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出和世间都缺乏动力该怎么办?

世出和世间都缺乏动力怎么办? 来自囊加果园 11:36

世出和世间都缺乏动力该怎么办?

 

弟子:上师生活方面,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执著,原来学佛也是为了让自己没有太多的执著。现在工作也没什么动力,赚钱也没什么动力,就这样子。在修法方面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修行上的什么动力去推着自己往前走,就导致了出世间法和世间法上就这样转来转去,自己也没有一个方向。还请上师开示一下!

 

上师:平常,我也见到过很多很多类似这样的人!我想,形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本身的性格抉择了个人这一切,可以这么说吧!在没有进入佛门之前,虽然看似自己好像在追求世间的事,但自己对世间的追求并不太喜欢,当时又没有更好的借口不去做。如果你时时懒在家里,很多人都会瞧不起你,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好像看不过去、说不过去,这时候你只能默默地工作着走。


后期进入了佛门,虽然说逐渐了解了佛法的一些道理,但自己同时也变成了懒惰的人。首先,前面本身对世间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第二,找到佛法后就可以找这个借口了。这时候也不是说要给谁找借口,由于接受这些道理就默默地变成了什么呢?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惰。

这两天我们也在探讨这样的事,如果你一切都遵循“出世间的教言”的话,那你在出世间方面应该很精进,但也不是这样。自己的修行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修的时候好像也是在修,不修的时候,天天该玩的还是照样在玩,该睡还是照样在睡,电脑手机还是照样地在玩,可能比以前玩的时间更长,但修行的时间也没有多长。这多数还是来自于个人的性格,自己以佛法为借口就变懒惰了!这个不好,这个真的不好!


平常我也告诫很多修行者们:“你们真的需要知道自己的身份!现前,你是什么身份?当你现前摆脱不了世间生活的时候,你必须要把世间法作为重点,这也没有办法,因为需要凭借这个生存。现前你只有这样的福报,同时,如果你对佛法心生敬信的话,那就在从事世间的同时,多抽出一些时间,多修修法”。


是的,单纯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可能我不会提倡前者(即以世间法作为重点),而会直接讲解“要好好修法”,但谁又能做到呢?比如,平常在遇到类似这样的显现时,我们会反过来问问这位导师:“二十四个小时里,除了修行之外,导师您是否也没有什么散乱?”恐怕导师都没有做到,那何况刚刚进入佛门的人!


口中说出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就是我们刚刚这么讲解的原因。由于个人的习气,当个人多方面的条件不太成熟的时候,还是遵照个人的条件去做,这样可能会更好一些。

我们先举个例子,假设你是出家人,在你出家的时候,你已经把世间的一切包袱都卸下来了,这就是出家,这是真的出家。什么叫出家呢?出离与世间相关的一切,出这个家,出“对轮回的执著”这个家。那就是说,从此以后自己的身心除了修法之外,恐怕没有第二种思想了,这就是出家人的行为、出家人的思想。从此以后,可能也不需要再讲解“世间该怎么做了”,因为你已经出家了,世间这一系列并不是“你该做的事情”了。

 

对在家人来说,你的身份就是在家人!无论当时所承担的责任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边很多很多人,总之,如果你现前只具备这个身份的话,那你必须把当前的事情做好,这也是你该做的事,因为你的身份就是这样。如果这个时候同时再做一些修行,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平常提倡的也是“尽可能多修修法”。(Y0406)(本段文字内容对应录音时段为0秒~5分23秒)

以喜悦心和自豪心修行不辍(本段文字内容对应录音时段为5分26秒~11分36秒)

 

上师:剖析调伏妄念也没有什么不懂的!至于“直视调伏妄念”当中的“粗直视调伏妄念”,你们可以参看《胜乘狮吼妙音》法本中“前行破除心房”那段文字。前行破除心房包含了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以上这些称为“粗直视调伏妄念”。紧接着后面是四空双运之见解,叫“细直视调伏妄念”。这是从见解的角度讲解的,这一系列都称为方便法,这一点要记住!


很多人都觉得:“哇!已经修到觅心法了!”觅心法只是调顺烦恼之方便,至于你的见解达到了何等层次?仅仅凭借观照还无法体现出来。平常,我们会根据个人的见解讲解不同的方便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会从见解的角度去讲解。我们上面已经讲过:见解有寂止和胜观。寂止分“有相定”和“无相定”,胜观分为不了义胜观和了义胜观等等……。


如果你没有这一系列见解,仅仅去做很多很多观照的话,这个观照还在意识的范围当中,如同我们刚刚所说的,“意识转为道用”也是这么观照的;禅宗也在观照,如今学习惠能大师教言的人都以什么作为观照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往昔历代禅宗传承祖师包括惠能大师在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他们的境界。现前很多人凭借观照去创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能创造出这个见解嘛?不可能的,因为运用方法压根就没有到位!只能说这些观照是为了“成办智慧”而树立的方法,实际上真需要配同着自己的见解走。

这些你们可以在书本上多学习一下!总的来说很不错、很不错,慢慢慢慢来。但要记住,修行永远不能搁置一旁。即便把修行当成任务,也必须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当然,如果仅仅把修行当做任务来完成的话,我相信时间也长久不了。今天强迫让自己修一个法,明天再强迫自己修……,由于我们的心太复杂了,可能有一天心就会崩溃,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因此,修行要变成一种乐趣。


一说到修行,心中就有种很喜悦的感觉:“哦,我必须要修行”。甚至“今天能修行,我感到恨自豪”。有这么一种感觉充分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修行真的已经到位了。若要是没达到这个地步,那修行还是挺危险的。短期时间里可能会持续,但时间长了就没法往下修行了。修行要变成一种喜悦,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共同前行”多做一些观照。

 

平常我们修《上师瑜伽导修》分为五步:第三个步骤是“观共同外前行”,讲解了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情况,观这个法的时候,后面就变成了“好像走程序”一般,每次修到这里就必须要这么观一次共同外前行,但从内心深处来说,自己的感觉并不是很深。这时我们可以把“共同前行”列到后面“观察修、安住修”当中的观察修下面,这样一来,相信你的感觉会更强烈一些。

前两天,我们在课堂上也一直都在讲解:“作为一位导师,光会讲还远远不足够,还要把自己往昔修行的经验说给后一代弟子们听。这样一来就充分地体现了导师所讲解的法是一种实践”。像往昔我自己观修“共同外前行”两三年以后,我就在亚青寺当导师给他人讲“共同外前行”。那时候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虽然我自己会讲解共同外前行,但内心深处的感觉还是非常非常弱”。


当说到“人身难得”的时候,好像自己内心深处还有一种声音----“不是太难得吧!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当说到无常的时候,心里想着:“可能死亡还很遥远,虽然我今天说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到身边,但实际上不会的,可能还很遥远”。当时我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些排斥。

 

这是什么原因呢?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业际烦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共同前行修得不到位”的原因;若要是真正修到位的话,心中就会有很深的感觉:“人身真的很难得!寿命真的是无常的!所以今天的修行是带着喜悦在做的”。这种感觉决定会有,但我们后期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每当修行的时候,自己会对修行产生乐趣,并且对今天的修行产生了自豪感---“我在修行,这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以后,无论是谁,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那我们的修行永远都不会停止!总的角度来说,这些意义非常广大,要好好地修!(Y04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间无对错
建议
宁执有见如须弥山,不执空见如芥子许
[转载]达摩祖师与明心见性《三》
禅诗——悟道偈(四)
谦逊、知足、感恩、闻法、忍辱、受教、善友、克欲、修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