,因以“汤”借指华夏。故而此联正如梁章钜所评,十分雅切,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含蓄有味。且上下联极为对等,满副正气,故人皆爱之。 

4、第十六页

淮蔡之功茂矣,抑有过之,大难削平,重奠东南半壁;

琴鹤之操凛然,于今为烈,名贤继起,恰符五百余年。

简评:《话》曰:“耿精忠之变,李邺园总督之芳,扼守衢州,厥功甚伟。入为兵部尚书。三衢军民为立生祠”,并题此联。“耿精忠之变”指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靖南王耿精忠反,蓄发恢复汉衣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淮蔡之功”即指的是唐宪宗力排众议任用裴度做宰相,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叛乱。这里借此赞誉清李邺园总督的平叛之事。“琴鹤之操”用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的典故,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联意极具当时时代特色,今人也许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看法,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过,它的文学价值,现在品来,依旧是比较高的!尽可学之。

5、第十九页

春秋纪合八千岁;

甲子周回三万旬。

简评:梁章钜云,此为清乾隆《万寿盛典》所载祝乾隆八旬万寿七言联。联语对仗极工,别有机趣。按照诗律格律来讲,“八(入声)”与“三(平声)”前拗后救,即律诗创作传统手法——“救坳”。联借数量词“八千岁”、“三万旬”缀尾作结,手法极具夸张,虽写的都是时间,然不觉其合掌,倒见出一片真诚,联意祝寿意味甚浓!

6、第三一页

蒙难观爻,石径蒺藜皆卦象;

拘幽作操,云田柞棫亦琴材。

简评:《话》云,甘肃文县地极瘠僻,荒山中有文王庙。县志谓即古羑里地,亦未见其确也。狄道吴信辰(镇)有文王庙联,即此联。梁章钜评曰:“亦第切其地云尔。”“羑”是易经文化演义地,文王被拘禁羑里而在牢中演周易,把伏羲八卦演绎成八八六十四卦,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故而联语起笔“蒙难”、“拘幽”直言文王被拘禁一事,一“皆”一“亦”比喻得当,手法夸张,“蒺藜”“柞棫”就地取材,锤炼意象,写出文王“观爻”、“作操”之才非同一般。联语如此以小见大,亦可惊天地泣鬼神也。

7、第三二页

汉家宫阙来天上;

武帝旌旗在眼中。

简评:为关帝庙联,《话》云,此联与“ 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国山河半夕陽。”皆集句之浑成者。然先主閟宫、丞相祠堂未尝不可移用,又不若“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国衣冠拜冕旒”二句较为雅切。梁章钜说出了这副联语的优(浑成)缺(未尝不可移用)点。上下联原文有不同的出处,其是“集句”而成,达到“浑成”已是难得。就算是一人所作,要想浑然天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若要“雅切”更是难上加难了。梁章钜告诉今天的楹联创作者们,其作品必须在“浑成”的同时,还要“雅切”,方可称为佳构!

8、第三三页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王,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简评:此亦为关帝(即关羽,汉代山西人)庙联。梁章钜评曰:“可包一切、扫一切矣。”也就是说,其概括性极强。“武穆”即南宋岳飞,死后平反,追谥武穆,在关羽之后而“神”。“文宣”即孔子,山东人,他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在关羽之前而“王”。“千古”、“一人”各自有规律重复一次,语言通俗、简略,在对比、强调中,反映出关羽之伟大也!联语十分豁目,真乃神笔!

9、第三三页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

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南。

简评:此为清代胡书农学士题关庙联。庙即杭州西湖金沙港之关庙,在南山北山之中(间)。上比写关羽“圣至于神”,以“如”字,引出两个四言句中自对的分句,比喻精妙,大气,尽显“神”之风韵。下比写关庙,借西湖南北两高峰,以及“武穆”、“忠肃”之墓,写出关庙之地理、人文机关、含蕴,意境浑穆、苍劲,含蓄地表达出联作者对关羽的无限敬仰与赞美之情。

10、第三三页

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日偏逐天涯,且休道万钟千驷;

曾许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又肯忘樽酒绨袍。

简评:《话》云,河南许州八里桥有关帝庙,壁有画像:帝(关羽)骑马居中,曹公(曹操)及张辽(魏国大将)等分立两旁,酌酒饯行。人联语题之。梁章钜评曰:“此联最著于人口,此事亦见正史。”读之,联语是庙中壁上饯行图的具体描绘,层层梯进,逻辑严密,最后以“且休道”、“又肯忘”作转折,更是关羽面对曹操时说的真心话,又好似联作者对关羽的谆谆劝导。细细品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是对关羽以“义”为先精神的极高赞美,也道出了为什么后人愿意到处修建关帝庙的真正原因。

