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武侯祠

1 南阳武侯祠简介 编辑本段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它是古人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而修建的一所祠堂。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2 建筑特色 编辑本段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部的诸葛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台下有诸葛书院。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

3 书法艺术 编辑本段

  卧龙岗武侯祠另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可称得上是“三绝”碑。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另外,武侯祠的廊壁间、殿堂上数不清的匾额楹联,或悬于檐下,或挂于屋梁,颇受游客青徕。能工巧匠将名人的书法镌刻在木匾上,凸凹相间,刀笔豪放,入木三分,气势非凡。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珍贵的艺术宝库,对游客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武侯祠既是南阳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三国旅游线上的一处旅游热点。

4 年代背景 编辑本段

  南阳武侯祠建于何时,文献上没有记载,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已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诗句。看来早在唐代卧龙岗上已有诸葛草庐了。该祠元初毁于战火。

  

  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祐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世熄(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旅游提示<strong>

</strong>南阳武侯祠

5 旅游提示 编辑本段

  步入武侯词山门,迎面是大拜殿,殿中彩塑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大型泥塑像。大殿前侧为明代碑廊,镶嵌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刻。祠后部分建筑主要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

  诸葛草庐,亦称诸葛庵,现今的茅庐系砖木结构,八角挑檐,外围有八角回廊,屋顶覆盖茅草。茅庐正门上悬挂郭沫若书的“诸葛草庐”匾额。

  野云庵,进深三间,门两侧砖刻“云归大汉随舒巷,门对寒流自古今”对联。其外装饰以苍松、仙鹤砖雕。躬耕亭,结构简单,形制简陋。前有两根圆木支撑亭檐,后砌以砖墙,亭内立诸葛武侯石刻像。像两边刻有“庵垂两千问魏阙吴宫安在,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品何如”的对联。

  伴月台,高数丈,台下为老龙洞,洞门两侧石刻“自古宇庙垂名布衣有几,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对联。武侯祠右侧有清同治年间新增设的庭院,这是为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特意修建的。庭院后面建有三顾堂,内有刘备、诸葛亮大型塑像。

  武侯祠现存大量的碑刻题记,约300余石,篆、隶、楷、草皆有。其中篆书《汉诸葛孔明旧庐指道碑萌》,隶书《草庐对》,楷书

  

  《诸葛传》,草书《出师表》等,在书法艺术一和雕刻技术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

  南阳武侯祠在唐代已名扬天下。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胡鲁《南阳》云:“孔明方此乐耕锄”,诗圣杜甫《武侯庙》云:“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诗仙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碑刻草书,风骨神秀,洋洋洒洒,峭拔苍劲,龙飞蛇腾。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6 颂诸葛亮功绩的对联: 编辑本段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摒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南阳武侯祠据说是其中影响最大之一。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

  襄阳隆中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大家可以看。

7 荣誉 编辑本段

  

  南阳武侯祠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环境配置优美。而祠内碑石林立,巍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1963年南阳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4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南阳武侯祠。在视察过程中,总书记对武侯祠丰厚的文化内涵很感兴趣,对古建筑的维修保护作出重要指示。

8 其它 ;推荐阅读 编辑本段

  

8.1 名词解释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8.2 诸葛亮故里

山东沂南阳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和生活、居住过的故里。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也”。琅玡,为秦置郡名,西汉因之,东汉为“侯国”,辖今山东半岛东南部,治所在今临沂县北。阳都,汉代县名,隶徐州琅玡郡,汉灭即废。其故城遗址在山东沂南县砖埠乡之东的黄疃村一带。这里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和生活、居住过的故里。

  据《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云:诸葛亮的远祖“其先葛氏,本琅玡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此为氏焉”。由此而知,诸葛亮的远祖本姓葛,原为诸县(今山东诸城县)人,后迁往阳都(县),而阳都当时已有葛姓者,为区别于原居阳都的葛姓与来自诸县的葛姓,在来自诸县葛姓的姓氏之前取其县名加一“诸”字,而被称之为诸葛,遂成为复姓。诸葛复姓即由此而来。阳都故城,亦名诸葛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4月诸葛亮就诞生在这里。据说其出生时,窗外即将放亮发明,其父便为之改名为“亮”,字孔明。

