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庭坚手札大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1、黄庭坚《致云夫七弟尺牍》

黄庭坚《致云夫七弟尺牍》

纸本行书 32.6×6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云夫七弟:得书,知侍奉廿五叔母县君万福,开慰无量。诸兄弟中有肯为众竭力治田园者乎?鳏居亦何能久堪,复议昏对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固,几为完书矣c但欲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传,尚未就耳。庞老《伤寒论》无日不在油案间,亦时时择默识者传本与之。此奇书也,颇校正其差误矣,但末下笔作序。序成,先迭成都开大字板也,谈信可寄矣。蕲州州藏记亦不忘,但老来极懒,故稽缓如此耳。寿安姑、东卿一月中俱不起,闻之悲塞。二子虽有水皑为生资,子顾弟乔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计子顾必能尽力矣。叔母不甚觉老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调护令不爽邪?无期相见,千万为亲自爱。十月十日,兄庭坚报云夫七弟。

《报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 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2、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纸本行书 27.8×47.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余与公寿景珍游。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尚有典刑。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书。景道尤喜余笔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愞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适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笔墨。故遣此。不别作记。庭坚顿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此帖亦称“与景道使君书”。纸本,纵27.8、横47.4厘米。被《戏鸿堂法书》、《玉烟堂帖》、《海宁陈氏藏真帖》等丛帖收录。 被《戏鸿堂法书》、《玉烟堂帖》、《海宁陈氏藏真帖》等丛帖收录。

黄庭坚因赵景道喜学其书而书此三诗赠之,尺牍中谈及苏轼的书法,并将之评为当时的“天下第一”。黄庭坚认为学自己的字容易导致“笔软无劲气”,而建议景道应以苏轼为学习对象。黄书与苏轼书法各有千秋,而苏书用墨太丰,亦是小疵,黄曾戏言苏字“石压蛤蟆”,而苏反唇相讥黄字“死蛇挂树”,双方都提到了对方特点,同时也点到不足,而他们之间的调侃都是善意的,正因为这一点而成了千古佳话。


3、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诗》

第一、二首诗 奉呈外舅孙莘老

九陌黄尘乌帽底。五湖春水白鸥前。扁舟不为鲈鱼去。收取声名四十年。甓社湖中有明月。淮南草木借光辉。故应剖蚌登王室。不若行沙弄夕霏。右奉呈外舅孙莘老

第三、四首诗 酺池寺诗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退食归来北窗梦。一江春月趁鱼舷。桃李无言一弄风。黄丽唯见绿匆匆。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右归自门下后省卧酺池寺书堂

第五至八首诗 和王仲至少监咏姚花四首

映日低风整复斜。绿玉眉心黄袖遮。大粱城里虽罕见。心知不是牛家花。九疑山中萼绿华。黄云承袜到羊家。真筌虫蚀诗句断。犹托余情开此花。仙衣辟积驾黄鹄。草木无光一笑开。人间风日不可耐。故待成阴叶下来。汤沐冰肌照春色。海牛。压。押帘风不开。直言红尘无路入。犹傍蜂须蝶翅来。右和王仲至少监咏姚花四首。用其韵


4、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

(《南康帖》)

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帖》(《南康帖》)

纸本行书 30.8×6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释文】

庭坚叩头。比因南康签判李次山宣义舟行。奉书。并寄双井。计夏末乃得通彻耳。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诲。审别来侍奉万福。何慰如之。

惠寄鲍诗、杨(扬)州集。实副所望。广陵四达之冲。人事良可厌。又有送故迎新之劳。计得近文字之日极少。然旨月‘之奉易丰。又弟甥在亲前。此亦人生极可意事。且主人相与。平生倾倒。徐复何言。闻说文潜有嘉除。甚慰孤寂。但未知得何官耳。山川悠远。临书怀想不可言。千万为亲自重。搏前颇能刚制酒否。每思公在魏时多小疾。亦不能忘念。不次。庭坚叩头。上 无咎通判学士老弟。

