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肾为要


治肾为要 

自为儿时,闻先君言有一士大夫,病渴疾,诸医遍用渴药治疗,累载不安。有一名医诲之,使服加减八味丸,不半载而疾痊。因疏其病源云。今医多用醒脾生津止渴之药误矣。其疾本起于肾水枯竭,不能上润,是以心火上炎,不能既济,煎熬而生渴。今服八味丸,降其心火,生其肾水,则渴自止矣。复疏其药性云内真北五味子最为得力,此一味独能生肾水,平补降心气,大有功效。(《外科精要》)(按《魏氏》竹龙散方后曰渴止之后,宜服八味丸,仍以五味子代附子。沈存中载于《灵苑方》,得效者甚多。盖此方本出《肘后》。)

其治宜抑损心火,摄养肾水。(《大成》)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八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六味丸)。(准绳)

(按便溺有节,渴饮不思,是洁古说。)

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其间摄养失宜,水火偏胜,津液枯槁,以致龙雷之火上炎(按此本于《诸证辨疑》),熬煎既久,肠胃合消,五脏干燥,令人四肢瘦削,精神倦怠。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惟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丸,随证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白虎、承气皆非所治也。

总是下焦命门火不归元,游于肺则为上消,游于胃即为中消,以八味肾气丸引火归元,使火在釜底,水火既济,气上熏蒸,肺受湿气而渴疾愈矣。(《医贯》)

下消之火,水中之火也,下之则愈燔;中消之火,竭泽之火也,下之则愈伤;上消之火,燎原之火也,水从天降可灭。徒攻肠胃,无益反损。夫地气上为云,然后天气下为雨,是故雨出地气。地气不上,天能雨乎。故亟升地气,以慰三农,与亟升肾气,以溉三焦,皆事理之必然者耳。(《法律》)

消渴之症,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石室秘 》)


《杂病广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秘· 心火何时巉动(105)
论水火相济的原理
易理与八段锦之水火既济第五式,摇头摆尾祛心火 心火,多数因为心肾
水火不济
人体气机升降理论
【普静传习录】我的学医之路(八)理解肾募京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