  

  在三国鼎足时期,琅玡阳都一带均属于曹魏辖地,所以,诸葛亮家乡的旧居早已荒废无考,仅存阳都故城旧址。今日的阳都故城遗址,地势平坦,土肥水美,沂水傍城址而下,一望无垠。遗址东靠沂水,北临东汶河。东西的沂水河岸上,露出了原石砌成的古城墙基,北面河岸上,残存有约1500米长的故城墙遗迹。

  据考古调查和历史资料表明,这座汉代的阳都城在当时是很繁华的城市。由于苍桑多变,到了明代的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这里已“到处是一片瓦砾”,成为废墟。现在,除仅存城墙基与残垣断壁之外,随地可俯拾汉代的残砖碎瓦及陶器残片。

  1982年,沂南县人民政府将阳都故城遗址明令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诸葛亮故里的阳都故城遗址自此得到了真正的保护。由于阳都县在历史上的省、并原因,其地曾为沂水、沂南和临沂所共有,所以,一些史料不但称诸葛亮为沂水县人或沂南县人,而且在临沂曾有“诸葛祖墓”、“诸葛城”、“武侯祠”、“五贤柄”(祀诸葛孔明和晋代的王祥、王览;唐代的颜真卿颜杲卿。主祀诸葛亮。此5人皆沂水之滨的历史名人)、“诸葛堤”等历史纪念建筑和遗迹,今早已无存。但是。

  据史料记载,诸葛氏在其家乡是世家望门大族,虽然诸葛亮与其兄弟姊妹5人出走一直未归故里,但其家族中仍有不少人留在故土。就其祖籍诸城县西南30里的枳沟乡而言,至今仍有“葛坡”、“孔明里”的称谓,周围数十里内,“诸”姓人家居多,他们都自称是诸葛亮的“同族后裔”。时过境迁,代远年湮,阳都故城虽早巳没了当年的繁盛而成了怀古钦英的旧址,但沂河水与阳都故土孕育了诸葛亮这位名垂青史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楷模象征和神灵的化身,千百年来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崇敬仰而有口皆碑,实为中华民族的荣耀。因此,“琅玡阳都”与诸葛亮的名字同辉,诸葛亮的卓著声誉与阳都故里共存。

  

8.3 奉节武侯祠,奉节白帝城武侯祠

  奉节武侯祠位于重庆奉节白帝城,白帝城,又称子阳城,位于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口西口的北岸,距奉节县城15公里。它东依夔门,西傍八阵,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孤峦独秀。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它声名远播。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此筑城,跃马称帝。因城内白鹤古井白雾升腾,宛如白龙,公孙述以为是“白龙献瑞”,要出新天子,故自号“白帝”,城名由此而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为这里增添了无穷魅力。白帝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在这里,交相辉映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并峙着雄奇的山川和英雄的丰碑。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四海宾朋接踵而至,游览抒怀.在古代,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陆游、王十朋、范成大等曾在此作官或寓居,。

  白帝高为三峡镇!又是杜诗,把位于夔门北侧,扼川鄂咽喉的白帝城之形胜一语道出。继后有清代诗人名句:“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边荆楚压群山”,也另有一种磅礴气度。作为军事要防的白帝城,地域很宽,年代久远。那是公元一世纪(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在此筑城设防,死后在白帝山头留下一座纪念性庙宇,这就是我们现在去游览的白帝庙。距公孙述两百年后,另一位历史名人——三国时的蜀汉皇帝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死永安宫。临终前无限悲壮地将国事(半壁江山)家事(只剩下孤儿在世)一并托付丞相诸葛亮,这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刘备托孤”。

  现存的白帝庙系清代建筑,明良殿、武候祠、托孤堂、观星亭等,多侧面地宣扬着与“托孤”有关的历史名人。东西碑林里,会集了隋至清代的七十余帧珍贵石刻。诗史堂里陈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当代书画名家的墨宝。文物室以大溪文化为源流,按通史顺序展现了这一带出土文物的丰盛。山腰的西阁则是纪念杜甫的地方,杜甫在奉节客住不到两年,却留下佳构四百余首,占存杜诗的七分之二。恁窗眺望,我们看到的正是他吟唱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伟景象,蓦然间也涌上了昂扬的激情。

