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处理《圣教序》中的“贯气”问题?且看王铎的处理方法

■薛元明

临摹王羲之书法,主要有三类作品作为参照:一是手札,二是《兰亭集序》,三是《怀仁集王〈圣教序〉》(图1)。手札精妙,然字数少,《兰亭集序》版本多,需要甄别,最有名的临摹本,多唐人气象,《圣教序》字数多,而且是原大钩摹,可以一窥王字气象。历代学书者中,取法《圣教序》者多焉,这当中,王铎堪称首屈一指。

图1 《怀仁集王〈圣教序〉》(局部)

王铎一生吃着二王帖,在《圣教序》上下的功夫极深,纵横变化,吞吐八荒,有不可羁勒之势。其过人之处在于将《圣教序》和《兰亭集序》冶为一炉。欣赏王铎所临《兰亭集序》,实以《圣教序》笔法写之。这说明了一个“贯通”的问题。

就《圣教序》本身来说,结体充分显示出王羲之的气象,但笔法难免有所流失,而这一点,则可以从手札和神龙本《兰亭集序》中获取,就是刚才所强调的贯通问题,实质是互补互通——把手札中精妙的笔法,移花接木,嫁接到《圣教序》中。

图2 王铎节临《怀仁集王〈圣教序〉》(局部)

临摹《圣教序》,第一个问题是笔法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贯气”。取法《圣教序》,实质上是对这一“集字”作品的“再集字”,很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临摹时必须使全篇字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圣教序》在书体上涵盖草、行、楷等三类,而且气息被限制在单个字之内,缺少自我挥运时一气呵成的自然气度。但另一方面,集字是学习书法时,从临摹过渡到创作的一个重要转化阶段。

针对集字作品进行“再集字”,是能够适应的,但书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转化能力。关键有两点:一是个人丰富的修养积淀;二是偶然的灵感契机,两者缺一不可。

图3 王铎节临《怀仁集王〈圣教序〉》

王铎的第一件临作(图2)是在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所书,王铎时年33岁,属实临之作。除了局部微小的细节忽略而外,笔法、结体都竭力忠实原作,可以看出王铎在放浪形骸之外,还有精妙的笔墨功夫。

第二件临作(图3)书于天启六年(1626年)丙寅闰六月,王铎34岁。两件作品相隔一年时间。按照纵141cm、横63cm的尺寸来说,每字约在14-15cm见方。相较前一件临作来说属放大临摹,但极为从容。

王铎 节临王羲之瞻近帖

从全篇脱漏字的情况来看,可大致判定王铎是在背临。幅式上也变成了正规意义上的创作作品。这件临作是写在绢上的,用笔放浪,墨色晕化,与原范本拉开了距离,韵味渊然有别,然笔法、结体仍不脱《圣教序》之形神,这就是王铎过人的转化本领。

王铎的大字,在众多粗壮的字形中,往往有意无意安排几个笔画极细的字形,来加以节奏的调节变化,如其中的“奇、失”二字,显得极为跳跃,整体布局立即得到改观。在乌云压阵的布势中,有几处白地,深得“计白当黑”之妙。

王铎 临禇摹兰亭

两件作品都是临摹,却用不同的方法,取决于不同的场景。说是临摹,皆含有个人发挥的成分。可以说,王铎的临摹与创作,没有绝对的界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临习王羲之集字《圣教序》?
王義之集字千字文(一)集字主要来源于王義之圣教序,兰亭序和手札
学习行书先从《兰亭序》开始比较好还是先从《圣教序》开始比较好?你有好的建议吗?
王铎《临圣教序》原色高清大图。王铎十三岁...
张旭光先生的《圣教序》情结
学行书为什么一定要临圣教序?学习圣教序的四个误区,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