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证治总说


证治总说
 

脏气不行,郁而生涎,随气积聚,坚大如块,在心腹中,或塞咽喉如粉絮,吐不出,咽不下,时去时来,每发欲死,状若神灵所作,逆害饮食,皆七气所生所成,治之各有方。(《三因》)

气之作恙,发而为寒热恚怒喜忧愁,聚而为积痞疝瘕痃癖,上为头旋,中为五膈,下为脐间动气,或喘促,或咳噫,聚则中满,逆则足寒,凡此者气使之然也。(《直指》)(按原论治法,录在《血病》中。)

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调气必先豁痰,如七气汤以半夏主治而官桂佐之,盖良法也。况夫冷则生气,调气虽用豁痰,亦不可无温中之剂,其间用桂,又所以温其中也。不然,七气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满艰食,或上气喘急,曰气隔,曰气滞,曰气秘,曰气中,以至五积六聚,疝癖瘕癥,心腹块痛,发即欲绝,殆无往而不至矣。气滞者,滞于胸膈则胀满,滞于手足则浮肿,滞于腰间则坠痛胀满,用异香散、调气散、沉香降气汤,仍与神保丸或少蓬煎丸利之。

浮肿,用三和散加生料五苓散,或五皮散加桂吞青木香丸,《局方》流气饮加赤茯苓、枳壳。

腰痛,俞山人降气汤,《局方》七气汤加橘核,或辣桂煎汤点调气散吞青娥丸。(同上)(按此所举诸方皆出《和剂》。)

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也。虽七证自殊,无逾于气,积之既久,脾胃衰弱,血气虚耗,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展转传变,渐成呕吐、噎膈、痰饮、诸般积聚、心腹疼痛之证。(《原病集》)

体虚之人,而为七情六淫所干,以致发而为诸气证,或为胀满,或为喘促,或为水肿,或为疼痛,以致为膈为噎,为疝为瘕,为呕吐,为积聚,为泄为厥,为痰为风,其证不可悉数,惟当随其诸证而治之。(《选要》)

古今虽有治法疗七情。而无结散之方。用药难以应手。愚谓喜乐恐惊,耗散正气,怒忧思悲,郁结邪气,结者行之,散者益之,此治七情之要法也。喜乐恐惊属心胆肾,过则为怔忡健忘失志、不足之证。当以归神、养血、妙香、七气、宽中等散治之(按宽中散用枳、桔、苓、半、芍、甘)。怒忧思悲属肝脾肺,过则为狂痫噎膈、肿胀疼痛、有余之证。苟或饮食所伤,寒冷所感,呕逆抢心绕脐刺痛,甚则结为有形积块,宜用蟠葱散、分气、四七、槟榔丸消导之。(《诸证辨疑》)

盛怒成疾,面色青黄,或两胁胀满,沉香降气散、木香调气散,或四七汤加枳壳、木香(按此出《要诀》),虚加人参、石菖蒲。肥人气滞,必有痰,以二陈、苍术、香附,燥以开之。

瘦人气滞,必有火且燥,宜苏子、山栀、当归、芍药、丹皮,降以润之。老人胸膈气滞,痞满不舒,或作痛,或不能食,脉虽数实滑大,当作虚治,慎不可用耗气药,宜理中丸或六君子加香、砂之类;气不归源,补骨脂为主,白术、沉香佐之。

一切冷气,及妇人血气攻击,心腹撮痛,《局方》乌沉汤最捷。气从左边起者,肝火也。气刺痛,皆属火,当降火药中加枳壳。气郁不舒而痛者,木香调气散。忧而痰郁,导痰汤加香附、乌药。因死血而痛者,桃仁、红花、归头。食积寒痰流入胁下,背膂刺痛诸药不效者,神保丸。久患气结,诸药不开者,先服沉香化气丸三五服以开其结,后用六君子送降气散调之。

诸气为患,须分暴病久病。暴怒伤阴,阳气独亢,气厥不省者,可用辛香破气以通阴闭。若久抱抑郁,气不宣通,营卫不和者,又当辛温散结以调营卫,始为合宜也。(《医通》)


《杂病广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
【每周一方】第44期 • 发表温里,顺其化痰,活血消积之五积散
请问在临床用药方面,青皮、橘皮、枳实、枳壳有何区别?
仲景两方合用治疗“胃下垂”
治妊娠气滞,心腹胀满或痛
常用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令胸中气机正常,胀满肿硬立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