  水八阵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约六里的长江北岸,据说诸葛亮曾在坝上垒石而成八阵图,俗称“水八阵”。阵图上,石垒纵横八行,行垒间相距两丈,共六十四垒。

  奉节武侯祠对联

  上联:振衣千仞岗看大江东去拾秋色西来无端风景正愁人茫茫河山故国可为新亭莫泣

  下联:凭栏一杯酒问黄鹤何之呼卧龙不起自古英雄造时势悠悠天地匹夫有责健者其谁

  对联简介:奉节武侯祠,在四川奉节东卧龙山上,祀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振衣句:晋左思《咏史》诗其五“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振衣,抖衣去尘;大江东去: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新亭:亭名,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南,《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黄鹤何之:之,至,去,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卧龙:诸葛亮;悠悠句: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阳都故城遗址

  位于砖埠乡孙家黄疃、任家庄之间,东面以沂河为界,西边至大汪家庄东、小汪家庄南。长、宽各约800米。北、南、西三面是开阔而肥沃的冲积次生平原,北2公里为汶河。旧《沂水县志》载:"邑南河阳村南十余里,沂河西岸半里许,桑泉水(即今汶河)南五里黄疃庄,阳都故城址犹在。"孙家黄疃村北,紧靠沂河岸边,群众曾清理出石砌墙基。又北,有一约1500米长的南北向、高3~4米的土崖,其中夹有碎瓦片、瓮棺葬具、石块等,群众称"城崖"。

  任家庄村南,沂河西岸200米处有一白玉庵,群众俗称"娘娘庙",并有"先有娘娘庙,后有魏王城"之说。庙宇早已荡然无存,只存一株古银杏树和三座石碑。其中清嘉庆十年仲冬月《重修观音殿记》碑文载:"沂邑之南,距城百里,旧有白玉庵,乃魏王城旧址也。"该庙旧址四周耕土层下半米深即为文化层,厚0.5~1米,多为汉代遗物,也有龙山、商周、战国时期的文物,主要有卷云纹瓦当、"千秋万岁"瓦当及陶豆、陶高、筒瓦、陶罐、铜剑、铜镜、铜带钩、五镰钱、画像石等。在其周围村庄发现过汉画像石墓,画像多以人物、车马、乐舞场面为主。

  经考察和有关资料确认,此地为汉之阳都县阳都故城遗址,系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1993年,为纪念诸葛亮诞生1812周年,在孙家黄疃村中建诸葛亮故里纪念馆。

  

8.4 诸葛武侯墓

  诸葛武侯墓被世人称为武侯墓,坐落在定军山西北脚下,初建于公元234年,陵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

  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有四合院,房舍40余间,大殿神龛上有诸葛亮泥塑彩饰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态自若。两旁书僮像侍立,龛下两旁是关兴、张苞塑像。东厢房辟为历史文物陈列室;西厢房展示诸葛亮生平事迹。大殿院中有碑石20余块。大殿献殿悬有匾额,均系后代名人赞颂之词,如"汉代元勋"、"懦夫将后";对联如"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武侯墓在大殿一,墓高6米,周长60米,青砖围砌.墓呈南北向,取义北顾中顾,南立蜀汉。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遮荫,人称"护墓双桂"。墓前碑亭竖一石碑:"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后有诸葛亮"寝宫"3间.陵园建筑古朴,松柏常青,十分幽静。

  

8.5 襄阳古隆中

隆中距襄阳城13公里,位于群山环抱之中,面积约12平方公里,境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小量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306公尺,盘旋起伏,状若盘龙。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卧虎。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流水潺潺。