五月五日。

此帖亦称《与无咎通判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岌法帖释文》称《与无咎》,《墨缘汇观》称《南康帖》。行书。纸本。纵30.8厘米,横64.7厘米。信札一则。书于北宋哲宗元祷六年(1091)之后。《渤海藏真帖》卷四、《海宁陈氏藏真帖》卷四、《秀餐轩帖》卷四、《李书楼正字帖》卷五、《御刻三希堂石渠宝岌法帖》第十三册、《仁聚堂法帖》卷五、《谷园摹古法帖》第一!·三卷收录。


5、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纸本行书。25.5×4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释文】

天民、知命、大主簿:霜寒,想八嫂安裕、九妳、四妳、大新妇、普姐、师哥、四娘、五娘、六郎、四十、明儿、九娘、十娘、张九(咩儿)、韩十、小韩、曾儿、湖儿、井儿,各安乐。过江来,甚思汝等,寂寞且耐烦,不须忧路上,路上甚安稳。但所经州郡多故旧,须爲酒食留连尔。家中上下,凡事切且和顺。三人轮管家事,勿废规矩。三学生不要令推病在家,依时节送饭及取归。书院常整龊、文字勿借出也。知命且掉下泼药草,读书看经,求清静之乐爲上,大主簿读《汉书》必有功矣。十月十四日,立报。诸嬭子以下,各小心照管孩儿们,莫作炒,切切。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此帖亦称《与天民知命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称《家书》,《大观录》称《家书帖》,《墨缘汇观》称《天民知命帖》,《珊瑚网》称《手简一通》。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纵25.5厘米,横45.9厘米。书于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三册、《谷园摹古法帖》第十三卷、《宋黄文节公法帖》卷二收录。


6、黄庭坚《荆州帖》

(致公蕴知县宣德执事尺牍)

黄庭坚《荆州帖》(致公蕴知县宣德执事尺牍)

纸本行书 31.2×43.2cm 绍圣二年(109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再拜,道涂疲曳,不得附承动静。遂六十许日,处处阻雨雪,今乃至荆州尔。春气暄暖 即日不审体力何如?王事不至劳勤,颇得与僚友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道上殊得力。荆州上峡,乘舟不大费而差安便。遂不须人,故遣回。明日登舟即行,方此阻远,临书增情,千万为道自重。谨勒手状,三月四日,庭坚再拜上。公蕴知县宣德执事。

北宋黄庭坚行书《荆州帖》,亦称《动静帖》、《致公蕴知县宣德执事尺牍》纸本,31.2×43.2cm,凡10行,132字。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三月四日。钤有“缉熙殿宝”、“天历之宝”等印记,后有“臣柯九思进入”的题记,清经安岐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等收录。

7、黄庭坚《教审帖》

(又称《读书绿荫帖》、《与立之承奉书》)

黄庭坚《教审帖》(又称《读书绿荫帖》、《与立之承奉书》)

纸本行书 27.1×43.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释文】

庭坚顿首,辱

教审

侍奉万福爲慰。承

读书绿阴,颇得闲乐,甚善甚善。

欲爲索儿录数十篇妙曲作乐,

尚未就尔。所送纸太高, 但可书大

字,若欲小行书,须得矮纸乃佳。

适有宾客,奉答草率。庭坚顿首。

立之承奉足下。

亦称《读书绿荫帖》、《与立之承奉书》行草 纸本 27.1 × 43.1cm。凡9行,81字。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钤有“缉熙殿宝”、“友古轩”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停云馆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8、黄庭坚《雪寒帖》

(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

黄庭坚《雪寒帖》(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

纸本行书 28.8×1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顿首,承见谕,早尝过此,延伫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胜否?大轴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来索,匠石斫鼻则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黄庭坚《雪寒帖》亦称《明叔少府》、《致明叔少府尺牍》 行书 纸本28.8 × 17.5cm,凡6行,61字。无书写时间,从笔法、结体、风格等方面综合比较,与《动静帖》、《致明叔同年尺牍》非常接近,大致书于绍圣年间。

