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看见宏大叙事下的具体——张伟著《扶贫笔记》读后随感

看见宏大叙事下的具体

——张伟著《扶贫笔记》读后随感

文/杨之藏

2020年,对于中国而言,确实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一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之前,国家认定的贫困地区都入驻了大量的扶贫工作队,作家张伟入驻的是吉林省梨树县长发屯,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工作,并对扶贫村落的人、事及思考都进行了文学性的记载。

我最近对于“乡村振兴”这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关注宏大叙事下的一些具体事例。在2020年之前,脱贫攻坚是很多工作队的重点任务。而在2020年之后,乡村振兴又成了很多工作队的重点任务。

在《大作家写给老师们的文学课》中,阿来在他的《文学创作要“上天入地”》里,特别谈到了脱贫攻坚的一些宏观性认识。我也曾经有机会去过十八洞村,见证过“精准扶贫”的首倡地。也组织学生到雁城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进行过考察。自己也多多少少去过梅花村、金甲岭等地,再结合阅读过的费孝通《乡土中国》、赖亦康《故土钩沉》、凌春杰《我们的村庄》,看过的电影《村路弯弯》、《梦想花正开》,对于“乡村振兴”越来越有许多感性上的认知和理性上的思考。

过去的扶贫,重在“输血”,就是逢年过节走访慰问。现在的扶贫,重在“造血”,就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现在扶贫的工作难度远超过去。说实话,一阵风式的扶贫工作好做,无非就是花点金钱费点时间。但是长效性的扶贫机制真的很难建立,因为要真正实现这个,就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全方位支持,而且还要寻找长期的项目,商洽所有合作中的细节问题,还要产品能够真正立起来,打得响,走出去。

同事中有曾经参加过扶贫工作的,对于扶贫的实际操作,感慨尤深。扶贫工作绝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有很多实际的矛盾要化解,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烧脑筋。思想意识层面的改变,那没有三五十年,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效果的。如果参与扶贫的单位效益好,路子广,扶贫工作人员压力倒还少些。要是参与的单位本来就比较弱势,没什么路子,那就只好“广化缘”,暂且这样过。呆的时间长了,如果扶贫效果不理想,自己也会发愁。感觉倒像是在农村荒废了岁月一般。

脱贫的考核压力是比较大的。要“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而且一旦脱贫,就不能返贫。驻点扶贫对象如果一旦返贫,那么所有前期的扶贫工作做得再好,再到位,也是等于零。而在贫困与脱贫的这条分界线上,怎么可能那么清晰呢?去年没有病,今年可能因为一场病就陷入了贫困的深渊里。除了正常的生老病死之外,还有很多的意外事件。任何一场意外,就可能会将这些已经摆脱贫困的人群重新拉入到贫困线下。

为了防止种种可能,为了尽早拔除穷根,扶贫工作人员总是要绞尽脑汁、耗尽心血的,这期间种种心血煎熬,大约只有在张伟的这本《扶贫笔记》里可以看到。

张伟为扶贫点长发屯尝试寻找了多种项目:庭院经济、君子兰种植、肉鸽养殖------可是,项目能否长效发展,却不只靠人力,还靠天时、地利。肉鸽养殖,有雏鸽,有销售市场,但是一场疫情就毁了大半,再加上地上的黄鼠狼侵扰,就几近毁灭。

扶贫之艰辛,由此可见一斑。回过头来,看看2020年,我们居然能够实现全面脱贫,这是一个多大的工程?这是一桩凝结了多少心血汗水的伟大事业?

更关键的是,这项事业还在继续,这项工作仍在持续。虽然由“脱贫攻坚”换成了“乡村振兴”,但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问题”仍然是党和政府眼中的头等大事、重要议题。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扶贫笔记》中,获得一些对于扶贫工作的直观感受,争取到一些对扶贫工作的深入理解和支持,也算是为扶贫工作作出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扫码加好友

学习新技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驻村工作队是走还是留?
乡镇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的总结报告
乡村振兴征文 ‖ 倾全力 谋长远 打基础 振兴乡村 (王立军)
智库论坛 | 寻找扶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情洒窑西村 助力乡村振兴——记新建区昌邑乡窑西村驻村第一书记葛振桐
农学博导张银东驻村的两个意外: 意外受挫 意外圆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