  公元207年冬天,诸葛亮离开了居住十年的隆中,这里就只剩下他的故宅——竹篱草庐,即所谓“龙离庐空”了。但集中反映诸葛亮政见的《隆中对》和形成这个对策的地方——隆中,却为后人追念不忘。在这里,他躬耕陇亩,咏啸东峦,聚名人志士于山林之中,高咏梁父于溪畔岩端,秀丽的隆中山林中布满了他的遗迹。人们为学习这些可贵的历史遗产和纪念这些故迹,对这些遗迹或“原所有而著其迹”,或“因所有而昭其节”。其中,三顾门是隆中最早有记载的古迹之一。

  经千余年的建设和维修,在明朝中期,隆中就形成了以三顾堂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老龙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云庵、抱膝石等十景,成为文物风景区。在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隆中诸葛亮故居因襄简王朱见淑为争风水宝地而破坏。此后,又经数百年的恢复和重建,增加了草庐亭、抱膝亭、观星台、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铜鼓台、中正堂、襄王陵等景点。

  现在,隆中景点多为明、清时代建筑,房屋皆为四合院式,殿堂只带前廊,为木列架和硬山墙组合,不饰斗栱飞檐。搏风有彩绘,墙头尖除中央翘起外,两角常飞出双龙或双凤。顶脊花锦繁衍,顶面只疏点人兽,龙吻轻巧,建筑风格朴实、素雅而多采。

  古隆中武侯祠对联

  上联: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下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

  对联简介:襄樊:古隆中武侯祠。南华经:即《庄子》;相如赋: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文:东汉史学家班固,历20年而成《汉书》;司马史:即司马迁之《史记》;薛涛笺:唐女诗人薛涛,居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右军帖: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少陵诗: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摩诘画:唐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

  吴耀斗题古隆中武侯祠

  上联: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庵频顾以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下联:竹帛勋名惟两代汉祚初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来由哉

  对联简介:襄樊:吴耀斗题古隆中武侯祠,在古隆中石碑之后。潜龙:即卧龙,时人对诸葛亮的美称;两代:刘备和刘禅;霄沉羽鹤:比喻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没有最后取得成功;酸心呕血:比喻心情沉痛

  兰溪诸葛村

  兰溪,地处浙江中西部,古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浙江七大商埠之一"的美称。这里风光秀丽、山青水秀,被人奉若神明的华夏名神--黄大仙就出生在兰溪,因而仙风浩荡,道气呈祥,历代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诸葛亮后裔"宦游山阴",遍访神州辗转迁徙,至27世孙诸葛大狮觅得地形地貌独特、堪称仙乡福地的浙江兰溪高隆重岗(今诸葛村),"捐重价求得之"。此后,诸葛亮后裔便世世代代定居在这里。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亮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的消息在全国第六次诸葛亮学术研究会一披露,令与会专家学者震惊不已:原来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市境内。村中现居有诸葛亮嫡传后裔3000余人,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并以其保存完好、结构精美、布局奇巧的古建筑群而闻名海内外。是浙江古文化精粹,是浙江古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精品"和"世界旅游极品"1996年底,国务院批准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村民居

  诸葛亮第27世孙诸葛大狮"堪天道、舆地理"……按先祖诸葛亮八阵图形制,"卜吉高隆上宅",演绎九宫八卦阵村落图式"聚族于斯"。此后数百年间,建起厅堂庙宇、民居小花园则不计其数。虽历经700多年,但"九宫八卦阵村落图式"的总体局一直未变,并形成了"肥梁胖柱马头墙,青砖黛瓦小闺"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的典范。

  耕读之家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因其多谋略,善用兵,勤理政,千百年来备受后人崇敬。如今,诸葛亮后裔遵奉先祖古训,承传孔明遗风,在兰溪的土地上上勤劳耕耘,为世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罕见的风景线。

  到八卦村去走一走,仿佛徜徉于一座中国文化的"大观园"。村落格局按九宫八卦图式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钟池为中心,全村房屋呈放射性排列,向外延伸八条弄堂,将全村分为八块。村内弄堂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诸葛村现有保存完好,建于明代的大公堂、丞相祠堂等景点。在这里,可以了解诸葛亮后裔来兰定居的来龙去脉,可以领略九宫八卦阵村落布局的神秘莫测,可以体会诸葛亮后裔耕读传家的古朴民风,更可以窥见中国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千年文明历史变迁的源远流长。到八卦村看一看,又犹如读一部涉猎广泛、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学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德主张,可以学到行兵布阵、以巧制胜的军事谋略,可以学到结构精巧、鬼斧神工的建筑艺术,可以学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文化传统……