钤有“汉斋”、“原璧”、“吴桢”、“陈定”等印记。

《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此帖笔锋劲健、功力深厚、遒丽古雅、洒脱飘逸。笔画转折,亦中规入距。


9、黄庭坚《藏镪帖》

(又名《致明叔同年尺牍》)

黄庭坚《藏镪帖》(又名《致明叔同年尺牍》)

纸本行书 28.5×2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藏镪见贷,已领,甚愧。琐屑奉烦,许同东玉见过,甚惠。《宝藏论》一册送去,试读一遍如何?因为黏缀一鸦青纸庄严之,幸甚.庭坚顿首。明叔同年家。

黄庭坚行书《藏镪帖》,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与明叔同年书》等,纸本,28.5×20.5cm,凡6行,55字。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左右。钤有“项子京家珍藏”、“吴桢”、“江上莫氏图书印”等印记。《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李书楼正字帖》、《墨缘堂藏真》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0、黄庭坚《糟姜帖》

(又称《承惠帖》)

黄庭坚《糟姜帖》(又称《承惠帖》)

纸本行书 28.9×37.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轻渎不罪,庭坚顿首。

《糟姜帖》,又称《承惠帖》,凡5行,37字。无书写时间,从笔法、结体、风格来判断,应是早年所书,大约书于 1086-1093元祐年间。此帖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之神韵。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从首行下笔处,便见笔墨自由舒展,至末尾更显随意,可谓心手双畅,臻入化境。此篇手札虽小,而意含万千气象,达到了东坡所谓“少小时须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11、黄庭坚《勤恳帖》

(《致公言通直执事尺牍》)

黄庭坚《勤恳帖》(《致公言通直执事尺牍》)

纸本行书 27.9×24.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叩头。辱答教。极荷勤恳。本往乞一小盂子。研旁洗笔。只□□□来濶。略容半(一字点去)升许者尔。乃承□□□饮具及取村醪掖闲瓶。甚愧,受来赐重复也。或有所须不外示谕。庭坚叩头。上公言通直执事。 庭坚叩头,辱答教,极荷勤恳,本往乞一小孟子,研旁洗笔,只口口盏来阔,略容半升许者尔,乃承口口口饮具及取村醒掖闲瓶,甚愧,受来赐重复也。或有所须不外示谕,庭坚叩头上。公言通直执事。

《勤恳帖》亦称《示谕帖》、《致公言通直执事尺牍》;行书 纸本 27.9 × 24.8cm,凡8行,7l字。无书写时间,从笔法、结体、书风等方面综合判断,应是早年所书,大约书于1086一l093元祐年间。钤有“宋鹤堂”、“知颐印章”、“大观”等印记。《书画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2、黄庭坚《齐君帖》

黄庭坚《齐君帖》

纸本行书 27.8×48.5cm 崇宁三年(1104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庭坚顿首。两辱垂顾。甚惠。放逐不齿。因废人事。不能奉诣。甚愧来辱之意。所须拙字。天凉意适。或能三二帋。门下生辄又取去。六十老人。五月挥汗。今实不能办此。想聪明可照察也。承晚凉遂行。千万珍爱。象江皆亲旧。但盛暑非近笔砚时。未能作书。见者为道此意。庭坚顿首齐君足下。

《齐君帖》,亦称《致齐君尺牍》、《与齐君书》、《垂顾帖》,行书,纸本,27.8 × 48.5cm,凡13行,109字。书于崇宁三年(1104年)。钤有“曹溶之印”、“毛九畴印”、“绍勋’等印记。《石渠宝笈三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宝贤堂集古法帖》、《泼墨斋法帖》、《渤海藏真帖》、《海宁陈氏藏真帖》、《翰香馆法书》、《唐宋名人书》、《平远山房法帖》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于原作者,若侵权删除并致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三少作品]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下卷)
宋 黄庭坚尺牍书法选
宋-黄庭坚书法大全[1]
黄庭坚在宋代书坛脱颖而出是何造化
墨香集—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之黄庭坚
黄庭坚《读书绿荫帖与立之承奉书》行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