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器的沁色鉴定及其它
大凡对商周古玉的鉴定,有一个通行的标准,就是根据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还有陕西、山西等中原地区大墓出土的玉器也作为标准,但商周距今时间太长,面目漫漶,仅仅靠几个标准恐怕不能窥其全貌,因此商周玉器的鉴定标准还在不断发展。
说起商周古玉的沁色、皮壳,历来为专家们所困惑,沁色之复杂,非三言两语能言之,中国这么大,东西南北,埋藏环境、地理条件、坑口质量不同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古玉受沁的情况自是十分多样,而千变万化。有的玉器表面受沁,色泽发生变化,如白玉变奶黄色,青玉变成了深绿色,受沁严重,表面的呈色就不像玉器了。有的玉器因随葬的地理条件好,少受酸碱的直接侵蚀,而只是长期经受地温地气影响或浸润,会造成玉器结构上的蜕变,出现了一种与原来玉器色泽不同的、完全新颖的面貌,通常受沁越重,质变也越严重,色泽变化也更加丰富。由于地下文物不断出现,新面貌的玉器不断涌现,我们发现,从原来的一些玉器所获得的鉴定特征,远远无法满足鉴定的需要,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皮壳和包浆鉴定手段,并不能囊括所有出土古玉的状况。因此,如果脱离了玉材、纹饰、器形、加工工艺等特点的综合鉴察,而偏执于一种鉴定手段,显然不够。
鉴定古玉的纹饰与刀工,已经形成不少断代的依据。如说到商周玉器的纹饰工艺,一面坡、勾撒法、浅浮雕、臣字目、双阴挤阳、减地凸阳、压地等手法,以阴、阳线表达细部,以剪影式风格体现动物形状,等等,似乎为人们所熟识,已经形成了一种鉴识标准,但还不够,同样要从多重角度来鉴定考察。通常我们认为商周玉器线条丰富多彩,殷商时期古玉上的线条比较粗犷、简洁、硬朗,而西周时期古玉上的线条则柔和、婉转、流畅。这也只是相对的,有的玉器线条流畅,刀工利索,线条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容易被人认可。但也有刀工看似稚拙,砣痕浅显如轻描细雕,刀工与前者大相径庭,这些玉器常常被人所怀疑,其实这些稚拙工艺的玉器同样体现了当时典型的雕琢手法。这种稚拙不流畅的线条,别说在商周时期存在,即使雕琢已很发达的近代,如乾隆时期的玉雕,也同样存在。如乾隆的刻章,有线条流畅,也有稚拙的。
所以,我们鉴定玉器,不能只认一个理,一个理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特别是稚拙的线条,不能近看,或盯住反复看,而是应该远距离看,看不经意的勾勒,看画龙点睛般地表现飞禽走兽的动态,这类雕刻重神似,不重形似。最后再说说商周玉器使用的材质,根据出土文物断定,现有的商周玉器,大量采用新疆一带的昆仑玉(透闪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新疆昆仑山玉料所占比例较高。新石器时期的一些主要玉料(如蛇纹石,河南南阳独山玉,以及其他玉石类如绿松石、玛瑙等等),都是商周通常被选用的玉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高古玉器的纹饰特征
商周玉器鉴定大要
漫谈古玉工艺鉴定(10-)基础纹饰(中)
沈华:玉文化之商代动物玉器造型细节探讨
高古玉鉴定——对“砣工”的深刻理解(建议收藏)
简论玉蝉的演变及“汉八刀”玉蝉的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