  诸葛村中的民居,均建于明清,构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群,雕梁画柜,古朴典雅,已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 成都市郊八阵图遗址

  

  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郊弥牟镇,相传诸葛亮曾在此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8.7 勉县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川陕公路之南,汉江之北。武侯祠内建有殿庙、廊房等建筑。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呈长方形。周围青砖砌墙,占地30亩,共有7院,54间房舍,亭台楼阁,布局适宜。

  勉县武侯祠祠内古柏数颗,直径约1米左右,高大繁茂。还有一株稀有花树,形色似藕莲,人们称之为“旱莲”,高约10米,初春开花,展瓣吐蕊,芳香数里。

  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据称为全国最早的武侯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一说。

  

8.8 五丈原诸葛武侯祠

五丈原,位于岐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的屯兵用武、劳竭命损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

  五丈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最狭处仅五丈,原称五十丈原,口口相传,简成了五丈原。 五丈原主要胜迹是诸葛亮庙(武侯祠),庙内有匾额、题词、碑记、碑刻;”壁画、塑像等。庙外有遗迹如“豁落城”、“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魏延城”、“古葫芦峪遗址”石碑等。

  从元代起,后人就开始在五丈原为诸葛亮建词立庙。经历代建造,已是庙宇轩昂,碑石丛立,古柏挺拔,老槐苍劲。从“盘盘道”上原,词庙的门楼为砖木结构,四角翘起,古色古香。门楣中央刻着“汉室孤忠”4大字,笔锋遒劲而洒脱。门外西侧,竖立着一座一人多高的青石巨碑,为清光绪年间岐山知县胡升猷所立,上面雕刻着他撰写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庙碑记》。从碑记和苏拭的《题五丈原武侯庙》来看,它可能始建于北宋末年。

  武侯庙现今庙门上是“五丈原诸葛亮庙”坚匠,门廊两侧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的对联。

  由山门而入,进到第一座院子,东西两侧耸立着钟、鼓楼,左右对称,相互呼应。由此往里,步入宽敞典雅的献殿。献殿左右墙壁上,保留着清代的彩色壁画,分别绘着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内容,形象逼真,神采飞扬。

  献殿内墙壁上刻着岳飞所书写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与诸葛亮之文一起被称为“两绝碑”。“两绝碑”使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凛烈之气。

  正殿3间,左右各有l间陪殿。正殿中间安放着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纶巾羽扇,仪表端庄,犹如仍在此处运筹帐幅。两边是姜维、杨仪、关兴、张苞、王平、廖化的塑像。

  庙内有诸葛亮衣冠家,家旁有一落星亭,亭内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传是诸葛亮逝世时天上陨落的将星。五丈原东麓至今有落星湾、落星坡等地名,据传此石即从彼处移来。

9 与纪念武侯相关的词条 编辑本段

  山东沂南卧龙公园

  四川奉节白帝城

  山东沂南诸葛亮故里纪念馆

  四川会理诸葛亮五月渡泸处

  山东沂南阳都故城遗址

  云南沾益诸葛亮七擒孟获处

  河南洛阳三国遗址

  云南保山诸葛亮营

  河南南阳武侯祠

  甘肃礼县祁山堡

  湖北襄阳古隆中

  甘肃秦安街亭

  湖北荆州古城

  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古栈道

  湖北关陵

  陕西祁陕西山五丈原

  湖北蒲圻赤壁

  陕西勉县武侯墓

  四川成都武侯祠

  浙江兰溪诸葛镇

  四川成都市郊八阵遗址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顶山武侯祠,诸葛亮少年居住地
襄阳古隆中造假事件(古隆中在襄阳还是南阳)
明诸葛祭文碑认定南阳卧龙岗为躬耕地,嘲讽、否定襄阳“古隆中”
许永保在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对联匾额赏析100句
湖北导游词之襄樊古隆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