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二十四)

【原文】
 7·13 子之所慎:齐(1)、战、疾。

 【注释】
 (1)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原文】
 7·14 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
 (1)《韶》:舜时古乐曲名。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评析】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原文】
 7·15 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
 (3)诺:答应的说法。

 【译文】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评析】
     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原文】
 7·17 子曰:(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1)加:这里通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评析】
     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原文】
 7·18 子所雅言(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1)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原文】
 7·19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原文】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评析】
     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分类解读之教育篇
《论语》68个经典语句及译文
《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注译评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3欲速不达言信行果中行狂狷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