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援疆工作网· 听安徽人讲皮山找水的故事

  新疆日报记者 艾民  杨继春  於强富

陈多芬(左边第二个手拿红旗者)和同事们在大漠深处找水。

安徽日报记者 鲍亮亮摄

  5月22日,记者从安徽省农委计划处处长汤高平那里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安徽对口援助皮山县的再造绿洲项目进展顺利,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在皮山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寻找地下水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天助我也!”汤高平毫不掩饰自己的高兴心情。

  皮山县人多地少,且面临沙漠南侵威胁,农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安徽援疆指挥部和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决定共同实施“再造绿洲”援疆项目,向沙漠索地,向戈壁要田,再造10万亩绿洲,进一步提升皮山农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加快当地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要再造绿洲,必先解决缺水问题。这个艰巨任务落到了安徽省农委等相关部门的肩上。去年他们组织优秀水利专家赴皮山实地考察,制定找水方案,今年又由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牵头组成水利勘察队,对皮山边缘地区进行找水勘测。

  汤高平特别向记者介绍说,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个设计院的老院长陈多芳,今年已经75岁高龄,得知皮山找水意义大、难度高、任务重,毅然决然地加入到援疆队伍中,已经和年轻人一道在大漠戈壁中战斗了好几个月。他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带领团队风餐露宿,奋力拼搏,为这次找到大量地下水立下了汗马功劳。

  75岁的大漠找水人!这激起了记者极大的采访欲望。从刚刚采访皮山归来的安徽日报记者鲍亮亮和安徽电视台记者奚源的口中,记者了解了他们随陈多芳大漠找水的点点滴滴。

  “5月14日早晨8时,我们随安徽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找水队伍在老院长陈多芳的带领下出发了。”奚源说,勘察区域叫做巴西拉克,大部分是茫茫荒漠,而老院长却认定沙子下面曾是一条古河道。现在做的是确定水源坐标,完成大约还需半个月。

  “别看陈老年逾古稀,精神和体力却像五六十岁的人,在沙丘上走起来并不比年轻人慢。”奚源描述道。“随着渐渐深入大漠,找水队乘坐的皮卡车不时陷入沙中,一行10来个人有的用铁锹把车轮从沙中挖出来,有的在后面用力推车,车又开始走动了。路况越来越差,这辆装着作业工具的皮卡车终于无法前进了,勘测队员只好肩扛手拎着工具徒步前进。”

  鲍亮亮向记者介绍说:“安徽水利专家在皮山首次大面积探明地下水储量是上个月在县域西南的阿克坦地区,探明的地下水足可以给10万亩地提供水源。正在勘测的60平方公里的巴西拉克地区虽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因为以前有过河流,并不缺地下水。如果在这个地区打一眼深100米的井,每小时出水量可达到100吨,是合肥打一眼井出水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鲍亮亮说,老院长他们的勘察深度已达到500米,他们打算通过艰苦的试验摸索出我国第一套沙漠找水的科学方法。

  “中午2时15分,完成了第二个观测点的测定,大家坐下来休息,掏出盒饭和矿泉水吃午饭。此时,头顶的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沙漠,气温已达摄氏35度左右。”奚源说:“老院长边吃边与大家交谈。他的脸和手臂早已被大漠的阳光和风打磨成了古铜色,皮肤也显得十分干涩,但目光中流露出的那股坚毅和自豪,让我们肃然起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沙漠奇观月牙泉终于被救活了,网友:19亿没白花
亚洲最大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
【flash作品——生灵】
陕西榆林在沙漠上修高尔夫 周边农民无水喝
中国“最叫人操心的”奇观,花费19亿去救活它
【地理视野】沧海遗珠——阿拉善大漠天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