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协调非平衡论

阴阳协调非平衡论

          陈一列      19841

本文发表于《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1期第1

目前,中医教科书上公认的“阴阳平衡论”认为,正常人体阴阳是保持动态平衡的,阴阳失衡,就会产生病理反应。因此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就是调节阴阳,使之恢复正常的动态平衡。笔者认为: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既难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也反映不了中医原来的阴阳协调思想。这对实现中医现代化是不利的。

“阴阳平衡论”不能成立(证伪)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科学中,平衡的概念是有其严格的规定的,例如:数学中,代数方程两边数量相等的式子叫代数平衡式。物理学中,静力学的平衡力是与一力或数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热力学的平衡态是物体各部分密度、浓度、强度、温度都均等的状态。化学中,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总之,自然科学平衡的定义都具有量的相等、方向相反,不受时间的影响而改变,可逆运动等特点。而“阴阳平衡论”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就说自然界吧,天为阳,地为阴,天包括茫茫宇宙,地球在宇宙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天大地小量不相等,怎能平衡?春夏秋冬是在同一方向交替前进,既受时空影响,又不可逆向,过去了的已不能追回,让历时与现时如何平衡?恰恰相反,因为“阴阳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正常人体中阴阳不平衡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无时不在新陈代谢,即不断地吸收物质和能量,合成蛋白质,同化为自身,又不断地分解自身,向体外排泄废物和发放能量,异化为它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同化大于异化。在衰老阶段,异化大于同化。“阳为用,阴为体”量不相等,两者是不可能平衡的。从动静来看,白天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人体经常是动多静少。“阳为动,阴为静”两者是不可能平衡的。从左右来看说,大多数人的右手比左手有力;现代生理学试验证明,人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也不一样,“右为阳,左为阴”两者是不可能平衡的。从人体细胞来说,细胞膜内K﹢―Na﹢泵的作用,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相差2040倍,Na﹢浓度相差712倍,“外为阳,内为阴” 两者是不可能平衡的。这些都说明正常人体阴阳是不平衡的。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向前发展和演化的,生命运动的总过程是矢量的、不可逆的。而“阴阳平衡论”认为:当阳盛(或阴盛)时,可以把阳(或阴)逆向调节回原来平衡的水平;在阳衰(或阴衰)时,可以把阳(或阴)正向调节至原来平衡的水平。总之阴阳可以通过双向调节来保持平衡,这跟生物进化论是不符合的。如果阴阳能够反向调节,那么人就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不死了。生命热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体是一种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机体只要活着,就维持着非平衡态,只有死亡才趋于平衡态。这就进一步证明,“阴阳平衡论”的观点既不符合自然界和人体本身的种种事实,与现代科学理论也相违背,是不能成立的。

古人早有阴阳非平衡论(历史考证)

早在元代,朱震享就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见解。他在《格至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氏受阳主动,阴主静的理论启发,认为相火为人身动气,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因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正常生理现象的客观反映。这和“阴阳平衡论”阴阳失衡就会生病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对于正常人体中阴阳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提出正常人体阴阳的关系是“和”的关系。“和”就是和谐、融洽的意思,是协调的思想。对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王冰注云:“阴气和平,阳气密闭,则精神之用,日益治也。”并无阴阳平衡的意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阳和布化,阴气乃随”,“阳气随,阴治化。”都说明了阴阳之间是协调依从、有序的关系。可见,阴阳协调论才是中医经典所论及的正常人体阴阳的关系。

阴阳协调论符合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现代证明)

阴阳协调论能够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并且优于“阴阳平衡论”。首先,它符合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就是生命进化规律、人和环境、局部和整体的辩证规律。

生命进化规律

在生命进化规律探索史上,“获得性遗传学说”、“自然选择学说”、“中性学说”都不能完美地解释生命的存在和进化的原因。1969年,近代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普利高津教授,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命存在和进化的原因,是生命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不可逆有序运动的结果,远离平衡态是有序之源。普利高津教授由于在耗散结构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阴阳协调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机体有序不乱的运动,可看作是一种协调运动。耗散结构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均匀而有序,远离平衡态而稳定。在人体中,时间和空间是不均匀的,不同部位,其温度、密度、压强、浓度都不相等。机体中。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新生和衰亡,前一小时的生理状态不等于后一小时的生理状态。由于人体的非均匀性,但又要通过耗散身体内外不断交换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机体的结构,使之不至于混乱而毁灭,这就决定了人体还须具有有序性。

人体在空间上的有序,是一种不均匀而有规则的结构,如各种器官都在一定的位置上,决不会混乱;在时间上的有序是生命的“节奏性”,如:一日三餐,日作夜息。体力、情绪、智力分别以232833天为周期;在功能上的有序是各组织器官的严密组织性。人体约有1015次方个细胞,它们的运动是十分协调的,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其中包括了无数惊人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这些都说明,只有生命的有序运动,才能发挥组织器官的协同功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跟中医讲的“阴阳协调论”是非常吻合的。

在人体这样的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中,也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如体温、呼吸、心跳、血压,血液和组织液的成分、PH值等,都是相对地稳定的,这些都是由于人体内部有序的自动协调、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局部与整体协调的结果。

人和环境

人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破坏了他(它)们的协调性,如果把人与环境孤立起来,比如不让吃喝和排泄,生命系统就会因失去信息而混乱无序,即阴阳失调。结果组织结构就会被破坏而失去自动稳定性,从而趋向平衡状态。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崩溃和生命的终结死亡。人和环境的协调性还表现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上,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要适宜才对人体有利,过极则为有害。人体作用于环境表现为适应性和改造性。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为了适应新陈代谢的需要,分化出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了适应环境的突然变化及时地作出保护反应,又分化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人还能能动地改造环境,通过耕种作物,驯养家畜来取得食物。通过建造房屋和织布做衣服来保暖等等。可谓“内外相召”,“天人合一”。

局部和整体

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密切相关的。其协调关系表现为某一局部的结构蕴涵着全身整体的信息。如面部蕴涵着全身的信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桡动脉也蕴涵着全身的信息。《难经·一难》说:“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五脏六腑之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所以中医可以通过对五官的望诊和切脉来诊断人体全身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内蒙古的张颖清同志,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体的局部具有整体的全息。例如人的第二掌指骨侧是一个微针系统,这里的针灸穴位对应于整体相应的部位,恰象整个人体的缩影。根据微针系统的压痛点有无和位置,可以诊断整个人体有无疾病。通过针灸或按摩穴位又可以治疗全身疾病,有效率达96%以上。

总之“阴阳协调论”比较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事实,符合辩证法思想,容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而“阴阳平衡论”的提法是对传统中医学“阴阳协调论”的重大误解。我们应当抛弃“阴阳平衡论”而恢复“阴阳协调论”,以促进中医的现代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耗散结构与中医学关系浅识
从有序性原理解读气化学说和阴平阳秘
生命与熵的关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像锅炉,产热散热异常,要修
阴阳平衡现代科学物质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