11、第三四页

史官拟议曰矜,误矣,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

后世尊崇为帝,敢乎,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

简评:“乩笔”指扶乩时在沙盘上写字的木锥,亦指扶乩中假托神灵书写的字迹。梁章钜按曰:此才人之笔,托名于降乩者(关羽)也。也就是说,联作者以关羽的口吻创作此联。然梁亦评云,此联为帝(关羽)辨“矜”字,其意甚善。然“视如无物”云云,则仍不脱“矜”字,似非帝所欲(想)云(说)。联语起笔摆出评论关羽的历史事实,而接着以“误矣”、“敢乎”的关羽口吻作否定,章法曲折,语意果断。一“矣”一“乎”作用多重,尤其见出关羽不但武功天下第一(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文采亦裴然(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也!联语上下、前后浑然一体。

12、第三四页

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虎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简评:梁章钜转载《熙朝新语》云,此联是山东庠生张大美梦中于关庙为关羽所作。按当今的唯物来讲,其故事(“次年乡试,首场张构思未就,倦而假寐。梦帝肘之曰:‘起,起!尔忘对联字数乎?’张惊寤,文思沛然如夙构。榜发,中式第四十二名,适符联字之数。”)纯属迷信之言,不可信之,传之。然此联从文学上来讲,无论如何都算是佳联。上比是关羽一生的总结,说由于“数定三分”,虽然“辛苦备尝”,依然“未了平生事业”,憾哉!下比言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关羽依旧“志存一统”,今天,即使到了熙朝(清代康熙朝,是此联作者生活的朝代),作为被供奉的神灵,也要帮助帝王“伏虎降魔”,原因是“只完(了)当日(关羽生时——三国时期)精忠”。好一个“只完”呀,说得轻,落得重!这种想象、假设,构思特出,颇耐人寻味!

13、第三五页

不爱财,不爱酒,不爱妇人,是个老头陀,祗因眉宇间带两字英雄,担搁了五百年入山正果; 又要忠,又要孝,又要风流,好场大冤孽,若非胞胎里有三分痴钝,险些做十八滩顺水行舟。

简评:《话》曰:秦涧泉学士(大士)联云:“ 三教尽皈依,正直聪明,心似日悬天上;九州隆享祀,英灵昭格,神如水在地中。”则四平八稳之句也。若世所传“不爱财,不爱酒”一联,直是委巷荒唐之语,所当亟为别裁,而俗流颇多脍炙之者,不得不附录而辨之(即此联,所谓世所传乩笔联。)上比“不爱”三次有规律出现,“不爱财,不爱酒”结构完全相同,而接着的一句“不爱妇人”却变成了四字分句,同中又有不同,使声韵在变与不变中气势连绵,美不胜收。下比亦如是。联语以散文、口语入联,极似关羽声口,颇有意趣,读之,不觉于感慨中,笑语声声也!

14、第三五页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著心来。

简评:梁章钜言,“闽浙交界仙霞岭巅关庙最著灵异。联扁极多,惟周栎园先生(亮工)一联(即此联)熟在人口。”梁在录此联后,又进一步说明,“自国(清朝)初至今,有献新联者,即将旧联撤去。惟此联屡经修饰,无敢易之者。然实非雅音也。”确实,联语纯为世俗口语,实在不算“雅音”,然人们读来易懂、易记。另外,其说出了人们想说而说不出口的实在之大道理,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故能“熟在人口”,不胫而走如是。

15、第三七页

违亲不孝,背君不忠,敢辞瘴雨蛮烟,采药当年心最苦;

传季而王,偕仲而霸,岂意吴头楚尾,瓣香到处德维新。

简评:此为湖北一至德祠联,不知何人所撰。至德祠又名泰伯庙、让王庙,最早建在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后多地建之。皆为了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泰伯,姬姓,其父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其母亲名叫太姜,古公亶父的正妻,生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周文王,周朝奠基者)都很贤明,其父因此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泰伯为了成全父亲,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奔到荆蛮(吴)之地,文身断发,以誓不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其道德水平甚高,故曰“至德”。上比言泰伯虽然避让了季历,但却有“违亲不孝”、“背君不忠”之失。在最讲究忠孝的古代,泰伯离开父母,来到偏僻的“瘴雨蛮烟(荆蛮)”之地,却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尽忠,内心当然是最苦的了!然而下比言,这虽只是为了“传季而王”、谁知其却能“偕仲(仲雍)而霸(吴)”,而使后来“吴头楚尾(荆蛮)”之地会因“瓣香(至德祠)到处德维新”也,通过对比,其歌功颂德,可谓含蓄而到位!

