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二十六)

【原文】
 7·31 陈司败(1)问:昭公(2)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3)巫马期(4)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5),君子亦党乎?君取(6)于吴,为同姓(7),谓之吴孟子(8)。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1)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详,也有人说是齐国大夫,姓陈名司败。
 (2)昭公:鲁国的君主,名惆,音chóu,公元前541 ̄前510年在位。是谥号。
 (3)揖:做揖,行拱手礼。
 (4)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30岁。
 (5)党:偏袒、包庇的意思。
 (6)取:同娶。
 (7)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
 (8)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春秋时代,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是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姓,但因她姓姬,故称为吴孟子,而不称吴姬。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评析】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原文】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原文】
 7·33 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莫:约摸、大概、差不多。

 【译文】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析】
     对于文,莫吾犹人也一句,在学术界还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有的说此句应为:勤勉我是能和别人相比的。我们这里采用了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这样的解释。他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
 【原文】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
 (1)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2)为之:指圣与仁。
 (3)云尔:这样说。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析】
     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
 【原文】
 7·35 子疾病(1),子路请祷(2)。子曰:有诸(3)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祗(5)’”子曰:丘之祷久矣。

【注释】
 (1)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
 (2)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
 (3)有诸:诸,之于的合音。意为:有这样的事吗。
 (4)《诔》:音lěi,祈祷文。
 (5)神祗:祗:音qí,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评析】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对,而且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这两种观点,请读者自己去仔细品评。
 【原文】
 7·36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1)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2)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评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原文】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等都有些,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 9
《论语》卷7述而篇第七诗解3真情恒常君子坦荡
《论语》白话文(下)
《论语》注释·读解(6)
《论语》大家学6——雍也篇(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