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十四城博物馆镇馆之宝,你想象不到

湘楚之地,

文化多元,文物众多。

湖南十四市州,

每家都有自己的宝库——市州博物馆。

每座博物馆里又有最具代表性的镇馆之宝。

它们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精粹。

馆藏精品很多,

不能一一列举,

我们精选了十四市州博物馆的14件镇馆之宝,

期待能得到一个答案:

哪件宝物,最动你心?



01

春秋愠儿青铜盞 —— 岳阳市博物馆     

春秋愠儿青铜盞   图/中国文明网▲

岳阳博物馆镇馆之宝春秋愠儿青铜盞,国家一级文物

核心优势:器身有铭文,记录楚人入湘历史

这件镇馆之宝1986年在岳阳县筻口镇莲塘村凤形咀山出土。

器作扁圆形,盖隆起,中部有由蛇盘结而成的镂空圆形提手,由四组共12根圆柱承托。

器盖、身内壁有铭文七字,经考证大意为:“春秋时期湘北一带,形势大好,它是楚国坚实的农业生产基地,铸成楚国强盛的基础。”铭文内容虽然简单,但一字一议,表述得比较完备。

楚国时期的湖南,几乎没有留下历史文献记载,这些带有铭文的出土青铜器,就成为了记录那段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专家认为该文物属春秋中期后段的楚国器物,因铭文中有“愠儿” 两字,故命名为春秋愠儿青铜盞。

02

中脯王鼎 —— 怀化市博物馆     

中脯王鼎  图/怀化新闻网▲

怀化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脯王鼎”, 国家一级文物

核心优势:稀有的秦代青铜重器

该文物因其口沿下外壁刻有“中脯王鼎”铭文而得名,1978年于溆浦县马田坪M24秦墓中出土。

“中脯王鼎”外观顶部带盖,内敛子母口,圆腹圜底,矮蹄足,方形附耳一对,耳上端略为外撇,盖隆起,上置三环状钮,钮与耳内铜链,1994年12月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怀化市文物专家田云国介绍, “中脯王鼎”出土时本为一对,形制规格一模一样,一只带去了湖南省博物馆,一只留在了怀化市博物馆。

怀化古属楚国黔中郡,那为什么在楚地会出现秦国铜鼎呢?

原来是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伴随“中脯王鼎”出土的铜矛,上刻有“少府”两字,史书记载“少府”为秦官名,而且“中脯王鼎”出土的墓葬封土厚达3米多,上面还覆盖着 3 座现代大墓,这就说明墓葬规格相对较高,由此推测可见是秦代将领在征战中逝世在楚地。

03

商龙柄兽面纹铜壶 —— 邵阳市博物馆     

商龙柄兽面纹铜壶  图/新浪微博▲

邵阳博物馆镇馆之宝:商龙柄兽面纹铜壶

核心优势:极为精美的夔龙纹青铜器

这件镇馆之宝形状歪颈堕腹,形似长瓠,口沿曲状,圈足单耳。单耳呈爬龙状,龙回首张牙,曲体、尾上卷,前足附着壶颈,后脚连接壶腹,龙体饰夔纹和三角形回纹,龙首有双耳双角。壶颈部有两层纹样,上层为两组夔纹,下层为一周勾连雷纹宽带。

夔是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是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只脚、口张开、尾上卷,在古代一些青铜器上经常会饰有夔纹。

04

“八部大王” —— 湘西州博物馆     

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庙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

湘西博物馆镇馆之宝: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庙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

核心优势:土家族的圣殿遗存

八部大王庙是土家族宗教祭祀的圣地,在湘西最有名的是龙山马蹄寨、保靖水坝洞、永顺老司城的八部大王庙。

保靖县拔茅乡水坝洞八部大王庙,解放初期因战火烧毁,遗留下石碑门楣,1979年由州博物馆征集入库收藏至今。

此碑呈长方形,长148厘米,宽76.5厘米,厚约20厘米。正中阴刻楷书“八部大王”四字,两边浮雕对称两条神龙,上部正中浮雕图案为一龙,下部为云水纹饰。保存完整,造型古朴粗犷,极具少数民族特色。

05

“评皇券牒” —— 永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五十三年“评皇券牒”木刻板  图/百度百科▲

永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清康熙“评皇券牒”木刻板

核心优势:迄今为止中国首次发现的《评皇券牒》木刻印版

 2005年在蓝山县荆竹乡征集,是迄今为止中国首次发现的《评皇券牒》木刻印版。

除文字叙述外,还绘有瑶族服饰饰、瑶民生产和娱乐场面,文物上的场景对推进瑶族历   史文化和源流研究,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同时,它对研究雕版印刷术在永州瑶族地区的传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06

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 —— 湘潭市博物馆     

元末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  图/红网▲

湘潭博物馆镇馆之宝:元末缠枝牡丹纹青花瓷罐

核心优势:元青花精品

 这件馆藏文物造型为元代罐类中的饱满型。

即:腹径长于高度、罐直口、短颈、鼓腹、浅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花   纹繁密,由上至下分为五层:缠枝花叶、缠枝莲花、缠枝牡丹、卷草、仰莲瓣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是君子所尚,莲花象征纯洁,牡丹是我国特有的   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   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元青花主要纹饰是缠枝牡丹,肩部的缠枝莲与近底部的仰莲,夹着中部主纹缠枝牡丹,   寓意莲生富贵。

07

动物纹提梁卣 —— 衡阳市博物馆     

动物纹提梁卣  图/衡阳市博物馆▲

衡阳博物馆镇馆之宝:动物纹提梁卣

核心优势:青铜器精品,入选中国文物精华展

该文物高50cm,最大腹径38cm,1988年衡阳县赤石乡出土,为衡阳市博物馆藏。

卣,酒器。此提梁卣出土于湘江流域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极为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