16、第三八页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简评:梁章钜闻广东省城真武(北方之神,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庙有苏文忠公(苏轼)手书一联,即此联。梁评曰:“语意岸异,非凡手所能,而是否苏笔(撰、书写),尚须向粤东人考之。”这里,联语以一字领“逞”、“有”起笔,可谓干脆、果断;而用“披发仗剑”、“降龙伏虎”来形容“威风”、“手段”亦可谓“语意岸异”而十分雅切也!而后以叠加的虚词“焉耳矣”、“云乎哉”缀尾作结,构思与众不同,其感叹意味甚浓,是赞?是贬?读者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而领会之也!

17、第三八页

莲宇岧峣,去天尺五临韦曲;

芦塘淼漫,在水中央认弥陀。

简评:“观音大士祠联最多,惟京师陶然亭中数联胜于他处,而均忘撰者姓名”(《话》)。梁章钜评此联曰:“则雅切陶然亭景物矣。”“莲宇”这里指观音大士祠,说其“岧峣”,意即形容祠很高大、峻拔,故而随后有“去天尺五”的夸张之说,然前后逻辑联系紧密,想象自然,没有说大话之失。“韦曲”这里指游览胜地——陶然亭。“临”意即观音大士祠与陶然亭连在一起,景色互相映衬,也说出了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下比言观音大士祠西边的大面积水域,在这“淼漫”的“芦塘”“水中央”完全可以拜认“弥陀”。“弥陀”即阿弥陀佛的省称。意译为无量寿佛,其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与释迦﹑药师并称三尊。下联比上联想象更加丰富、缥缈而神秘,两比文学描写皆甚佳,其生动而富于诗意的意象,以及独特的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应是当代楹联创作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18、第三九页

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

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简评:此联《话》云为题诸葛忠武侯庙联。“伊吕”是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吕尚合称,他们二人都是辅佐帝王的有功大臣。“两表”即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上比首个分句“伊吕允堪俦”意为如果有伊、吕两位一样的辅弼重臣允许来作伴侣,帮助诸葛亮出谋划策。整个联语以“岂仅”、“犹余”作议论,使章法顿生波澜,含蕴骤增,余味无穷者也。这样以来上联之意不是历史,而是假设了,它从反面含蓄地传达出诸葛亮单打独斗、缺少左膀右臂的历史事实。下联则从历史实际出发,说无奈“匡复”只是“永怀”,终究不能统一天下,但是诸葛亮有两篇好文章表达了做臣子的心——忠心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联语正如梁章钜评曰:“皆能恰称身分,胜读陈承祚(《三国志》作者陈寿)史评矣。”

19、第四一页

君德难回,当此众叛亲离,若但如微子去、箕子奴,无以激亿万人忠贞之气;

臣心不死,即兹魂飞血溅,犹将以周日兴、殷日丧,上诉诸六七王陟降之灵。

简评:《话》云,卫辉府(即今河南省卫辉市)有比干墓,世所传宣圣(大明宣德皇帝)题碣者也。城北又有比干庙,有此长联。梁章钜评曰:“词旨激昂,然颇似时文家两小比矣。”“比干”,子姓,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被称为“亘古忠臣”。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对帝辛(纣王)的暴虐统治,比干多次劝谏,但都未有效果,比干最终以死相谏。上比用“微子去、箕子奴”作对比,从反面言比干在“君德难回”的现实面前,与“二子”行为不同,敢于以死相谏,有“激亿万人忠贞之气”,联作者之赞誉甚高。下比言即使“魂飞血溅”,比干依旧“臣心不死”,为国效力,有“上诉诸六七王陟降之灵”。整联通过形象地议论,强烈地见出比干确为史上之“亘古忠臣”也!

20、第四二页

宫中下见南山尽;

城上平临北斗悬。

简评:“济南城北有北极阁,远对千佛山,俯瞰大明湖,枕城而立,为会垣最高处”。有集句联,梁章钜评曰:“可谓工而切矣。”便是此联。原句出自唐代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诗:“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此诗以写景为主,不但景物描写细腻、贴切、生动和大气,而且景中见情,虽是应制(“老干体”)之类的诗作,却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自然本集句联,亦是写景联,集之而挂在离长安数千里外的济南城北北极阁也是“工而切”者也!联语为七言联,篇幅短小,共一十四字,而表方位的字却有六个,即“中”、“下”、“南”、“上”、“平”和“北”。这样,则其空间感甚强,意境大气而磅礴。而集句者,在多如牛毛的古诗句中,偏偏选中这两句,我看,是有他的全面构思和独具慧眼的识见。

