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韵沁芳(第218期):中秋佳节,共赏“月”联
本期发《烟台晚报》(2021/09/17)
今日芝罘文艺版

       中秋佳节,天朗气清,山青海碧,芝罘美如仙境。中秋月,是古往今来诗人、联家喜爱的形象,在诗词、对联中,月或是自然画卷中的美好景物,或是人格化的良朋知己,或是相思之情的寄托,或是古今沧桑的见证。海上生明月之时,让我们一起品赏与月有关的对联佳作。
 
题金山明月亭
月明如昼;
江流有声。
 
       关于这副题“金山明月亭”联,吴恭亨的《对联话》中如此记载:“金山之胜,在俯临扬子江,从水次送睇楼观,皆作飞动之势。山有明月亭,伊墨卿知府秉绶署联云:'月明如昼;江流有声。’用成语雄桀惊人。”

       此联写金山明月亭,自然要切题写月这一意象。上联“如昼”二字勾勒出月“明”之程度——如同白昼,可让读者联想到这样的场景:在皎洁的月光中,一切景物都清晰可见,且笼罩着明净、莹润的光华。下联则写亭下江水,以江水之“有声”衬夜之宁静,使意境更为深邃。读之若身临其境,似见月明,似闻江声,而江水之奔流不息,又让人联想到时间之流逝,想到此地所经历之沧桑。因其描写的画面辽阔,虽只写月,却令人联想到周围的很多景物组成的宏大画面;虽只写江流,却暗含时光如水、沧桑无限之感,故《对联话》中称其“雄桀惊人”。更为可贵的是,这种“雄桀惊人”是通过浅近简洁的“成语”表现出来的。
 
题扬州二十四桥(江峰青)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这是清代江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对联话》中评此联说:“都是寻常字面,一经名手烹调,便若清脆可口。”从味觉角度来谈此联給人的感受。“清脆可口”言其境之清新、韵味之隽永。上联先写扬州所在的地理位置,接着用具体可感的画面来表现桥之美:云影在水,秋水长天似融为一体,平分秋之清凉隽爽。作者选取“云”“水”两个意象,借助浪漫的想象,描绘出明净、清新、辽阔的图景,诗意盎然,引人遐思。下联则写扁舟穿过桥下时的感受,从听觉角度渲染氛围。舟过桥下,在云水之间穿过,如身临瑶台,此时,那略带苍凉的箫声传来,连清冽的空气都在箫声中和水波一起震颤。而“何处”二字,令人感觉只闻箫声,不见人影,留下空白之美,给人无穷遐想。这幅画本身很美,因为有了“月”,更为引人入胜。我们可以由此想到杜牧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月色,让画面笼罩着宁静、淡雅的氛围,让箫声更加悠远、韵味绵长。俞樾题西湖九曲桥亭联云:“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下联与此意境类似。
 
戊子中秋(刘太品)
       我怀挟飞仙、斫桂影之奇想,澹荡素襟,浮云难蔽胸中月;
       谁有卷起雨、拨开云之神力?澄明玉宇,清影长随花下樽。
     
       此联神思飞扬,可谓联中有“我”。上联写“奇想”,用苏子《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与辛稼轩《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之意,逸兴遄飞,豪情激荡。“浮云难蔽胸中月”乃写其胸襟之高洁旷达。下联则表达了希望风雨过去、乌云散去的愿望,表达了对新霁后“举杯邀明月”的洒脱情怀的向往之情。此处的雨水、浮云,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之风雨阴云。因此,此联虽云写中秋,却寓理于景,启人深思。刘先生另有多副中秋联:“逆旅动秋怀,望北海波澄、西山叶落;京华织春梦,思南柯蚁聚、东周蝶飞。”“今夕是何年?望星河西落、大江东去;高楼当此夜,思胡马北依、乌鹊南飞。”“望尽天涯路,思鲈脍西风、雁来北国;归卧故园秋,念豆稀南野、菊盛东篱。”“我亦漂零久,曾晞发北风,濯缨东海;月是故乡明,欲归帆南浦,剪烛西窗。”都善于用典,言简意丰,意境耐品,引人遐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月夜话对联
中秋的趣话
古今对联欣赏
中秋对联趣谈
写景状物联集赏(三)
千古绝对:“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求下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