与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仅在湖南湘潭和广西各出土一件,但器高仅30余厘米。因此,这件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

越人先秦两汉时期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秦汉以后大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与今天的壮族、侗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卣铸造精良,可知春秋时期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较发达的铸铜水平。

1990年、2008年,该铜卣先后入选北京亚运会《中国文物精华展》和北京奥运会《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不仅是衡阳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华历史文明的见证。

08

战国彩绘陶壶 —— 常德市博物馆     

战国彩绘陶壶▲

常德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彩绘陶壶,国家一级文物

核心优势:代表楚文化精品的彩陶

1987年3月14日于汉寿县株木山乡砖厂M24出土。

该文物是泥质灰陶,盖高5.2厘米,盖口沿内敛,盖面上鼓,近沿处有三个高4厘米的立耳,饰长点纹、涡纹、三角形水波纹。壶口微侈,长颈内弧、溜肩,肩部有对称环形双耳,鼓腹,假圈足。器身饰七道四弦纹,弦纹中有白色戳点。

壶由盖和身组成,壶盖呈折壁浅盘状,弧顶,上有三个简化扁状立兽钮。

整器线条优美流畅,纹饰繁褥却层次清晰,布局规整合理。是战国楚墓出土彩陶之精品。

09

双凤谷纹玉璧 ——  益阳市博物馆     

双凤谷纹玉璧  图/搜狐▲

益阳博物馆镇馆之宝:双凤谷纹玉璧

核心优势:双凤鸟造型为楚文化标志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小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战国晚期佳作。

益阳市博物馆馆徽的造型就来自于它!

玉璧凤形精美。其双面均饰有凸起涡纹,壁旁各附有一透雕凤首龙身怪兽,凤昂首向上,龙背弯曲,造型优美生动。

凤是楚文化的标识,凤叱咤风云的浩气和异彩纷呈的风采,正是楚文化精神的绝妙象征。

10

鸮卣 —— 娄底市博物馆     

鸮卣  图/娄底市博物馆▲

娄底博物馆镇馆之宝:鸮卣,国家一级文物

核心优势:商晚期青铜酒器,以鸮为造型的青铜器

出土于双峰县金田乡月龙村的鸮卣,

通高:23.5CM   腹深:13CM    口长:20CM

该器物是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庙嘴上鸮卣”器表呈草黄色,虽铜质生锈,外观依旧光泽,出土时卣内装有玉玦、玉璜等。

身呈椭圆形,带盖,器身用羽翅装饰,盖面饰浅浮雕饕餮纹饰,两端为兽嘴,器腹两侧各置一环,内系提梁,底印有四矮兽足。

湖南省仅有四件,娄底博物馆藏“庙嘴上鸮卣”是其中之一。除“庙嘴上鸮卣”藏娄底市文物管理处外,其余藏湖南省博物馆。

11

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 —— 株洲市博物馆     

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  图/搜狐▲

株洲博物馆镇馆之宝: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

核心优势:元代金饰品中的上品之作

步摇是簪的一种,由单股的簪杆和簪头饰件两部分组成,簪头一般连缀花鸟枝叶饰件,走步则摇动,于是称为步摇。

这件元代花鸟蜜蜂银脚金步摇的簪头连缀着金片做成的花朵、蜜蜂、大雁、枝叶等造型,纹饰精细繁复,做工十分精良,是极为难得的上品。

12

虎纽錞于 —— 张家界市博物馆     

虎纽錞于  图/张家界市博物馆▲

张家界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船鱼、手、心人首纹虎钮铜錞于

核心优势:令人震撼的古代青铜乐器

该文物为铜质,军乐器;

器作椭圆柱形,顶饰虎形钮,虎张口、昂首、颈粗有项圈,躯细尾卷,作扑伏状,四足饰云雷纹,虎钮身和四肢饰柿蒂纹代表兽皮,顶平,饰有人面纹、鱼纹、鸟纹、手心纹和人物船纹,顶周边有较宽唇边,肩扁圆,斜弧腹渐内收,体腔比例高,下口较直,腹内空,通体墨绿色。

13

西晋简牍 —— 郴州市博物馆     

西晋简牍  图/湖南在线▲

郴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西晋简牍

核心优势:了解正史记载不多的西晋

2003 至 2004 年郴州市苏仙桥一基建工地出土三国吴简 107 枚、西晋简牍 904 枚,是中国简牍史上的重大考古发现。

经考古人员辨认和证实,简牍记载了西晋惠帝时期(公元 290 — 306 年)桂阳郡政府机构设置、郡县治理、地理交通、人口与赋税、土地与物产、祭祀习俗等内容。

由于西晋王朝历史短暂,正史记载不多,这批简牍对研究西晋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

象纹大铜铙 —— 长沙博物馆     

象纹大铜铙  图/长沙博物馆▲

长沙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纹大铜铙,国家一级文物

核心优势:中国出土铜铙之王,宁乡青铜器群中的重器

铙为乐器,使用时口朝上敲击,用于军旅,该文物1983年在宁乡市黄材镇龙泉村出土。

此铙呈褐绿色,钲部作合瓦形,上宽下窄,甬呈圆管状,与钲腔相通。钲面饰以粗线条组成的兽面纹,兽面以长鼻为界,左右两侧对称,半浮雕两眼略微凸出,上刻云雷纹。

隧部浅浮雕一对相向站立的大象,钲之周边、甬部满饰云雷纹。形体高大,气势恢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商周铜铙中最大的一件。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常立军 

 图片|资料图片

     微信编辑|唐兵兵 冯子贤(实习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庆游长沙 会一会长沙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鎏金观音造像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各省市博物馆镇馆之宝都有哪些文物?一文道尽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