21、第四四页

九伐竟无成,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简评:据《话》载,此联在蜀中姜伯约祠中。姜伯约即姜维(202-264),其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根据《三国志》记载,姜维的北伐不止九次,而是十一次。 上比说“九伐”,不是具体数字,而是多次的意思。姜维虽多次北伐中原“无成”,然次次都能继承“武侯(诸葛亮)”“祁山六出”之“志”,激情北伐。下比“阴平一败”指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分三路攻打蜀汉。姜维坐镇剑阁,虽阻挡了魏军的进攻,然而就在此时,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并逼迫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后来,姜维利用魏国内部矛盾,“计诛邓艾”,报了“阴平一败”之“仇”。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亡国之仇,仅仅是诛杀一两个敌人主将而能报得了的吗?这只不过是对姜维的些许安慰而已!

22、第四五页

铜柱镇鸢飞,顾盼生风,意气真能吞浪泊;

金门留马式,男儿报国,姓名何必与云台。

简评:此为清余小霞州判(应松)作横州(今广西省横县)大滩伏波庙联。《话》载,广西伏波庙最多,皆祀马文渊(即马援,东汉开国第一大将,二征岭南)。“铜柱”典出《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而“援到交阯(今广东省及越南北部),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唐代李贤注引《广州记》语)后因用为咏马援功绩之典。“浪泊”指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东英县西南之西湖。《后汉书·马援传》:建武十八年 (42),援由海道讨征侧,“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金门”即“金(青铜)马门”,西汉武帝存放铜铸名马模型的地方。马援善于相马,征交阯时获得“骆越铜鼓”,就用来铸成名马的模型,献给皇帝,故亦自有“马式”之说。“云台”即指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刘秀)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而马援虽为东汉开国第一大将,但是马援的女儿是皇后,为了避嫌而没有把马援排进去。联作者就此事立论,一句“男儿报国,姓名何必与云台”,体现了马援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与上比“意气真能吞浪泊”一起看,则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而不用说,“何必”二字是全联最为出彩的地方。

23、第四五页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简评:《话》云,(清)杨紫卿明经(季鸾)薄游粤西,有(撰)柳侯庙(在今广西柳州罗池上)楹帖,即此联。梁章钜评曰:“词意超脱。”“柳侯”即唐代柳宗元,世称河东先生,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永州八记》游记散文最为精妙。到了宋代,柳被宋高宗加封为文惠昭灵侯。“贾傅”指西汉贾谊。“潮儋”即潮州和儋州,但从“文字”一语来看,其为用典,潮州借指韩愈,儋州借指苏轼。上比拉此三人为柳作衬,甚是恰当!也许福少才能够才多也!是借人赞人。下比写“河东”、“永州”和“柳州”三地借柳宗元之名而千秋永传,即所谓“地因人(始)重”也!是借地赞人。如此,上下比创作手法皆精湛也!

24、第四六页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简评:此为潮州韩文公祠联。梁章钜评曰:“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韩文公”即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谥号文。史载,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韩在潮州上任未满八个月,然而却在潮州,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一封书”指韩愈上皇帝书《论佛骨表》,上比写韩被贬潮州的原因,“不是”、“安得”的议论,使文笔曲折尽生。下比写韩在潮州的功绩,“只须”二字突出表现了韩愈雷厉风行的为政风格,对比强烈,虽语淡而情真也。

25、第四六页

疏许立身,一饭心常悬北厥;

功存谙学,半弓地已辟东林。

简评:此为清代秦小岘题无锡惠山之麓,邵文庄公(宝)祠联。邵宝,明代无锡人,为人至孝,清廉从政,不畏地方与朝中的恶势力,为受屈的平民辩护昭雪,并敢于上书直谏。为明中期著名大臣,谥号“文庄”。“疏许立身”是指在奏疏中自许的立身之本.“北阙”的原意为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这里,借指明朝廷。“弓”,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半弓地”形容土地面积很小。“东林”即东林书院,它始创于北宋,到明代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联语中,通过强烈地对比,形象地赞美了邵宝在道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与学问(半弓之地就能与东林书院媲美)两个方面所达到的常人难极的高度。

26、第四十七页

事君以道,无惮杀身,昔人称锡谷四谏之冠;

当官而行,不求利己,后世高碧山十老之风。

简评:无锡顾洞阳(可久)祠,有梁山舟学士(同书)题联,即此联也!顾可久,号洞阳,明无锡人,进士。生性直率,敢于直谏,两次遭到廷杖。“锡谷四谏”即指包括顾可久在内的四位一起于嘉靖朝因抗疏而受廷杖的无锡籍京官。“碧山十老”即明代弘治年间无锡碧山诗社初期主要人物,世称“碧山吟社十老”。联语借“四谏”、“十老”作陪衬,突出塑造了顾洞阳“无惮杀身”、“不求利己”的忠臣形象。其悬挂于顾祠,自然十分雅切。

27、第四七页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滨,下继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袂,晓行岭海,夜渡潇湘。

简评:无锡惠山有北宋人邹忠公(浩)祠。清初汤文正公(斌)题此联。邹浩(1060-1111年),宋元丰五年进士,历官右正言,因反对哲宗立刘妃为后,遭罢官。徽宗时受蔡京迫害。曾两次贬谪岭南,赦归后,因染瘴疾病亡。南宋高宗即位后,复其待制之职,赐溢“忠”。上比“慎独”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是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搜狗汉语)。《对联话》中“滨”作“洙”。“泗洙”是泗水和洙水的并称。孔子教弟子于泗洙之间,因以指其为设教之所。“伊洛”指伊水与洛水,也指二程理学。所以“上接泗滨,下继伊洛”是说邹浩的“慎独”思想上接孔子,下启二程。下比“再窜”与“晓行岭海,夜渡潇湘”相呼应,是指邹浩第二次被贬岭南。中间以“痛”字引出“引裾一袂”,说明再次遭贬的原因。“引裾”原意为拉住衣襟。这里用三国魏辛毗拉住文帝衣襟坚持诤谏的故事。典出《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引裾”喻人臣能据理直谏。这里用此典,自是赞扬邹浩的话!联语典雅、大气而畅快,意境高远,是对邹一生真实、恰切之总结。

28、第四八页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简评:此联为彭文勤公题西湖之岳庙。与吴云樵侍郎(芳培)题汤阴之岳庙联云:“千秋冤狱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一起被梁章钜评道:“对语各切其地,不可移易。”对联创作的第一要素,就是“切题”。也就是说对联内容要做到切人、切时和切地,方能“不可移易”。惟其如此,对联才有可能称作对联,称作佳构!此联语为五、四式九言短联,“惊心”、“溅泪”语出杜甫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暗含联作者对国事的担忧。西湖岳庙里,岳飞墓前塑有秦桧夫妻跪像,而其侧不远处又有花神庙,联作者借眼前这些景起兴,用联语含蓄地道出心中事,为古人进行文学创作时,以达到作品内涵深厚的重要手法和基本手段!即所谓景中含情,借景抒情也!

29、第四八页

八百里湖山,只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简评:《话》云,杭州之城隍庙,在凤凰山上,地势高敞,西湖即在眼底。有明代徐文长撰此楹联于此也。联语写出徐渭登高所见所感,所见者是“八百里湖山”、“十万家烟火”,所感者是“只是何年图画”、“尽归此处楼台”,其先有所见,而后才有所感,可谓前后关系紧密。而所见者一自然,一人文,大气纵横,意境开阔,如在眼前也;所感者一比喻,一对比,比喻形象贴切,对比强烈,尽显联作者之才情,亦足见出杭州城之风光特色。

30、第四八页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台。

简评:《话》载,温州府城外滨江,江中有小岛,即谢康乐(谢灵运)诗之“孤屿”也。屿中有江心寺,风景极似金山(在江苏镇江),朱沧湄(文翰)撰有此联。谢是这样描写“孤屿”的:“乱流正趋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诗《登江中孤屿》)其中“空水共澄鲜”为千古名句!联语上比回忆“当年”,而曰此小岛为“干净土”,语意双关,既赞美了谢康乐纯美的诗,也赞美了江心寺远离凡尘,是修养身心的绝佳之地。下比具体写这江心小岛,如“浮玉”,即其如一块玉石浮在江中,比喻精妙无比。“妙高台”在金山寺珈蓝殿后,是中秋赏月佳处。“妙高”是梵语,意为高不可攀的海国仙山,故而可知,联作者是借金山妙高台赞美此岛。整个联语虽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字字洁净,意趣天真,可谓婉婉约约,清清雅雅,而无半点人间烟火之气,实在令人向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畅、疏朗、从容——分析十副古人对联与大家共赏
【四海讲堂】走进国学丨《对联话》精品解读(九)
【对联目录】13-楹联丛话全编-清-梁章钜
联话清联十大家之三。梁章钜
对联欣赏(教师中心稿)
镇江籍楹联大家赵曾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